APP下载

电视综艺节目叙事元素漫谈

2021-12-02贾宏宝

北方传媒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益智类节目真人秀

文/贾宏宝

20世纪80年代,电视成为继报纸、广播之后的新型媒体,成为大众接收信息、实现视听娱乐的重要途径。198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间万人空巷,为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铺上了一层底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寻求精神上减压和放松就成为了公众的情感需求,于是娱乐元素作为公众的时代需要和审美诉求,就在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过程当中显现出来。

一、电视综艺节目叙事娱乐化既有类型

电视综艺节目,简而言之就是综合各种艺术样式的电视节目,是中国当代电视文艺的重要样式。从内容上来看,电视综艺节目包括音乐、舞蹈、影视、绘画、戏曲、戏剧、小品、相声、游戏、魔术、杂技等艺术样式。从叙事语言上来看,电视综艺节目是诸多艺术样式与电视艺术的结合,兼具视觉性与听觉性特点,以图像作为视觉语言,以声音元素作为听觉的信息表述方式。从功能上来看,电视综艺节目是兼具艺术、认知、教育、审美和娱乐功能的节目样式。游戏闯关、有奖竞猜、曲艺小品、恋爱交友、逆境体验亦为综艺节目之列。

(一)综艺表演类

单纯以小品、曲艺、音乐舞蹈为主要表演内容的文艺节目是表演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典型特征。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表演大拼盘成为国内综艺节目的最初样式。

(二)综艺游戏类

以“主持人+明星+游戏”为模式,以游戏的对抗、悬念为内容是游戏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典型特征。如《快乐大本营》《王牌对王牌》及文艺晚会、周年庆典式节目等。

(三)综艺益智类

以益智答题智力挑战为形式、以梦想基金为竞争目标是益智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典型特征。如《幸运52》《一站到底》《中华好诗词》等。

(四)娱乐真人秀类

参与者在规定情境内按照规则进行竞技比拼和生活展示是娱乐真人秀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典型特征。真人秀类节目内容演变迅速且涉及广泛,包括野外生存、才艺选秀、素人比拼、魔术表演、运动闯关、婚恋交友、脱口辩论等节目样式。

电视综艺节目历经了《正大综艺》到《快乐大本营》《幸运52》再到《极限挑战》《向往的生活》等的多元化发展。“室内+室外”的场景选择、“本土创新+海外引进”的选题来源、“台网联动”的制播模式、“明星+素人”的娱乐秀场、“综艺+游戏”的内容叙事成为当下电视综艺节目的新样态。

二、电视综艺节目叙事内容元素典型化

(一)表演元素与专业性把控

表演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表演艺术家通过表演作为艺术语言传递情感、讲述故事。表演的艺术样式主要有音乐舞蹈表演、戏剧戏曲表演。电视综艺节目与表演元素的结合通常表现为:音乐表演类电视综艺节目、舞蹈表演类电视综艺节目、影视表演类电视综艺节目、相声小品脱口秀表演类电视综艺节目、杂技魔术游戏表演类电视综艺节目等。如《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中国有嘻哈》《这就是街舞》《我就是演员》《国家宝藏》《欢乐喜剧人》《今晚80后脱口秀》等电视综艺节目便是以表演作为节目内容主体。表演元素在当下电视综艺节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专业性是表演类节目的重要把控。音乐类电视综艺节目《我是歌手》与《跨界歌王》有着明显的定位差异。专业表演与跨界表演的专业度区别成为表演元素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具有调节性的弹性空间。专家评委代表着节目的专业水准,需依节目定位差异在节目专业性的把控上有所区别。

(二)竞技元素与公平性尺度

竞技比赛与比拼是当下较为流行的电视综艺节目样式。竞技元素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火热原因在于竞技比赛的娱乐性是吸引市场的内在驱动力。竞技类电视综艺节目以明星(素人)、竞技比拼与现实的真实性为特点,竞技元素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进行竞技表演为依托。竞技类节目形式意味着节目叙事内容的戏剧化处理。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等专业竞技,文化、技能、知识等智力竞技,运动、闯关、体育赛事等体力竞技成为竞技类电视综艺节目的重点内容。其中,中国的竞技类真人秀节目较具有代表性。竞技元素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的运用经历了从追求娱乐至上到填补节目价值空缺的过程,将目光转向个体命运、时代话题、大众思考探讨之上。规则、赛制流程的公平性是竞技元素贯穿节目始终的重要尺度。如《中国好声音》《蒙面歌王》,将评委通过屏幕遮挡或背对选手,选手只能通过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来打动评委等形式进行盲选的方式作为保障节目公平性的赛制。

(三)游戏元素与趣味性效果

游戏随着大众对娱乐和精神满足的需要而出现在电视综艺节目中。游戏是公众放松的需要,其作为一种娱乐消遣的重要形式从最初的《春节联欢晚会》的游戏环节发展到电视综艺节目的游戏化叙事、游戏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形态。游戏的需要从春节“联欢”过渡为电视综艺节目的“狂欢”。游戏元素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的呈现形式主要有智力游戏、语言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生活游戏等。游戏元素通过游戏规则能够充分地唤起竞争意识,与竞技元素共同发挥娱乐效果和趣味性体验。如《了不起的挑战》中,关于“Yes or No”的选择环节,再如《快乐大本营》中游戏版块设置,还如《王牌对王牌》中创意语言类游戏组合。从纯游戏类节目《奔跑吧兄弟》《超能少年团》到剧情化、故事化的节目《极限挑战》《全员加速中》,游戏元素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的呈现亦经历了“颠覆性”的发展,推陈出新、趣味与内涵兼顾的节目形态丰富着观众的心理需要与审美诉求。

(四)益智元素与智力性挑战

益智元素简而言之就是有益于智力发展的元素。电视综艺节目的益智元素主要体现在以生活知识、健康常识、文化知识为主体的节目。电视综艺节目中的益智元素常以智力比拼、能力挑战、记忆力展示、知识竞答为主要呈现形式。电视益智类节目是益智元素和电视综艺节目良好结合的典型,集趣味性、娱乐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而广受欢迎。其中《幸运52》《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站到底》等节目较为典型。娱乐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奔跑吧兄弟》、游戏类节目《王牌对王牌》中亦有益智元素的痕迹。主打卖点为注重传播文化内涵的益智属性亦朝着智力性方向发展,如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湖北卫视《天才想得到》等节目注重脑力开发与高智商人群智力展示。

(五)实现公益性目标

《智勇大冲关》《爱拼才会赢》《男生女生向前冲》等运动闯关类真人秀节目通过完成任务闯关成功而获得梦想基金、公益基金、助学基金、家庭基金等形式,既娱乐了大众又帮扶助人,节目公益化性质明显,弘扬社会正能量。

三、电视综艺节目叙事形式元素组合化

(一)规则转化:选秀与组队的结合

选秀与组队是当下综艺表演类、综艺游戏类、综艺益智类、真人秀类节目常见的呈现形式。选秀的形式在国内娱乐市场的兴起应追溯至湖南卫视才艺选秀类节目《超级女声》。《超级女声》拉开了国内平民化电视选秀的大幕,随后的《快乐男声》《中国达人秀》《加油好男儿》《花儿朵朵》《中国好声音》在全国范围内带来了一场场娱乐盛宴。“选”的注意力从学员转向导师,“秀”的内容从实力秀拓宽为情感秀和怪咖秀。如《百变大咖秀》《王牌对王牌》《跨界歌王》《梦想的声音》等节目。电视综艺节目的选秀形式将组队比拼纳入节目叙事策略。梦想队、青春队、90队、组队成团等形式成为电视综艺节目叙事新形式。《乘风破浪的姐姐》分为Vocal组、Dance组、X组到成团后的小组对抗,目的在于将叙事线索多元化。

(二)形式多元:脱口秀与辩论搭档

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以央视《实话实说》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脱口秀节目。事随时迁,脱口秀这一节目形式从最为传统的谈话类节目风格,演变为突出个人特色的访谈风格,逐渐演化为当下突出群体的风格,具体经历了《鲁豫有约》《艺术人生》到《金星秀》《壹周立波秀》再到《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的形态蜕变,脱口秀成为独立且完整的电视节目内容。此过程中,传统节目中主持人的主导地位被削弱,节目嘉宾的主体地位日渐凸显。群体辩论的节目形式成为观众到“参众”话语表达欲望膨胀的结果。除脱口秀节目外,游戏类节目《快乐大本营》、美食类节目《十三道锋味》、户外体验类节目《向往的生活》、表演类节目《我就是演员》等皆通过不同形式将脱口秀式“槽点”“包袱”“话梗”等素材及辩论式“话题”“讨论”设置为节目的看点。

结语

电视综艺节目公益性与娱乐化的发展历程是近年来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大众审美素养变迁的投射与镜鉴。娱乐便是要解除思想的枷锁实现精神上的愉悦与释然。表演、竞技、游戏、公益、益智的元素在电视综艺节目叙事中的典型化直至类型化便是答案。节目元素并不是单一存在的,组合化发展已成为趋势。每一种元素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优越性,元素间的不同组合产生的不同节目效果终能实现心灵震撼,并触及电视综艺节目娱乐和公益精神。

猜你喜欢

益智类节目真人秀
谜语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益智主题乐园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不喜欢胖的
调查
益智大比拼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省级卫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发展的困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