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2王振忠

乡村科技 2021年28期
关键词:乡镇财政专项资金财政

王振忠

(金乡县高河街道财经服务中心,山东 金乡 272212)

乡镇财政是我国现行五级财政体系中最基本的终端环节。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各级财政用于乡村项目建设的资金和财政补助性资金。乡村项目建设资金包括农村道路建设资金、农业开发资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财政补助性资金包括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救灾补助及抚恤各项社会救助补助、政策性补贴等财政资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在乡镇基层开展的民生项目大幅增加,应用于民生项目建设的资金大量流动,乡镇财务监管的形势更加紧迫。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涉农补贴政策能否春风化雨、落地生根,关键在于乡镇财政能否依法履行财政监督职能,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精准管理和使用。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镇公共财政的职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用于乡镇的乡村项目建设资金、财政补助性资金等专项资金大幅增加,如何对乡镇财政专项资金做好监管,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惠民作用尤为重要。

1 加强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的意义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是指财政部门按照相关政策要求依法履行财政监督职能,对各级政府分配用于乡镇的财政专项资金实施监督管理。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和保证

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政策在基层的传导者和落实者,在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1]。加强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是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乡镇财政肩负着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职能任务。乡镇财政作为我国公共财政运行体系的“一线”,是规范完善基层经费管理使用的基础力量,通过调控“钱袋子”加大财政投入,将更多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高水平农业产业链。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拨款额度也不断增加,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1.2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乡镇财政是落实国家惠民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为保障乡镇财政专项资金得到公开公正、透明合理的配置使用,保障政府各项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开展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工作意义重大。做好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工作,发挥其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增强基层民众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农民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社会进步发展和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深入研究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2]。

2 我国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普遍存在监管不到位、监管实效不显著、监管目标不达标、监管问题难处理等问题,导致乡镇财政专项资金面临着安全风险,难以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2.1 资金使用监管不透明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强农及与民生有关的政策。与此同时,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种项目需要配备专项资金。例如,惠农强农专项资金包括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建设、扶贫等方面的资金,具有项目繁多等特点,不同的项目政策也存在差异[3]。财政部门虽然采用全过程监管的方法对专项资金进行管控,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但是由于乡镇财政监督机构人力资源不足,加之工作任务繁重,导致部分项目监管不透明,不能将每次发放的资金都公之于众,保证民众的知情权,民众不能清晰明了哪些资金和项目与自己有关,哪些该得到的实惠却没有得到,导致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和侵占现象时有发生,未能达到预期的监管效果。

2.2 资金使用监管不完善

从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的总体情况来看,重点关注低保等惠农资金发放情况,监督各类专项资金的使用有无挤占挪用、虚列支出或违反会计制度等问题,进一步促进涉农资金规范管理和提升使用效益,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牢基础。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工作重点基本局限在账面上,一些检查不深入、不细致,无法对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监管。要想正确评价项目效益等情况,必须深入到项目中,尤其是合作医疗、低保等民生项目,要确保检查到人[4]。而这样一来,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主管部门的工作,导致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深度难以把握。此外,部分监管人员对国家出台的政策理解不到位,致使监管工作开展中未能做出正确判断,造成项目监管不得力,未能充分发挥出监督检查的作用,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2.3 资金使用监管不达标

国家对财政资金高度重视,推出一系列改革政策,随着财政支出体制改革进程的逐步加快,探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如乡财县管、政府统一采购、审核保障制度等。虽然上述做法能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但一些方法仍需要进一步改进。例如,农业专项资金报账制最突出的特点是如果不以正规发票入账,就无法报账,虽然这种管理办法使白条入账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并提高了发票的正规性,但实际上无法保证报账时内附凭据内容的真实性。这样一来容易造成专项资金使用时管理费的占用比例无从考证,也无法起到促进项目实施的作用[5]。此外,部分由个体经济完成的工程项目,账目与核算制度不健全,专项资金使用的真实性难以核实,给资金使用监管增添了难度,导致监管目标不易实现。

2.4 资金使用监管问题处理难

在财政专项使用资金监管过程中发现违纪问题时,处理难度相对较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不可避免会涉及相关单位及部门的利益,并且与地方财政财力分配有着密切的关联,由此导致责任难以追究。例如,将财政专项资金挪作他用。根据规定要求,要对项目的主管部门进行经济处罚,并上报纪检监察部门对当事人进行处罚,轻者给予行政处分,严重的按实际情况处置。由于财政资金不到位,导致项目无法实施,项目管理者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展,采取非常手段,使处理对象和监管人员处于两难境地。

3 强化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的对策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乡镇财政要重视专项资金的统一管理,对专项资金使用进行跟踪监督,以保证专项资金得到专款专用。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针对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薄弱环节实施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以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益。

3.1 提升专项资金使用监管的透明度

乡镇财政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监管机制,不断优化监管方式、拓展监管渠道,以保证各类专项资金实现预期的使用目标。

3.1.1 落实监管责任制。乡镇财政要强化内部制度建设,全面落实专项资金使用监管责任制,对专项资金流动过程进行跟踪监管,提高资金使用部门的专款专用意识,有效杜绝擅自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发生[6]。

3.1.2 落实审查复核制度。乡镇财政要执行项目审查复核机制,明确专项资金的复查重点。尤其针对重大项目资金,必须制定跟踪监督检查计划,全面复查项目资金审批和使用流程的合规性,将跟踪检查情况均记录到专项资金项目数据库中,做好相关数据的实时更新工作。

3.1.3 落实预算公开制度。乡镇财政要执行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制度,遵循政府信息公开原则制定财政专项支出公开方案,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公开,保障群众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知情权,充分发挥出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形成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

3.1.4 落实社会监督机制。乡镇财政要执行“监督联系卡”制度,对低保金、救助金、农机补贴等发放给群众的专项财政资金进行监管,向广大基层群众公开联系监督方式,及时听取群众的反馈意见,准确掌握群众福利性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并畅通资金使用举报渠道,避免出现专项资金未如实发放的问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阳光村务”微信群,将涉农资金、惠民政策、受助人名单等在群里发布,让群众随时随地心里有本明白账,确保群众的知情权,用切实可行的措施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3.2 完善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办法

乡镇财政要针对专项资金使用制定完善的监督检查办法,强化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力度,确保监督检查落实到位,保证专项资金使用达到预期目标。

3.2.1 制定监管检查计划。乡镇财政要围绕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目标制定专项资金监管检查计划,将专项资金支付流程、保管、风险管控、列支费用范围和资金使用审批等内容均纳入监管范围,保证监管检查工作全面覆盖到专项资金使用的所有环节[7]。

3.2.2 落实现场监督检查。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督检查要以现场检查为主,采用“精准式、点穴式、全程式、销号式”方式,深入资金使用部门开展实地调研,重点检查专项资金的账、表、证,摸清专项资金的投入总规模和支出结构,掌握专项资金的具体流向,以核实专项资金账面金额是否与实际支出相符。对用于环保、教育、医疗、民生改善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的资金进行监督,要制定详细的实地检查计划,检查项目开工建设和进展情况,审核项目资金支出与拨付是否与预算相符,定期向乡镇财政部门汇报情况。

3.2.3 实施项目建设资金协作监督。对上级财政部门直接下拨到乡镇的财政专项资金,乡镇财政应制定项目建设资金协作监管办法,由乡镇财政部门与村委会、各专业站所建立起信息联络制度,全面掌握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对各个项目建立项目档案,定期检查项目是否存在套取资金、虚假立项等问题[8]。

3.2.4 加强监督检查队伍业务培训。乡镇财政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检查队伍,对检查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使检查组成员充分熟悉法规政策,明确监管的要点和难点,掌握被检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乡镇财政部门编制监督检查方案,确定具体的监督检查方法,保证监管队伍依法依规开展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工作。

3.3 创新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部门要创新实施绩效考核体系,对专项资金预期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使专项资金使用部门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以有效解决专用资金使用监管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中,乡镇财政要科学制定项目绩效监督评价指标体系,使指标体系涵盖专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确保各项指标数据均易获取,提高绩效考核评价的可操作性[9]。以乡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为例,其考核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资金拨付进度、资金项目信息公开制度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建设执行、年度资金结转节约率、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县退出、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成效、精准使用情况和违规违纪用款等指标,对不同指标设置相应的评分标准,从而确保考核评价结果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3.4 严肃处理专项资金违规问题

为避免乡镇财政专项资金被挤占或是挪作他用,要严肃处理专项资金违规问题,针对违反财政纪律的单位或个人,应依据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并将监督检查结果通过相关渠道向社会公布,用铁的纪律维护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健康运营。对于屡查屡犯及拒绝执行处理决定的单位或个人,可采取如下手段:向社会通报,并申请地方法院强制执行,以此来推动财政处理结果的落实。在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难点问题,处理时要把握好度,在项目执行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以便制定或调整有关政策,对项目的操作加以规范,杜绝类似情况发生。财政监管部门应配合业务机关,规范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大控制力度,为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通过检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后,对其中具有典型性的问题加以深入分析,并向相关部门提出解决意见,借此来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制定可行性的实施细则,强化对项目实施单位的管理,避免资金违规问题的发生。

4 结语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是促进乡镇经济社会事业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督中,乡镇财政要完善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办法,健全专项资金使用监督管理机制,创新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考核制度,严肃处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从而细化专项资金使用监督工作,保证专项资金得到专款专用,不断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猜你喜欢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财政
陕西省财政53亿余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乡镇财政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
乡镇财政改革中的激励机制与财政管理的研究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试探乡镇财政管理问题及建议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财政责任的优化
加强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的几点思考
读懂现代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