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数字媒体专业教育探索

2021-12-02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数字融合艺术

在新媒体时代,具有图形语言由“静”到“动”的特征,新媒体通过高科技赋能在文化传播上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在尊重教学基本规律上强调跨学科知识体系建立,在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上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艺术设计;新媒体;教育体系; 科技创新

媒介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我们使用什么样的媒介形式进行创作,将直接决定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在艺术生产领域,5G技术的推广、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全息影像、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科技的成熟发展产生新的科技语境,对于数字艺术的创造过程、传播过程及接受过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个大环境下,数字媒体专业如何转变教育模式,迎接动画、数字媒体等领域的生产方式、媒介形态、传播方式、消费模式及受众的审美趣味的变化,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合格的人才是当下数字媒体教育的重要课题。

1.媒体融合时代对教育的挑战

1.1 图形语言由“静”到“动”的革命

图形语言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在人们认识对象、描绘对象、表现对象的行为中,图形语言有着独特的视觉魅力和一目了然的信息传达作用,是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动态图形应运而生,成为新媒体环境下新的媒介语言。相对于传统静态图形来说,它的优势非常明显:信息量大,视觉效果丰富多彩,更易在新媒体传播,更易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甚至还可以和观众互动。这对于设计教育来说,培养的重点除了传统美术等静态的艺术之外,还需要精通数字技术,从而通过多样的技术手段加强趣味性和观赏性,做到叙事和娱乐兼顾,能够使受众从感官上感受到愉悦和冲击力,从而获得更深的印象。

1.2 高科技赋能新媒体艺术

人类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艺术创作上的巨大变革。20世纪以来,伴随着流行文化的发展,摄影、电视、电影胶片都被改造成艺术创作媒介,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及2013年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乾隆潮”新媒体艺术展都是典型的例子。艺术家通过卡通动漫、电子音效、前卫艺术、电玩等手法,借由新媒体技术,将传统艺术精品与现代通俗文化进行了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这是新媒体艺术以全新的角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加工、再创造。他创新了文化的传播样式,令人耳目一新。

对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来说,新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的以文字和图片为传播载体的固定方式,具有更强的动态效果和感染力。教育的范围由原来普通艺术扩展到数码艺术、电脑图绘艺术、动画艺术、虚拟网络艺术、互动型艺术、3D投影等。艺术形式更加侧重利用现代科技和新媒体技术,这对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注重文化对传播的作用

科技是文化传播的助推力,文化是传播的核心要素。对于受众来说,文化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体验的深入需要品质优良的产品来保障,以实现文化动态与静态的互动、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多重的文化体验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感受,激活传统文化之美。对于新媒体艺术教育来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对新媒体发展的推动力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必须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塑造,两者皆是新媒体教育的重点内容。

2.媒体融合时代的教育对应之策

新媒体发展,人才是关键。当前传媒人才培养明显无法适应行业的巨大变革和转型升级的需要。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传统的艺术设计相比,源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并融合了人文、艺术、技术等方面的学科知识,本身具有融合性和交叉性等特点,极具交互性和虚拟性。在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必须不断进取,展现出集成创新、多点突破、交叉融合的发展态势,培养全媒型、跨学科、融合型、专家型的数媒人才。

2.1 尊重教学基本规律

作为新媒体高等教育来说,由于学科本身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必须关注技术前沿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必须高度重视专业根基和基础概念的问题。当前,新媒体教育的知识体系已经不是每年扩充的概念,而是需要对我们现行的新媒体教育进行根本性、系统性重构,才能适应新的知识体系。还有人机协同、人与智能化社会的关系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新媒体教育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围绕行业发展趋势,根据学科和科技发展前景系统设计课程体系与学生专业能力图谱,系统讲授相关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术眼光。应推进智慧课堂建设与混合式教学改革,建立不受时空限制、可控可见的、即时反应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推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范式转型。

2.2 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教学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本身是建立在不断博采传统艺术、数字科技以及传媒等众多行业领域之长基础上的,正在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它呈现出典型的交叉学科特征,与其他领域的学科专业走向融合是大势所趋。最新的就业报告也表明,当前我国企业迫切需要的是掌握的数字媒体技术基础,同时又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先进的艺术设计理念,能够从事数字媒体相关产业艺术创作、技术服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知识体系应当以数字媒体艺术为核心,构建包括整合了社会文化、科学技术与传播艺术的综合性学科体系。要打通人文、艺术、技术,实现多学科融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须用融合、交叉和跨界的眼光看待与分析问题、配置多种资源,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走一条新文科、新工科和新艺科的发展道路。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搭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构建起不同学科思维与专业知识相互碰撞、相互激发、相互协作的跨学科教学体系,形成多学科相融合的整体教学特色与优势。

2.3 注重智能科技的应用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已经进入智能化、数据化和跨界化时代,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通过数字媒介进行艺术创作。通过对先进科技的掌握和先进材料的运用展示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魅力。其中以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为特征的,基于移动互联网尤其是5G技术而形成的新型媒介产品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这对于我们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来说,必须要把握住机遇,培养学生的智能思维、数据思维和跨界思维能力。要具有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判断且可视化呈现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的数字媒体事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2.4 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虽然数字媒体教育强调科技的力量,但是人的思想和创意是任何技术都无法取代的。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更需要创作者前卫的思想理念为支撑,高科技最终服务于人,而不是相反。作为高等教育的坚守,我们还要以人为本,和价值理性站在一起,强化传媒伦理教育,避免技术宰制下的人性沉沦。我们不能被动地任由高科技摆布,而要掌握主导权。当今的传媒依靠算法,依靠智能,依靠海量数据,但我们不能让它们掩盖人文精神的光辉。技术越是强大,我们越要在教育中强调善用技术。

2.5 应用实践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专业教育是实践性为主的教学体系:以学院工作室为基础,推行教学项目制改革;以专业教师为主导,联合业界导师,搭建“社会服务型艺术实践教学平台”,开展覆盖全学制的艺术项目实践教学。要将真实社会需求引入实践教学,探索面向未来的设计学特色艺术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式、探究式、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的锻炼,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提升。要构建跨年级梯队式的创作团队,保持团队持续性的创作活力。

3.结语

数字媒体专业是在数字媒体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本身面临着众多挑战:一方面是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另一方面是教育体系的不断创新和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因此,作为数字媒体高等人才培养一定要对数字媒体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进行设计,依据当今新媒体行业发展的趋势,实施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数字融合艺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纸的艺术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