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口疮的防治

2021-12-01陈彦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口唇脓疱羊场

陈彦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白碌畜牧兽医站 743026)

1 病原简介

本病病原为传染性脓疱病毒,属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该病毒极耐干燥,病灶部位脱落的结痂在环境中自然放置数月,其中的病毒仍具有感染力,有实验数据表明,室温条件下该病毒可存活15 年以上,这个特征使得发生本病的羊场如果不对环境进行彻底打扫和消毒,该病会长期存在而无法被扑灭。本病毒对热敏感,在100℃的沸水中不到3min 即可失去感染力,60℃条件下能存活30min。兽医临床常用的消毒剂都能将其杀灭,如碘酊、高锰酸钾、甲紫溶液等。强碱环境中病毒也会很快灭活,如2%的火碱溶液、10%的石灰乳等都能在30min 将其杀灭[1]。

2 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流行,但以秋末和冬季发病较多,主要和该季节母羊产羔较为集中有关。病羊和体内隐性带毒羊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黏膜直接接触或皮肤、黏膜的伤口进行传播[2]。自然条件下,本病只发生于羊,绵羊和山羊都能感染,实验室进行人工感染时,家兔、犬、犊牛等也能发生感染并表现临床症状。各种日龄、品种和性别的羊都能发生本病,以羔羊易感性最强,一旦发生常呈暴发式流行,成年羊感染后多以散发的形式存在。卫生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的养殖场本病高发,应激对该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如长期阴雨天气、营养不良、长途运输、饲养密度过大等。

3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2~8d,潜伏期长短主要和感染部位、感染的病毒量、羊日龄大小等有关。虽然该病称之为“羊口疮”,但实际上除了口唇外,病毒还可在乳房、蹄子、外阴等部位定植,并引发这些部位发生和口唇一样的病变。

3.1 口唇型

口唇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类型,病初感染羊的口角、唇部和鼻镜上有散在的小红斑出现,之后很快演变为豆粒大小的结节或丘疹,顶部透明,最后发展为水疱和脓疱,脓疱破裂后局部可很快形成黄褐色的痂皮,牢固黏附在皮肤表面,如果不慎将痂皮蹭掉,皮下会出现嫩芽组织出血。正常情况下结痂会在口唇部位滞留10~15d,之后自行脱落,病羊症状消失。

3.2 乳房形

乳房形的感染部位在乳房,病毒或由外界黏膜接触后直接感染,或其他感染部位的病毒经血液流动到达乳房而发生本病。早期可见乳区皮肤上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斑点,之后也像口唇型一样出现水疱、脓疱、结痂等病变过程。病变位置多出现在靠近乳头及乳房后沟的皮肤上。不同脓疱可相互融合成指甲盖大小的病灶区。结痂表面初期较薄,呈淡黄色,之后逐渐变厚,呈棕黄色。挤奶过程可对结痂形成物理刺激,很容易导致痂皮破裂和肉芽组织增生,外观如菜花样,病程一般在1 个月左右。

3.3 蹄形

蹄形只发生于绵羊,病羊的一肢或四肢的蹄冠部位、蹄叉部位或蹄间韧带皮肤上可出现水疱和脓疱,破裂后形成溃疡灶,如果有继发感染还会出现化脓情况。病羊走路不稳,喜独卧一角,对采食和饮水造成影响,久之机体瘦弱,免疫力下降,最终因衰竭而死。

3.4 外阴型

外阴型临床比较罕见,病羊的外阴黏膜表面有水疱和脓疱出现,破裂后表现溃疡灶,阴唇肿胀,阴道有黏性分泌物流出。公羊病灶集中在阴茎头和肛门部位,阴鞘表现肿胀。

4 预防

预防本病需提升羊场的管理水平,保持羊场环境卫生,科学对羊群进行免疫。

4.1 提升羊场管理水平

加强对羔羊的管理,刚出生的羔羊注意防寒,地面铺上干垫草,及时清除掉体表的羊水。圈舍内带尖锐菱角的异物要清除,防止划破皮肤。羔羊出牙时牙龈部位易充血发痒,严重的可破裂出血,期间应注意母羊乳房局部卫生,防止病毒经污染的乳房感染羔羊。饲料营养要全面,特别是矿物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成分,因这些物质缺乏后羊容易出现异食癖,喜欢啃土啃墙,从而造成口唇损伤。放牧羊群最好远离带有芒刺的杂草区,芒刺很容易刺伤口唇部位,使得病毒有感染的机会。饲养过程中务必根据圈舍大小来定存栏量,饲养密度不可过大,羊群越拥挤,羊与羊之间接触就越频繁,本病传播也就越快。发现病羊时第一时间隔离,对污染的圈舍彻底消毒,对全群羊进行检疫。

4.2 保持羊场环境卫生

羊口疮病毒在自然环境中的抵抗力很强,病毒会随着感染羊病灶部位脱落的结痂、炎性分泌物或脓汁等掉落在地面,每天保持1~2 次的卫生清理可将病毒及时清除,减少在环境中的滞留时间,从而降低传播概率。加强羊场环境消毒,包括场周边环境、场内环境、舍内环境等都是重点消毒对象,场周边道路、围墙、臭水沟等可撒生石灰或用10%的石灰乳涂抹,生石灰不但消毒效果好,来源广泛,价格还低廉,非常适用于大面积区域消毒时使用。场内走廊、道路、墙面可喷洒2%的火碱溶液,门口消毒池也可放入1%浓度的火碱溶液,以便对车辆轮胎进行消毒。舍内要以带动物消毒的方式为主,为了确保消毒效果的同时,降低消毒剂对人和动物的刺激,建议使用碘制剂、过硫酸氢钾或戊二醛癸甲溴铵等消毒剂。

4.3 科学免疫

在本病流行季节,健康羊群可使用羊口疮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疫苗一定要选择与本地流行株亚型相同的疫苗株,防止因血清型差异而导致产生的抗体无法对野毒进行中和。疫苗接种方法为尾根划痕法,用接种针蘸取疫苗后,在羊尾巴根的无毛处皮肤划痕,免疫后的10~15d 羊体内可产生有效滴度的抗体,且抗体维持时间长达1 年以上。免疫时也要注意,本免疫法因存在散毒、保毒和引起部分羊发病的缺陷,故不适用于非疫区的羊场,仅限疫区羊场使用。有些羊场和科研机构或高校合作,针对本场的毒株进行扩增和致弱,制备自家苗进行免疫,在这里笔者并不提倡这种做法,因疫苗的生产需要在专门的车间进行,生产工艺要求较高,在实验室生产出来的疫苗是没有质量保证的,严重的还可能出现散毒风险。

5 治疗

本病病灶主要集中在皮肤黏膜部位,治疗时可使用外用药物对局部进行涂擦,以起到消炎和杀毒目的[3]。最常用的外用药物有0.3%高锰酸钾溶液、5%硼酸溶液、2%明矾溶液、5%硫酸铜溶液、碘甘油、甲紫溶液等。将患部病灶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之后再涂抹上述药品,每日2~3 次,如果使用甲紫溶液则每日只需涂抹1 次即可。有些病羊可能会伴发细菌性病原的继发感染而出现化脓性病灶,此时可先排出脓汁,用3%过氧化氢清洗后再涂抹外用药物。蹄形病羊在治疗时可将病侧蹄子浸泡在5%福尔马林溶液中1~3min,之后再用松馏油涂擦疮口,起到防腐、抗感染、收敛的作用。

如果出现大群发病时,上述治疗方法会显得费时费力,可使用中药方剂黄连解毒汤加味进行治疗。轻症者每只羊用黄连3g、黄檗8g、黄芩8g、栀子8g、金银花7g、连翘7g、丹皮7g、生地7g,用水煎煮后去渣,以鸡蛋清为引,一次灌服,每日1 剂,连用3d 即可。重症病例可使用黄连4g、黄檗7g、黄芩8g、栀子8g、知母5g、薄荷7g、连翘7g、天花粉7g、甘草3g、芒硝8g、大黄7g,用水煎后去渣,以蜂蜜为引,一次灌服,每日1 剂,连服2~3 次即可康复。治疗期间应注意加强病羊的护理,保持羊舍通风干燥,及时清理粪便。

猜你喜欢

口唇脓疱羊场
传染性脓疱病在羊养殖中的防治分析
冰糖葫芦
青蒿白矾煎洗治脓疱疮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浅谈规模化羊场夏季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中国美貌汉族女性口唇特征的测量
试析羊场寄生虫病的危害及其防控技术
团结的班子
拍脸颊 护口腔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