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用植物专类园相关理论研究及历史沿革

2021-12-01史艳财

现代园艺 2021年23期
关键词:药用植物药用植物园

谷 睿,史艳财,邹 蓉,黄 耘,唐 伟

(1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 541006;2 广西金花茶产业工程研究院,广西防城港 538025;3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植物与生态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4 栖庭(上海)园艺有限公司,上海 200072)

药用植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炎帝神农氏及先民们就开始尝试采集野生植物来应对身体疾病,经长期实践,人们逐渐形成在宅前屋后或园圃中栽植中草药的习惯。随着文明进步,城镇化得到大力发展的今天,已出现了一定规模、数量的药用种植园。其中以一些城市大型药用植物园和植物园中药用植物园区最为常见,还有一些高校、研究机构或企业基地内建设了药用种植园,然而药用植物在城镇公共空间的园林绿地中应用仍极少。

得益于城镇化园林景观的快速发展,药用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获得更多探索,特别在结合实践中发展出比较丰富的规划设计原理方法。近30 年以来,我国不断形成了许多药用植物专类园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现将药用植物专类园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概述,并对其历史沿革进行整理。

1 药用植物专类园相关理论研究

1.1 相关概念

1.1.1 药用植物。药用植物是指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药用植物学学科角度对药用植物的定义[1]:在自然界中的多数植物,它们的全株或部分,以及它们的生理病理产物,含有能防治疾病的物质,这类植物统称为药用植物。中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有11146 种,其中园林景观中具有较广泛应用价值的药用植物有200 多种,主要为一二年生草本及多年生宿根药用植物[2]。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药用植物不同于普通园林观赏植物,还具有中医文化体验、科研宣教、疗养康体等作用。

1.1.2 药用植物专类园。专类园的形成由早期的标本园而来,也就是起初单纯为满足分类学家带回野外植物物种进行栽培和繁殖的研究需要所建的园子,后来逐渐发展为按分类系统将植物分门别类种于特定的园区内形成了专类园[3]。汤珏[4]定义植物专类园为:具有特定的主题内容,以具有相同特质类型(种类、科属、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利用价值等)的植物为主要构景元素,以植物搜集、展示、观赏为主,兼顾生产、研究的植物主题园。罗德荣[5]提出:药用植物专类园指通过花园设计的手法,将具有观赏价值的药用植物布置于一定的区域,供展示和普及中药学知识及传统文化,并提供休息、观赏和游览功能的专类花园。

药用植物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的植物园中,绝大多数是园中园,个别以全园种植药用植物的独立园形式存在(如广西药用植物园),都称为药用植物专类园,汤珏[4]将药用植物园归纳为“注重经济价值的植物专类园”。目前还有一些医学类的高校、研究机构或企业有一定规模的药用植物栽培园地,但规模都相对较小。近些年的快速城镇化,药用植物也逐渐成为构建健康中国、特色园林、生态多样型园林的重要途径之一[6]。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备受关注,特别是在街头绿地、世博园等城市公共绿地景观中应用的实践案例也开始出现,它们也都是药用植物专类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理论研究发展与现状

我国药用植物专类园的相关理论研究多集中在近30 年。整体来看,研究呈现持续增长上升的态势,初步表明该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分析相关理论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数量情况以及主要研究内容,可将我国关于药用植物园的理论研究大致分为3 个时期:初探起步期、多元发展期和系统完善期。

1.2.1 初探起步期(20 世纪80-90 年代)。自1987 年潘亚元[7]发表《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药用植物小区规划设计》之后的十余年间,开始陆续出现有关药用植物专类园的文献研究,但研究成果的数量屈指可数(见表1)。因此该时间段成为了药用植物专类园理论研究的起步初探期,潘亚元《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药用植物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这篇文章,也成为我国近30 年来关于药用植物园理论研究的开篇之作。

表1 起步初探期的主要研究成果

1.2.2 多元发展期(2000 年-2012 年)。1999 年昆明世博会专题园中首次出现以药用植物为主题的园区[11],标志着药用植物园开始更接近大众视野,呈现形式开始趋向多元化。2007 年夏天,上海延中绿地药草园[12]首次以一种新颖的药用植物打造的绿化景观效果进入到大众视野,这一创新的街头药用植物绿地作品丰富了药用植物专类园类型。因此也使21 世纪以来的相关理论研究对象变得更多丰富,开始出现许多针对各种类型的药用植物绿地的研究。如:高校药用植物园、城市绿地药草园、药材种植地等药用植物专类园。而且在研究方向上也开始尝试交叉融入了旅游、经济、科技生态等多学科理论的结合。该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见表2。

表2 多元发展期的主要研究成果

1.2.3 系统完善期(2012 年至今)。2013 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总所及其各分所联合发表了《推进国家药用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思考》[29]一文。该文详细统计出全国专业药用植物园,如北京药用植物园、广西药用植物园、重庆药用植物园、贵阳药用植物园等共38 所;各高校所属药用植物园有20 多座;综合性植物园中设有药用植物园或草药园等35 座;另外,还有若干民营企业建有或正在建的一批药用植物园或特色药草园等。从数量规模上,可见我国药用植物园林体系初见成型。创新性地概述了整合现有药用植物迁地保护机构和种质资源构建国家药用植物园体系的必要性,提出建设我国药用植物迁地保护和种质资源保存信息共享平台。该思考提出后,理论研究不再仅仅停留在药用植物专类园地相关调查分析、问题探析、实践说明等总结方面内容,更多开始深入研究药用植物专类园相关规划设计、植物配置等科学原理的方法体系构建上。这一时期段的主要研究成果见表3。

表3 系统完善期的主要研究成果

1.3 药用植物专类园相关规划研究分析

截至2019 年12 月,搜集到药用植物专类园具有较高相关性的研究文献共计46 篇。这些文献中涉及规划设计类的研究文章最多,有30 篇,占比64%(如图1)。其中最多是关于植物园这一类型的药用植物专类园规划设计的研究,有11 篇(如图2);其次是高校里的药用植物园规划设计,有7 篇。由于药用植物应用于园林景观的建设中尚属于初探阶段,因此可以看到有关街头绿地、防护绿地等公共绿地中的规划设计案例较少。

图1 不同研究文献类型占比

图2 规划设计类研究文献中所涉及的各种案例类型情况

2 药用植物专类园历史沿革

2.1 国外药用植物专类园起源与发展

目前相对完整的资料是出现于赵书笛[1]的硕士学位论文中,他从4 个时期较详细完整地介绍了欧洲药用植物园发展历史:萌芽期(公元450 年前),罗马时期出现以家庭花园的形式种植一些具有食用和保健功能的草药和香料等;雏形期(公元450 年左右到13 世纪),中世纪修道士为了潜心研究药材知识营建的修道院药草园最为代表;发展期(13 世纪到15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以教学、科研、参观为目的收集药用植物的专业药用植物园;繁荣期(15 世纪后)开始形成以公园参考形式为主的近现代药用植物园。目前,国外直接采用“药用植物园”名称的不多[50]。

2.2 国内药用植物专类园起源与发展

据高娟[51]记载,2800 年前的“神农本草园”就可以看作是我国药用植物专类园的雏形。然而袁经权[22]认为我国最早在秦朝时期的上林苑大量种植了药用植物,该苑可以看作我国最早的药用植物园。

魏晋南北朝,在民间开始出现了许多药园。隋唐时期,建立了供应朝廷所需的京师药园面积多达20hm2。宋、元、明、清时期多趋于医师用以分类辨认和学习撰写书志的小药圃。如李时珍走遍大江南北探访调查的同时,在药圃里仔细观察各种药用植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最后帮助其完成了《本草纲目》巨著。

民国时期受到西方植物园的影响,开始出现一些建园。多以药房药店自设的药园居多,在广西省立南宁高级中医职业学校设置药物种植场,为后来的广西药用植物园打下基础。在四川省南川金佛山创立的民国中央林业实验所常山种植试验地就是四川药用植物园前身,也成为我国现代建立最早的药用植物园。我国最早真正以“药用植物园”命名的在浙江[22]。

新中国成立以后,除1959 年云南药用植物园成立,我国出现了许多新的药用种植试验场,并于20 世纪80 年代,这些大量试验场真正意义上被称为“药用植物园”。如:1981 年广西药用植物园就是从1959年广西药物试验场发展独立出来的;1983年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用植物试验场标本园被改名为北京药用植物园;1985 年南京药学院药用生物园发展称为南京药用植物园。1984 年在台湾桃园市成立台湾药用植物园和昆仑药用植物园,1985 年贵阳药用植物园成立。

2.3 药用植物专类园发展现状

2.3.1 国外情况。根据2006 年胡永红[52]在调查的69 个国外知名植物园中,发现有11 个植物园设有药用植物专类园,占比15.7%。这些专类园以收集民间和现代的可以用于现代制药工业的药用植物为特色。并随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药用植物专类园开始提供大众可参与体验的功能。以俄罗斯1704 年建成的第一座植物园——莫斯科“药材园”植物园为例,其中设置的药草花园,在原有药草花园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改造与利用,通过药用花园的营造形式举办公众宣传等市民参与活动,社会反响积极[53-54]。

2.3.2 国内情况。随着城市化发展,我国的药用植物园数量不断壮大,品质不断提高。从刚开始主要以引种保育为目的建园,到现在的结合旅游养生、文化体验的药用植物专类园越来越多。从建设年代、存在形式、地点、规模、类型[36,55](传统/新型)5 个方面统计了国内主要药用植物专类园(见表4)。与传统不同的新型药用植物专类园更加强调人与药用植物,建园更强调观赏性和游人的参与性。由于大多数高校、企业内的药用园建设程度参差不齐、公共性不强、大多以小规模营建为主,所以品种和面积都远不如那些国内主要药用植物专类园。相对有一定规模的如:福建中医药大学时珍园、上海中医药大学百草园等。

表4 国内主要药用植物专类园

如今,药用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也开始流行起来,实践中也发现有一些街角绿化、城市公园、屋顶花园、农业观光园等公共绿地开始面向大众营建开放的药用植物专类园(区),甚至通过健康养身、中医药文化的植入,更加丰富了药用植物建园的主题,打造一系列特色观光旅游产品。一些医学类高校或企业绿地中通过药用植物造景的应用,这对于校园文化、企业文化都有很好的提升展示作用。

3 结论与展望

从药用植物专类园理论研究与发展历程来看,目前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我国药用植物专类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营建,在历经短短的30 年发展有了很大进步。药用植物专类园理论研究的探索主要经历了起步初探期、多元发展期和系统完善期3 个阶段,研究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和体系化。但相关的研究还是偏向规划设计方案的探究居多,关于药用植物专类园规划设计、药用植物植景等方面的理论方法体系构建还需深入探究。药用植物专类园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比国外要深远得多,同时基于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底蕴,现如今中国营建的药用植物专类园在数量与质量上均居世界首位。不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药用植物专类园,发展历程也主要是从单一的以保育为目的的收集园类型开始,不断发展到更加多样化功能的展示园类型或者其他绿地形式花园。

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除药用植物园得到大力发展外,其他一些如校园、企业、街道等公共绿地中药用植物花园景观建设也日益壮大。未来继续加强对街道、公园、高校、企业等绿地中药用植物景观应用实践的深入研究,将不断丰富药用植物造景应用理论。通过融入健康疗愈、智慧物联网等新概念,规划开发更丰富的健康养生、文化体验、智慧参与等旅游产品,相信未来药用植物专类园建设必将呈现更加亲民、智慧、多元的特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致谢:感谢王博同学对相关统计资料收集的帮助!

猜你喜欢

药用植物药用植物园
植物园的“虎”明星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药用植物入菜需谨慎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成语植物园
药用植物当归早期抽薹研究进展
中国将拉开药用辅料行业的整合大幕
互帮互助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