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化建设路径探究

2021-12-01吴佳珍

乡村科技 2021年33期
关键词:农民人才建设

高 欣 吴佳珍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新时代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特点,积极打造乡村文化的创新点,发展乡村文化,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农民对文化的多样化要求,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1 乡村文化及其价值意蕴

1.1 乡村文化的概念

乡村文化发源于农村,是乡村人民生活的真实体现,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动态文化,其形式多种多样,是村民生活方式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乡村文化是乡村经济、乡村政治和乡村生态等多方面的体现。从整个民族角度而言,乡村文化不仅是乡村人民的精神源泉,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乡村文化振兴在新时代有了新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基于乡村本身发展的需求,促进乡村自身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另一方面,也是提升民族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表现,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2 乡村文化的特征

包容性,乡村文化的包容性主要表现为乡村文化对乡村发展的包容性。几千年的民族历史形成了几千年的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在广袤的乡土上不断孕育和变化,同时乡村自身也在经历变化。农村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的改变也在不断影响着乡村文化,与此同时,乡村文化顺应着时代的改变,不断影响着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的进化。

稳定性,乡村文化的稳定性主要表现为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结构,虽经历千年,仍然保持着乡村固有的文化结构。这主要得益于乡村民众对于文化的保护,民众在生活过程中,坚守着原来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因此精神源泉很难发生较大的改变。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乡村文化的价值意蕴

新时期,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既可以改善农民精神面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又可以促进农村经济提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2.1 改善农民精神面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但是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并不同步。因此,需要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的作用来改善农民精神面貌。优秀的乡村文化能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农民有了自信,会更加有劲头投身经济建设,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2 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乡村的全面建设需要大量优秀人才的支持和智力支撑。人才在乡村全面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培养一支有思想、有理想、素质高、有技术的人才队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现代化。

2.3 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城乡二元差距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且这一问题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的经济发展较城市落后,农民对乡村文明也缺乏文化自信。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文化可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同时,还能满足农民多样化的精神需求,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变农民精神贫困的状况,丰富农民精神世界,提高精神素养,在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凭借农民的聪明才智创造属于乡村的优秀文化。

3 乡村文化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3.1 国内关于乡村文化的研究状况

国内学界关于乡村文化的研究数不胜数,且乡村文化发展更趋多元化,学界对其研究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经分析归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关于乡村文化建设意义的研究。关于文化建设的真实含义,刘凯文指出,乡村文化建设这一伟大事业涉及到整个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资金、公共服务、医疗保险等[1]。目前学界关于乡村文化建设的含义有宏观和微观两种观点。宏观地讲,以公共服务为依托,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唤醒民众文化意识,更好促进乡村建设。微观地讲,通过举办相关文化活动,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丰富精神世界,满足文化发展需要。

3.1.2 关于文化建设发展困境的研究。乡村文化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各种挑战,其中,丁成际指出,基层党员干部对于经济和文化的认知不够准确,注重经济发展,轻视文化发展,忽视乡村文化对村民精神生活的影响[2]。何兰萍指出,乡村文化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文化队伍结构不合理,作风涣散等[3]。

3.2 国外关于乡村文化的研究状况

国外关于乡村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早,英国罗伯特·欧文指出,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需要将教育与生活生产相结合。日本学者阿古智子指出乡村文化的价值,并通过开展相关活动提高社区的凝聚力,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20世纪初美国逐渐开始制定乡村文化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将其逐步推向规范化。此后各国也陆续进行乡村文化建设的研究。

综合当前国内外对乡村文化的研究发现,当前研究侧重于乡村文化的实用性价值。笔者正是基于当前的研究现状,从乡村文化的主体、受众和创造者出发开展研究,以维护其切身利益,促进文化意识觉醒,丰富精神世界,促进乡村全面发展。

4 乡村文化建设的实然瓶颈

4.1 村民文化主体意识薄弱

现阶段,农民在发展乡村文化方面有了一定的主体意识,但自主性不强,并未能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一方面,农民的自主性不足,主要表现为农民并未将自己当作乡村生活的主人,往往依赖政府政策的引导,常常被动接受外界变化,缺乏主动探索意识,未能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农民的创造性不足,主要表现为村民的参与意识不强,不积极探索乡村发展的新思路,往往因循守旧,不知变通。农民在发展乡村文化时往往不是以第一身份参与的,对自身定位不准确。受传统小农思想的限制,常常裹足不前,创新意识受到极大限制[4]。

4.2 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

乡村文化何去何从?这是新时期需要考虑的问题,但现阶段,广大村民对传统乡村文化缺乏清晰的认识,对乡村文化的定位不清楚。乡村文化是发展乡村经济的精神之源。因此,乡村文化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发展现代文化。村民是乡村生活的主体,乡村文明主要依赖于农民创造,同时,广大农民群众是乡村文化的受益者,因此需要创造出适合农民需要的乡村文化,增强农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

4.3 资金投入不足且基础设施不完善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要建设美丽乡村,就需要加大对农村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为乡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但现阶段许多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单一,有的地方甚至很少有文化设施,无法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支持。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缺乏对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文化基础设施陈旧,设备缺乏更新。由于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很多农民无法接受专项培训,农民素质提不上去,无法为科学生产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

4.4 缺乏专业人才支持

乡村持续发展需要人才支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为了追求更加丰富和高质量的生活,许多农村的优秀人才走出农村留在了城市,大量优秀人才外流,导致农村现代化建设出现人才空洞。乡村专业人才不足,深入分析发现,年轻人才缺乏工作经验,无法独自承担乡村建设的重任,而有经验的人才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较低,无法为乡村建设带来新思路。人才储备不足,加上政府部门缺乏对人才的定期培训和考核,大多数人能力有限,不能为乡村建设提供充分的智力保障,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发展滞后。

5 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5.1 唤醒村民文化权利意识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激发村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动性。让村民意识到他们才是乡村生活的主体,是乡村文明的创造者和发展者,创造出的乡村文化是为农民自身服务的,明确自身定位,树立文化权利意识。不断拓展自身视野,积极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勇敢为乡村建设提供个人智慧,抛开外界偏见和固有思维限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5.2 传承并创新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大部分优秀文化和文化遗产散落在农村,由此可见,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不是对传统文化一味继承,而是要有所取舍,在继承和保护的基础上,使传统文化的生命得以延续,使其重新焕发生命力并持续散发活力。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融汇多元文化,为传统乡村文化融入新血液,使其健康持续发展,将乡村文化、城市文化、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融合其中,激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也要借鉴外来文化,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乡村文化体现出民族性、时代性、多元性和创新性,展现出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5]。此外,乡村文化也要坚持各自特色,每个乡村都有自身特色,坚持并发扬这种特色,坚持“百花齐放”,不同的乡村特色共同构成了优秀且多元的乡村文明。

5.3 加强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文化事业要想长期持续健康发展,除了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外,充分的物质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鉴于当下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推进状况,应构建完备的乡村文化体系,为乡村文化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支持。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严格把控专项经费的使用,使每一笔经费都落到实处。文化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软件设施的投入,做好档案记录,同时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吸引外资。乡村应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充分吸引外来资金的投入,为乡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严格把控资金投入“红线”,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

5.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文化的振兴离不开大量优秀人才的支持[6]。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乡村地区的人才扶持力度,积极帮助农村地区引进专业人才。政府和社会帮助农村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提高人才补贴标准,强化人才服务配套设施,积极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吸引留在大城市的人员返乡,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同时,政府抢建引进人才的平台,拓展人员培训渠道,与时俱进地引进先进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人才考评机制,加强对专业人才的管理,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农村也要自发地培养一支有能力、有担当、有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农村不能只依靠国家的扶持,而要自力更生,发挥当地优势,齐心协力,老中青相互配合,携手建设美丽乡村。

6 结语

乡村文化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至关重要,乡村文化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还可以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乡村文化自身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较强的稳定性,虽历经千年仍然保持着固有的文化底蕴,并不断影响着乡村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但是,乡村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诸如村民文化主体意识薄弱,未意识到自身就是文化创造者和受益者,村民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以及政府对资金投入不足且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人才支撑,缺少有素质有文化的创造者等问题,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受到制约。

因此,本文立足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背景,综合国内外关于乡村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立足于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积极探索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路径。首先要唤醒村民文化权利意识,自觉创造时代需要的乡村文化;其次,传承并创新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丰富村民精神世界;再次,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最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7]。

猜你喜欢

农民人才建设
耕牛和农民
人才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农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