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岩烧”的工艺原理与应用研究

2021-12-01景德镇陶瓷大学

景德镇陶瓷 2021年5期
关键词:坯体器皿陶艺

刘 屏(景德镇陶瓷大学)

陶瓷的烧成方式有很多,大体上可以从烧成温度的角度分为高温烧成与低温烧成。高温烧成的作品往往气孔率低、坯体密度大、坯体机械强度高,对烧成条件要求相对也高;反之,低温烧成的作品气孔率稍高,坯体密度相对较低,坯体机械强度也较低,烧成条件要求也相对较低,且易于产生许多丰富而独特的艺术效果,如坑烧、乐烧等烧成方式,从而深受广大陶艺创作者的喜欢。

“岩烧”正是基于这些传统低温烧成的方法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陶瓷烧成方式,同近代“苏打烧”“锡箔烧”“油烧”等新型烧成方式一起丰富了陶瓷器皿的肌理表现,强化了陶瓷坯体的物理化学性能,对人们探索陶瓷的形态语言和结构功能等,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一、“岩烧”的起源

“岩烧”,即用岩石与陶瓷坯体进行搭配烧成的一种方式,是将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加热,然后同陶瓷器皿进行混搭,根据岩石吸热后的热辐射,陶瓷器皿与岩石的摆放位置等决定陶瓷器皿的烧成温度、氛围、时间的一种烧成工艺,其原理来自古代人们的一种烹煮方式。

在尚未出现容器的原始社会,人们为了吃到熟食,往往会在地上挖一个坑,将四周加水抹平,而后再于其中焚烧柴草,等其完全坚固后,就形成了一个类似锅的凹形结构。使用时,往其中注水,加入生肉水果等,同时在坑的周边燃烧柴草,其中堆放吸热快的岩石,待其烧烫后用工具移至坑中,坑中的水会因岩石的不断散热,很快被加热至需要的温度,而生肉水果等食物便会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逐渐被煮熟。这种烹饪方式的存在时间较短,但人们在这种反复的过程中,逐渐便对泥土的性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开始制作各类陶制器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类社会得以发展与进步。

陶瓷“岩烧”即是受此原始烹饪方法的启发,结合现代陶瓷生产工艺而设计出的全新的,适于艺术创作的烧成工艺。

二、烧成原理

“岩烧”是通过“石头+坯体”的组合实现的,将坯体和岩石按照一定的搭配摆放,组合过程充分考虑到炙热的岩石对坯体带来的影响,这是“岩烧”是否成功的关键。烧制过程中,陶瓷坯体的受热和软化阶段受到炙热岩石的严重干扰,会产生一连串偶发现象,这种偶发现象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岩石热辐射的作用下,坯体的升温、保温、降温等曲线会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形成不同于常规的氧化、还原气氛的一种特别的氛围,作品的画面和形态势必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岩石的性能、坯体的结构和大小各不相同,“岩烧”降温持续的时间更长,局部位置温度差异更加突出。其烧成制度视具体情况而定,因器皿形体、结构的差异和所用岩石性质不同,每次“岩烧”的氛围和烧成的时间都会有明显的差异。

为了让器表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色泽,可以在烧成时加入低温金属氧化物或有机物质,包括硫酸铜、碳酸铜、氧化铁、氧化铬、氧化锰、食盐等,这些物质在高温作用下,会分解和氧化,但由于坑内温度不足以促使其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多数氧化物基本以本原的颜色被吸附于器壁之上,如氧化铁是红色、黑色、棕红色、棕黄色或黄褐色;氧化铜呈现白色、灰白色;氧化铬呈现淡绿色、深绿色;氧化锰呈现浅灰色、暗褐色等,这些色彩在火力和气流的作用下,交相作用于器表,从而形成斑驳复杂的色彩纹样,赋予器表丰富绚丽的独特装饰。

三、烧成制度

陶瓷“岩烧”属于一种低温烧成方式,其烧成制度与坑烧等烧成方式整体相似,但其烧成制度视具体情况而定,因器皿形体、结构的差异和所用岩石性质不同,每次“岩烧”的氛围和烧成的时间都会有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烧成过程中的第一个小时,属于预热阶段,要让坑内温度缓慢升高,防止升温过快导致的坯体炸裂或龟裂。等到温度超过200℃,可以进入快速升温阶段,宜大火焙烧。当温度升高到500℃时,再次降低升温速度,可采用小火慢烘,并及时密封部分出火孔,增加窑内黑烟的浓度,从而增强坯体对碳离子的吸附机率。当坑内温度上升到800℃左右时即可熄火,完全密封窑炉的出火孔,整个烧成结束,等待其自然降温至室温后就可以开启窑炉,查看陶瓷器皿的成品效果。

四、岩石、坯料与燃料的选择

岩石的大小、厚薄、吸热性、储热性、导热性、散热时间长短等,对器皿的最终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比较理想的岩石是抗压性强、吸热快、不易破碎的页岩和火山岩等,并且最好要切割成薄片状结构,这样在加热过程中不易崩裂,并且降温过程的散热更快,有助于达到较好的烧成效果。

(火山岩)

坯料的选择也十分关键。瓷器烧成温度较高,且素坯强度较低,不适宜用以进行“岩烧”,而夹砂粗陶较之其他陶器更加耐受极冷极热,预先素烧后,可有效减少变形开裂,提高烧成的成品率,且成本较低,是进行“岩烧”的较好选择。

“岩烧”的烧成温度不高,对燃料的要求也不高,燃料以各类杂木为主即可,从而得以降低烧成的成本。

五、“岩烧”的现代意义与价值

“岩烧”具有烧成时间短、成型快、对烧成环境要求不高等显著优点。并且由于烧成的过程中,岩石的大小、厚薄、位置、窑内温度、湿度、燃料、气流、氧化物等多种元素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导致坑内不同位置的氛围有着巨大差别。陶器器表受热和吸附的氧化物的多寡,会导致器壁出现各种深浅不一、瑰丽多姿的色彩变化,从而使得器表画面丰富,且极具装饰性。

当形态的探究具备了相应的稳定性时,烧成的单一性将制约陶艺美感的发挥。国际上,许多陶艺家都在致力于对各种烧成方式的探索性探究, 以追求作品的特色和个性。他们多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改良传统烧成工艺,探索新的烧成工艺,同时,在每种烧成方法中,创造性地衍生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烧成工艺手段,由这些工艺手段完成的作品甚至成为他们本人创作风格的代表。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使我们能在很大程度上把握陶瓷的烧成结果,但是艺术创作永远需要人为的探索,多样化的烧成方式探索,在陶艺创作中应该得以重视,其开辟的是独一无二的陶瓷语言。中国有着辉煌的陶瓷烧造历史和优秀的烧造技术,很多窑口尚有宝贵的窑炉资源和工艺经验可以借鉴和利用,与其让一些古老的烧成工艺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渐渐成为“落后”的工艺方式,不如延续陶瓷烧成的探索之路,将工艺的精髓用于陶艺创作,使当代陶艺作品在日趋融合的艺术审美和表现形式中继续呈现独特的面貌和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

在陶瓷风格多元化的当下,陶瓷“岩烧”不仅是对现代陶瓷烧成方法的一种大胆尝新,其成本较低,效果独特,对陶瓷工艺的革新和现代陶艺的创作无疑也有着极为积极的影响。但目前,对于我国陶艺爱好者、收藏者、专业从事者,以及广大群众而言,陶瓷“岩烧”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其创作方法仍需探索,作品的艺术价值亟待发掘。

猜你喜欢

坯体器皿陶艺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疯狂”的陶艺
器 皿
添加剂种类对以稀土尾砂为原料制备的陶瓷坯体强度的影响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
瓶瓶罐罐
被选中的器皿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