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1强晓娇

乡村科技 2021年25期
关键词:甘肃省村民美丽

强晓娇

(中共会宁县委党校,甘肃 会宁 730799)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指导思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甘肃省大力响应乡村振兴号召,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1 美丽乡村建设简述

1.1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

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最早提出于2013年。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指导方向与建设目标。随后,2015年农业部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作为全国性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文件。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城乡协同、保护区域特色的现实诉求,可以增强基层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为甘肃省提供了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杜元宏等提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1]。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甘肃省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新矛盾与新问题,所以,需要深入探讨甘肃省美丽乡村建设问题,突破当前困境,促进未来发展。

1.2 美丽乡村建设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要求,涵盖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各个方面,这20字要求对甘肃省未来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其中,产业兴旺,要基于村民经济收入的稳定性提升。随着甘肃省苹果、中药材、茶叶、苗木及养鸡等行业的稳定发展,订单从世界各地向甘肃省投来,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态宜居,指的是构建优美整洁的乡村环境。当前甘肃省无论在住房方面还是购物、交通及医疗等方面都已经逐步得到发展,如2018年底陇南市已在350个行政村中建设1 640个自然村落,其中92%已达到生态宜居标准,并获得了“休闲农村与旅游示范村”的称号。乡村文明,指的是提升村民的平均综合素质。甘肃省在此方面致力于丰富村民生活、提升整体素养。治理有效,指的是提升村民配合度。甘肃省专注于维护公共秩序与设施,共同构建充满正气的社会环境,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在生活富裕方面,甘肃省不断通过经济发展,走特色道路,带动村民稳定增收,保证村民吃饱穿好,从而显著提升村民整体生活水平。由此可见,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甘肃省不断向着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方向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融合了生产、生活以及生态3方面因素,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旨在打造一个美丽的乡村环境,创建和谐的乡村氛围,从而让乡村居民过上幸福、和谐的生活[2]。另外,美丽乡村建设要走一条节约之路,构建一种人类社会与环境友好相处的氛围,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注重农产品质量对社会的影响[3]。笔者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内容,但也是一项简单的内容,只要不断抓住甘肃省的自身优势,走特色建设道路,加强政府的领导与管理,发挥带头作用,加强宣传引导,就势必能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更上一层楼。

2 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省美丽乡村建设优势

甘肃省自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以来,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

2.1 运输设施日益完善

运输行业是旅游业、农业的重要支撑,在甘肃省美丽乡村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运输设施的不断完善,能帮助甘肃省不断开拓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

2.1.1 公路。自甘肃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十天、白明、临渭等多个区域的高速公路项目先后建成,并实现了景中、天平等区域的高速项目开发建设。2020年,甘肃省与周边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实现高速公路连通,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包含14个市州政府驻地,全部以高速公路贯通,67个县(区)通高速公路,提升了甘肃省的交通通达效果,为甘肃省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4]。

2.1.2 铁路。甘肃省铁路建设起步较晚,但是2014年已经拥有第一条被称为“丝绸之路”的铁路,全长超2 300 km,为甘肃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1.3 民航。在“十三五”规划时期,甘肃省机场建设已达25个,一类通用机场为8个,二类为6个,三类为11个,争取做到65%县级行政单元可以在陆路交通60 km和1 h车程内享受航空服务。这不仅为区域交流及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而且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发展,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1]。

2.2 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预示着甘肃省建设逐渐走向新的阶段。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水路房全覆盖、万村整洁、千村美丽”是甘肃省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目标。为改善农民的住房、出行及吃水条件,甘肃省以保障农村的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衔接农村扶贫、建设基础设施,开展农村畅通工程以及安全饮水、危房改造工程。当前,甘肃省在美丽示范村建设方面已获得良好的反响,在建设中实施了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及清洁家园工程,并采取了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措施。当前,甘肃省已建设超过300个省级的美丽示范村,并建设了多达758个市县级示范村,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通过开展“三清三有”等行动,甘肃省建成了多个拥有整洁乡村之称的市县级乡村。

2.3 推动农民致富

美丽家园建设离不开产业支撑,甘肃省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致富融合起来,通过实施“365”计划,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种植业发展一直以来是甘肃省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甘肃省在发展过程中重点扶持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的种植,并加强对牛羊等畜牧养殖的扶持,还推动了优质林果、高原夏菜、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另外,制定“一村一品”产业培育计划,加强对特色产业的扶持,提高农民收入。当前,甘肃省内千余个农村已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并将特色产业作为农民收入来源[5]。

2.4 突出特色建设

甘肃省是历史丝绸之路中最重要且保持最完整的路段。随着丝绸之路沿线人员文化往来与交流的日益密切,甘肃省已经与80余个国家实现了文化交流,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了甘肃省的独特魅力。同时,甘肃省加强了天水漆器、唐卡以及定西草编等多种具有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特色的产品出口,使这些产品走向海外市场。当前,甘肃省已经充分融合历史文化、民间艺术等特色优势,并将我国传统艺术带到国外,走向国际市场。

3 甘肃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特色建设程度不高

目前,甘肃省在经济建设方面力度不足。以旅游业为例,国家倡导建设特色美丽乡村,借助区域特色构建独一无二的美丽乡村[6]。但是,目前甘肃省旅游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村庄建设模式、风格、构造等方面趋于相同,无法发挥特色优势。

3.2 文化传承有待加强

调查发现,近70%的村民表示业余生活非常枯燥,文化生活并不丰富。由此可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不断借助区域特色,构建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特色美丽乡村。同时,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村民的精神文化建设,还需要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整体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

3.3 政府部门“管治”失衡

目前,甘肃省虽然初步实现了经济发展、村民富裕等建设目标,构建了富饶的美丽乡村,但是政府重视建设而轻视管理的问题逐渐严重。管理与治理是不可分开的,美丽乡村就是美丽民心,在建设规划中从基层出发,符合民心,才能实现地区长久稳定发展[7]。以环境治理为例,结合实际来看,村民乱建乱盖、垃圾污染、工业生产污染一直以来是甘肃省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而今虽然甘肃省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发展成果,但是环境问题依旧是发展中面临的重点难题,在建设中缺乏治理,就会影响未来发展。所以,要高度重视、加大力度,构建“管”与“治”的协同局面,从而科学规划甘肃省美丽乡村建设。

3.4 村民配合度不足

美丽乡村的建设重点在于“民心”,只有村民协同共建,才能全面推进乡村建设。目前,虽然部分村民协同共建的意愿较为强烈,但依旧未能调动全部基层民众的积极性,所以,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村民的配合度,共建美丽乡村。

4 推进甘肃省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

4.1 突出地方特色,走出独一无二路线

地方特色包含当地的风土、人文、特产、历史等多方面内容,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结合当地特色,充分利用特色优势,发挥行业优势,大力推动农业、旅游业等行业发展,进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充分挖掘旅游元素,提供融合游玩、养生、度假、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服务,深化旅游内涵,大力发展甘肃省旅游业。将甘肃省的独有特色充分展现给游客,并不是单纯的绿化、建筑物建设,需要构建浓厚的文化氛围,融合创新思想,借助当地优势,充分突出独特性,为游客带来风景、特色、服务的享受,体会当地文化特色内涵[8]。

4.2 政府发挥带头作用,推进精神文化传承

为了让乡村由内而外美起来,甘肃省将农村综合治理与精神文明创建结合起来,在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的同时,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动力[9]。政府带领基层群众振兴乡村,政府要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关注,发挥带头作用,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的功能,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增强农民群众团结友善的意识。美丽乡村建设关乎农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等,所以,要整合当地社会经济、群众需求、建设目标,从群众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针对性建设计划,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4.3 加强宣传引导,提升村民配合程度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脱离基层民众的支持,要将尊重农民意愿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所以,要通过实践行动来提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10]。从美丽乡村建设现状来看,甘肃省大部分农民已经具有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意识,在建设工作中积极配合、主动进步。但仍有部分农民思想较为落后,需要通过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引导教育来提升农民意愿,积极引导与树立典范来转变农民对于乡村建设的消极想法,接受现代化思想的指导,从而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4.4 科学规划建设,落实政府“管治”协同

甘肃省的未来发展不能缺乏科学的规划,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也为了实现甘肃省未来稳定持续进步,需要大力推行“管治”协同,构建建设与治理同步进行的良好局面[11]。因此,应从基层群众出发,倾听村民意见,无论在生态建设方面还是环境保护方面都要加大建设力度、征询当地民意。通过构建村民小组,加大宣传力度,为村民提供学习与自我提升的途径,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12]。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背景文化基地,增强村民凝聚力,培养村民的荣誉感与归属感,打造文化环境,建设和谐进步的美丽甘肃。

5 结语

甘肃省文化底蕴丰富,农业与运输业发达,为了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近年来甘肃省不断探索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积极融合当地文化特色及地理、区域优势,制定科学计划,从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迈进。但是,从甘肃省发展现状来看,还需要不断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科学规划建设,落实政府“管治”协同等策略,才能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猜你喜欢

甘肃省村民美丽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席晓辉作品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