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家蚕原种繁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2021-12-01莫炳巧龚美霞李梓茜莫柳静欧冰冰冉艳萍彭业成

广西蚕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蚕业蚕种原种

莫炳巧,龚美霞,李梓茜,莫柳静,欧冰冰,冉艳萍,彭业成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南宁市 530007)

自建立家蚕良种繁育体系以来,我国家蚕良种繁育一直采用三级繁育四级制种的方式,即饲育原原母种进行原原母种继代和生产原原种,饲育原原种生产原种,饲育原种生产一代杂交种[1]。广西蚕种生产实行的是三级原种四级繁育制度[2]。家蚕原种繁育是家蚕三级原种繁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保持各品种优良性状的关键,严格的品种组合交配是生产一代杂交种的基础。2019 年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以下简称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是广西唯一的三级原种繁育单位,为满足广西蚕业发展的需求,保障广西原种足量安全供应,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不断完善各项技术措施,抓好原种繁育工作,年生产能力从10万张提高到20万张。广西家蚕原种繁育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原种生产在蚕种质量下降等方面的问题还较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供参考。

1 广西家蚕原种繁育现状

1975年,除了当时的广西蚕业指导所(现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外,广西还允许钦州常乐蚕种场进行原种繁育,但该原种只能供其本场使用。1998 年后钦州常乐蚕种场不再繁育原种,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成为广西唯一的家蚕三级原种繁育单位[2]。由于原种生产量不断扩大,2011 年后,原种生产逐步转移到了位于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内的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蚕桑良种繁育与试验示范基地(简称武鸣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71.4 hm2。截至2020 年底,共投入资金约1.6 亿元,已建成各类生产及配套附属设施30余栋蚕室,共计3万多平方米。专用饲料桑园26.7 hm2,购置仪器设备近500台(套),是全国最大的专业桑蚕原种繁育试验示范单位,原种生产能力为20 万张/年,可满足生产800 万张桑蚕一代杂交种的需求。2019 年下半年,武鸣基地将原种繁育生产技术传授给河池蚕种场及兴业蚕种场,并实地指导河池市蚕种场繁育了2批,兴业县华盛蚕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繁育了3批原种,原种试繁育获得成功。2019年初,由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武鸣基地的繁育工作由生产型转为储备型,主要职能为调剂全区原种供应。

2 广西家蚕原种繁育取得的成效

2.1 生产的家蚕原种逐步满足全区原种需求

2006 年之前,广西蚕业站原种生产能力在10 万张以下,而全区需要原种约13万张[3],不能满足全区原种的需求。2006 年,广西蚕业站在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有偿划拨的方式取得了71.6 hm2土地的使用权,建设了武鸣桑蚕原种繁育基地[2],经多年的不断建设和完善,该基地原种年生产能力达20万张,自2012年以来累计繁育原种160多万张,在全区桑蚕原种安全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原种繁育实现标准化生产

20 世纪90 年代前,原种繁育没有统一的标准。自1990年开始,广西发布实施了DB/450000B 47001—1990《桑蚕种繁育程序及检验标准》[4]、DB/450000B 47002—1990《种茧育桑树栽培技术规范》[5]、DB/450000B 47003—1990《种茧育养蚕技术规程》[6]、DB/450000B47004—1990《桑蚕制种技术规程》[7]等地方标准,随着原种繁育技术的不断完善,2002年对原有的技术标准进行了修订,2003 年发布实施了DB45/T81—2003《桑蚕制种技术规程》[8]、DB45/T83—2003《种茧育养蚕技术规程》[9]、DB45/T85—2003《种茧育桑园栽培技术规程》[10]、DB45/T90—2003《桑蚕种繁育程序及检验标准》[11]。2011年及2014年,为了完善原来的技术标准,从而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布实施了催青、微粒子病防治、检疫等方面的技术规程,通过各项标准的制定,原种繁育各环节有章可循,生产实现了标准化。

2.3 原种专用饲养室实现标准化

截至2020 年底,武鸣基地已建成原种专用饲养室8栋,每栋建筑面积约1 224 m2,分两层,每层612 m2,下层主要为饲养室,上层为上蔟室,采用斜屋顶砖混结构设计,有利于蚕室温湿度的控制。一层有6间蚕房、1间桑叶处理、储藏室,并配备生产物资及工具存放间。二层对应一层设计相应的房间作为上蔟室及物资存放间。两层均采用前后走廊设计,前走廊宽3.0 m,后走廊宽2.3 m,方便日常生产操作的同时,也更利于蚕室的通风排湿。单栋蚕室每批最大生产量为204 g蚁量。每间饲养34 g蚁量,17个区,每区2 g蚁量,放置144 个蚕匾。合理的设计布局,为原种多批次的生产及年产20万张原种提供了硬件条件。

2.4 原种专用桑园实现标准化

选择适宜广西原种的桑品种,桂桑优12 和沙2这两个桑品种的桑叶具有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有利于蚕卵的生成[12]。采取高效的原种专用桑园管理措施,在灌溉用水的管理方面,建设桑园灌溉喷淋系统,根据桑树生长需要及时抗旱保墒。优化桑园灌溉系统管路布置、合理划分灌区、配套灌溉系统,做到灌溉的高效性与维护的便捷性和不影响机械作业的协调统一。在用肥的管理方面,根据原种对桑叶质量的需求,优化施肥配比。在病虫害防控的管理方面,针对广西常见病虫害筛选适宜的桑园病虫防控药剂,满足蚕期、非蚕期、短效、长效病虫防治用药需求,确保防虫效果好和用叶安全。在杂草的管理方面,按照“农艺与农机结合”的思路,通过转变种植模式适应农机需求,总结出一套桑园机械除草技术。通过综合技术措施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桑园管理的科学化、机械化、设施化水平,确保桑叶高产、高质、洁净,为落实“良桑饱食”和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打下坚实基础。

2.5 桑叶全程消毒实现自动化

为切断野外昆虫污染桑叶继而交叉感染家蚕微粒子病途径,利用漂白粉溶液杀灭病原的原理,实施桑叶消毒技术。在武鸣基地设计制作了2条桑叶消毒清洗流水线。桑叶消毒清洗流水线由2 台消毒机、2台清洗机、进料和出料输送带、脱水机等组成,建设了桑叶“两消→四级逆向梯度清洗→脱水→晾干”的流水线作业,每条流水线产能300 kg/h,实现桑叶全程消毒,提高了劳动效率,有效降低了原种微粒子病毒率。

2.6 桑叶冷藏保鲜与配送实现标准化

桑叶经消毒处理和晾干后不耐储存,易发黑变质,影响蚕儿食用,造成浪费。为保证蚕儿能吃到新鲜桑叶,桑叶采摘后,经消毒清洗晾干,装筐放入7~12 ℃冷库中集中冷藏保鲜,避免了零星放置蚕房造成二次污染的情况,大蚕用叶实行桑叶定量配送,严格限定每餐喂叶量,每批次用叶量比之前降低1 000 kg桑叶,减少10%损耗。

2.7 生产全程实现物联网信息化

原种繁育包括种桑、养蚕、制种等诸多环节的系统工作,具有流程长、环节复杂、风险点多的特点。在认真落实传统原种繁育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发出“广西智能桑蚕种养物联网云平台”,实现了从种桑到养蚕的全程物联网信息化管理,实时记录各项生产数据,及时发出偏差预警,形成原种繁育的大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指导生产流程优化和参数改进,对保障原种生产顺利进行、加强过程监管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广西家蚕原种繁育存在的问题

3.1 微粒子病防控压力大

家蚕微粒子病对原种繁育具有毁灭性的影响,对蚕种生产危害极大,是农业农村部规定的必检疫病。近年来,由于原种生产量大,生产批次多,生产季节长,批与批之间饲养时间叠加,造成桑园病虫害防控和养蚕环境消毒防病难度增加,不利于微粒子病防控。

3.2 微量农药中毒频发

经实地调查,发现武鸣基地的周边种植有上百公顷的柑橘。这些柑橘园使用的农药种类多,用药频繁且用药量大,用药时间与原种生产时间重合,且大多数农药对家蚕具有急性毒性或慢性毒性,如用于防治柑橘溃疡病的噻菌铜、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氢氧化铜等[13],用于防治柑橘木虱的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烯啶虫胺、吡虫啉、毒死婢、高效氯氰菊酯、虫螨腈等[14-15],对家蚕来说大部分是高毒甚至是剧毒的农药,少数低毒农药不会导致蚕儿立即死亡但会严重影响家蚕龄期经过、上蔟结茧和蚕茧质量的情况[16]。

3.3 原种繁育基地设施薄弱

原种繁育设施设备落后,目前原种繁育基地内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已有一定的规模,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蚕业发展的需求,省力化机械设备、智能化养蚕设施、节水灌溉、监测中心、冷藏仓储等设施缺乏。

4 对策与建议

4.1 提升原种繁育技术

一是开展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推进种茧育专用桑园建设,抓好原种专用桑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加强饲养环境的消毒防病工作,通过桑叶浸泡消毒、桑叶热风干燥与灭菌、药物预防、蚕期湿度控制等措施减少家蚕微粒子病感染,有效降低原种带毒率,提高蚕种生产合格率;抓好蚕种质量控制技术,原种繁育包括种桑、养蚕、制种等诸多环节的系统工作,具有流程长、环节复杂、风险点多等特点。二是在认真落实传统蚕种繁育技术的基础上,推进标准化生产,以系统管理的理念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进而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从种桑到养蚕的全程物联网信息化管理,及时指导各项操作按规定流程进行,实时记录各项生产数据,及时发出偏差预警,形成原种繁育的大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指导生产流程优化和参数改进。提高蚕种生产综合能力,确保蚕种产量和质量,保障原种生产顺利进行、加强过程监管。三是完善原种生产配套服务设施。原种繁育是蚕种销售环节的第一步,要全面提升蚕种质量,还需提升蚕桑种子冷藏保护、蚕种浸酸处理和质量检验检疫等条件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保证蚕桑种子生产冷藏等全程的质量。

4.2 科学规划,加强引导,做好产业布局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做好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合理的产业规划是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一是做好产业布局。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重点培育1~2个原种繁育点,维持年产桑蚕原种20万张的产能,保障广西原种稳步发展。二是做好种植规划。原种繁育基地桑园应与周边果园等经济作物间隔一定距离,防止桑叶受到农药飘散造成污染。加强与桑园周边其他作物种植业主的沟通协调,选择有毒农药的替代品,错峰喷药,预留足够的过渡隔离区,喷药时注意风向,慎用无人机、大功率风送式喷雾机等高空喷药机具。一旦发现桑叶遭到农药污染,立即改用新鲜清洁桑叶喂蚕,缓解家蚕中毒症状。

4.3 提升原种繁育设施条件和标准

多方面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国家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科技部、商务部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扶持,全面提升原种繁育设施条件和标准。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原种场,相关部门可给予部分资金扶持,帮助其完善基础设施,如桑叶消毒、蚕室消毒等设施设备,防止因设施设备不配套,导致消毒防病难度大、蚕病食下传染等现象发生。为不断提高原种质量、生产供应优质蚕种打下坚实基础。另外,还要适应新形势变化,着眼未来,加大对原种繁育中智慧农业的财政投入。

猜你喜欢

蚕业蚕种原种
《北方蚕业》采编系统上线公告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省蚕业管理总站组织召开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七届二次会议
《四川蚕业》编辑部有关版权声明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桂蚕8号原种繁育效果分析与配套繁育技术
家蚕越年种感温的注意事项
浙江桑蚕业“走出去”,去年蚕种出口创历史新高
浅谈蚕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