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药白花香莲解毒方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概述

2021-11-30舒发明邱华莫春梅官志杰张衎黄英秦祖杰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11期

舒发明 邱华 莫春梅 官志杰 张衎 黄英 秦祖杰

摘要:通过壮医“毒虚致病”为理论指导,概述了壮药白花香莲解毒方显著临床疗效“提高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延缓或阻止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进展,并且有停抗病毒药后病毒反弹率、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的优点;探讨了壮药白花香莲解毒方作用机理可能与“抗乙型肝炎病毒、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肝纤维化等”有关;由此进一步思考目前存在的问题:具体疗效机制尚缺乏较为系统的阐述,有待进一步加强并深入研究。

关键词:白花香莲解毒方;病毒性乙型肝炎;毒虚致病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11-0087-0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我国属HBV感染中-高流行区,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约2000万例[1]。迄今为止,现代医学对于肝病的治疗在抗病毒、降酶、调节免疫、阻断病情进展等方面的疗效不尽如人意[2]。壮医药在治疗乙型肝炎上历史悠久,各种复方制剂的搭配与选择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长期结晶,历经长期的临床、实验研究,壮药白花香莲解毒方在病毒性乙型肝炎治疗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显示出较好的疗效。本文以壮医“毒虚致病”为理论指导,综述回顾了壮药白花香莲解毒方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防治研究,冀希望为壮医药未来研究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壮医理论对病毒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认识

1.1 “虚”是该病发生、加重和持续的根本原因 壮医认为,“虚”是本病发生、加重和持续的根本原因,“虚”,壮语译为“溃”(Haw),壮医之“虚”有气血阴阳之别,更多的是指气血虚。气(嘘)是构成人体本源,为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血液(勒)是营养全身骨肉脏腑、四肢百骸极为重要的物质,得天地之气而化生,赖天地之气以运行。现代研究证实,机体免疫功能(正气)状态决定了病毒性肝炎感染后疾病的转归方向。“嘘”、“勒”的功能正常,免疫功能完善,抗邪有力,人体可清除病毒、产生抗-HBsAb等特异性的保护性抗体或病毒携带而不致病;若毒盛正强,正邪相搏,邪正交争,可急性发病(如:急性病毒性肝炎);当人体正虚抗邪无力,邪毒亢盛,则人体毒虚并存。

1.2 毒(疫毒、痰毒、瘀毒)是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生和持续的必要条件 从壮医学的角度来说,“毒”是后天致病因素,既包括有形之毒、无形之毒之别。HBV属于湿热疫毒之邪,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其致病特点符合壮医对毒邪致病规律的认识,属壮医“毒邪”的范畴。HBV毒邪,通过各种传染途径侵袭人体,即外感之毒;另外,HBV久伏体内,藏于咪叠(肝脏,属谷道),侵淫三道两路,机体生理代谢产物或病理产物蕴结体内,即内生之毒。当邪毒入侵人体,正邪相争,正不胜邪,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功能紊乱,痰毒、瘀毒内生,或HBV邪毒入侵人体日久三道两路受阻,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运行发病。

由上可知,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为毒邪通过各种传染途径入侵人体,藏伏咪叠(肝脏)、侵淫三道两路。邪毒亢盛、正邪相争,邪盛正损,或气血、脏腑及三道两路功能减退,毒虚并存,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功能紊乱,或内生诸毒,致“三道”(谷道、气道、水道)、“两路”(龙路、火路)阻塞,使“三气”(天气、地气、人气)不能同步,共而为病的病机理论。“虚”是该病发生、加重和持续的根本原因,毒(疫毒、痰毒、瘀毒)是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生和持续的必要条件,治疗当以“解毒补虚”为法。

2 解毒补虚——白花香莲解毒方

白花香莲解毒方是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通过民间走访,结合壮医药“解毒补虚”理论及“主药、公药、母药、帮药”方剂配伍原则,由白花蛇舌草、三叶香茶菜、黄花倒水莲、排钱草4味壮药组成。诸药合用发挥攻 “毒”,补“虚”,疏“三道”,通“两路”之效,形成的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特色方药。历经长期的临床、实验研究,在病毒性乙型肝炎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

2.1 临床研究 白花香莲解毒方具有明确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作用,能有效抑制HBV病毒、增加HBeAg的血清学转换率、抗炎保肝及拮抗肝纤维化进展,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李媛等[3]观察白花香莲解毒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AST下降均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V DNA的阳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转阴率大于对照组(P<0.05)。龙富立等[4-5]通过研究表明白花香莲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后能明显改善2组TBIL、ALB、ALT、CHE及PT、PTA(P<0.05),降低患者血清HA、LN、Ⅳ-C、HBV-DNA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邱华等[6-7]通过观察研究证实,壮药白花香莲解毒方联合阿德福韦酯能显著提高对HBV DNA的抑制作用,增加HBeAg的血清学转换率,加快肝功能的恢复速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除此之外,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能够显著能显著改善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的不适症状,并降低肝纤维化的评分,安全性良好[8-11]。

2.2 实验研究 随着研究进展,目前白花香莲解毒方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AP3K2的合成、拮抗脂质过氧化损害、提高肝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下调脂质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CD4+CD25+Treg比例、干预TGF-β1及恢复机体对 HBV的特异性免疫功能等有关。林英辉等[12]研究探讨白花香莲解毒方抑制乙型肝炎细胞Hep G2.2.15增殖的机制,结果表明本方通过抑制MAP3K2的合成,从而达到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活跃程度的目的,减少HBV DNA的合成。邱华等[13-15]通过多实验研究证实,白花香莲解毒方药物血清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很低,具有抑制HBsAg,HBeAg分泌及HBV-DNA复制的作用;能降低血清ALT、AST、TBiL水平,增加ALB含量,减少HA、LN及PC-Ⅲ含量,下调肝组织中TGF-β1表达,下调MDA含量,提高SOD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改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且能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另外,通过探讨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s)变化对慢性乙型肝炎(CHB)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价值,研究发现HBeAg阳性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s比率显著升高,治疗12周CD4+CD25+Tregs比率的下降值可作為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性指标。通过观察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对HBV全基因组1.3倍体Hep G2细胞模型(HBV 1.3P)病毒复制与表达的影响:白花香莲解毒颗粒体外具能较强地抑制HBV复制及HBs Ag,HBeAg表达的生物活性[16]。新近研究表明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对肝细胞内的miRNA、mRNA表达具有干预作用,能通过调控miRNA、mRNA发挥抑制HBV的作用[17-18]。

3 小结

综述所述,白花香莲解毒方防治病毒性乙型肝炎突出了抑制病毒、护肝降酶、调节免疫、阻断病情进展、减轻抗病毒药物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等优势。目前已将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进行质量标准研究,研究条件允许情况下,可推荐用快速搅拌法制粒[19-20]。另外,研究发现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花蛇舌草的特异性成分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的含量进行测定,该实验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以作为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21]。当然,白花香莲解毒方防治病毒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存在的问题仍值得思考:(1)现代研究与传统理论脱节,忽视了传统壮医基础理论指导,一味追求现代研究理念,不利于民族壮医壮药发展,今后将突出传统理论指导作用,将现代研究与传统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2)目前研究为中心的小样本和静态研究,证型和疗效判定也不统一,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今后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应以多中心、大数据、动态跟踪患者长期症状改善和生存质量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科学评价壮药临床疗效。(3)壮医药疗效机制尚缺乏较为系统的阐述,从作用机理、客观化研究、疗效评价等角度来看,本方诊治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通过运用现代科学的循证医学、分子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在分子、细胞等水平高效筛选苗头药物(复方、有效部位等)确定药物疗效机制。

参考文献:

[1]Liang XF,Bi S,Yang WZ,et al.Epidemiological serosurvey of Hepatitis B in China-Declining HBV prevalence due toHepatitis B vaccination.Vaccine,2013,31(47):6550-6557.

[2]Ren Z X.Analysis of therapeutic effect on 33 cases of viral hepatitis with Corydalis thalictrifolia Franch.Clin Focus,2003,18(2):94.

[3]李媛,邱华,官志杰,等.白花香莲解毒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150-151.

[4]龙富立,邱华,石清兰,等.白花香莲解毒方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108-109.

[5]龙富立,邱华,张荣臻,等.白花香莲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8):39-41.

[6]邱华,毛德文,韦艾凌,等.白花香莲解毒方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2):176-179.

[7]邱华,胡振斌,韦艾凌,等.白花香莲解毒方联合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21(5):260-263.

[8]邱华,毛德文,胡振斌,等.白花香莲解毒颗粒治疗HBeAg阳性慢性HBV免疫耐受期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29(2):121-123+139.

[9]蒋琴.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

[10]邱华,黄鹏,毛德文,等.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8):1617-1622.

[11]李家焕.白花香莲解毒颗粒治疗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状态患者的临床研究[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

[12]林英辉,潘爱萍,杨磊,等.白花香莲解毒方通过干扰MAP3K2的表达抑制HepG2.2.15细胞增殖[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36(6):2147-2151.

[13]邱华,韦艾凌,胡振斌,等.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化对慢性乙型肝炎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价值及白花香莲解毒方的干预作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22(6):323-326.

[14]邱华,毛德文,王明刚,等.白花香莲解毒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12,35(6):54-57.

[15]邱华,陈月桥,石清兰.白花香莲解毒方对HepG2.2.15细胞HBV表达和复制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2):3228-3230.

[16]邱华,毛德文,龙富立,等.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对HBV全基因组1.3倍体细胞模型病毒复制与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8,28(6):345-348.

[17]黄鹏,邱华,刘雪梅,等.白花香莲解毒颗粒抑制HBV的miRNA表达谱筛选[J].时珍国医国药,2020,31(7):1551-1555.

[18]黄鹏,邱华,李家焕,等.白花香莲解毒颗粒抑制HBV的mRNA表达谱筛选[J].中医学报,2020,35(1):117-124.

[19]苏翠丽.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研制[D].南寧: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

[20]邱华,黄鹏,刘雪梅,等.白花香莲解毒颗粒成型工艺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20,34(4):30-34.

[21]黄鹏,邱华,范春娇,等.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质量标准研究[J].中医药学报,2020,48(11):19-23.

(收稿日期: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