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21-11-30陶文燕

魅力中国 2021年50期
关键词:深度创设课文

陶文燕

(甘肃省临夏县新集镇新集中心小学,甘肃 临夏 731800)

前言

创设情境法的核心在于创设和情境两点,创设中要让学生有真实地感受,需要落实生本思想,保证学生能够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情境中要体现语文知识的语言和人文性质,让基础知识的认识得到延伸,学生在情境中的学习有情感、思想体会,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分析,以此形成审美理解认识,有思维、文化等素养的成长。鉴于此,小学语文应用创设情境法要注意知识内容和学习需要,发挥出创设情境法的教育价值,构建学生喜欢,促进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推动自主学习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都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自主性的分析语文知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用知识作为载体培养学习习惯、语言能力。但是,小学生的学习意识不强,对教师的知识讲解较为依赖,并且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中容易出现单一性理解的情况,自主学习的开展较为困难。这些困境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并且制约了课程改革下的知识教学效果[1]。创设情境法可以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困境,改变语文的学习意识,能够有效地将被动理解转变成主动分析,并且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良好的感受。主要是创设情境能够将语言文字变成可以感受的情境,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变得丰富,形式上也脱离了传统的背书式讲解,语文知识学习更为轻松,学生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愿意去探究课文中的内容,形成积极学习的意识。

推动自主学习的价值实现需要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强调学生的兴趣喜好,做好情境与知识内容的结合,创设学生有真实感受的情境,也让学生成为创设情境的资源,用情境导入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方法上可以运用多媒体做语文课文的生动展现,保证情境中的语文知识与课文统一,促使学生的探究性思考[2]。以《开国大典》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备课阶段准备开国大典情境的视频,用动态的图像代替枯燥的文字描述,在课堂中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创设开国大典的情境,让学生在观看中可以受到环境的影响,感受人民在内心上的喜悦,建立阅读理解的主观欲望。

在创设情境推动自主学习的方法,还可以结合生活引导情感体会,让生活成为阅读理解的资源以课文的延伸为主,结合小学生的生活情况,使认知在情境中有情感和思想的认识,能够完成课程知识的深度理解分析,为审美阅读打下基础。比如在《海上日出》的教学中,课堂上就创设生活情境,提出“谁观察过日出?”的问题,简单的介绍日出这一自然现象,使学生能够回忆自身的经历,建立个人认识。当学生做发言和回忆时,教师引出课文,设计“海上日出什么样?”的问题,推动自主性的课文阅读理解,使阅读成为自身认知的一种需求,保证自主学习。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喜欢语文知识,愿意做主动地学习和分析,能够在教学中变得主动,积极探究语文知识的内容。教学价值的实现需要教师做好情境预设,让情境与知识融合,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能够教授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要教授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能够在自主学习的意识下获取有效的知识内容。但是,处于基础知识积累阶段的小学生在思维和能力上都有所不足,自主性的阅读学习多为浅层的认识[3]。创设情境可以让教授阅读方法,在教学应用价值上体现了方法既过程的新课改特点,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培养思维素养。在情境下学生会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所以行为上就会主动地学习和思考,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点,在教法中设置递进的阅读学习过程,将阅读方法结合情境下的体会,指导学生做课文理解分析。这其中教师要应用思维导图,弥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差异,让阅读方法变成具体的教学过程,发挥出学生在情境中有情感体会和自主学习意识的优势。

比如在《杨氏之子》文言文课文教学中,很多学生没有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阅读学习大多依靠教师的讲解。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动画还原课文内容,以视频故事的形式激发阅读兴趣,呈现课文的内容,之后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应用思维导图,将课文阅读分成字词理解、大意总结、文言文断句理解、思辨思考四个层次,利用创设情境法的优势,将情境与课文内容结合,建立探究阅读的过程,使学生在情境下的阅读理解逐渐形成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主要有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写作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法能够培养写作思维和能力,取得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价值[4]。比如在四年级《我的乐园》这一课,传统的教学都是以介绍写物作文的要求为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作呈现框架式填写的情况,无法形成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阐述我的乐园是什么?为什么是乐园?在课堂中创设出乐园的情境,启发写作的素材和思路。而在教学中则将写作教学设计为合作的模式,组织互动分享,使学生在情境下的情感和想法有所表现,能够相互之间弥补不足,以此完成高质量的写作练习,建立写作方法。创设情境法让学习方法的教授有了基础和方向,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行为出发做设计,保证了效果,也促进了自主性的学习发展。

三、创设情境教学法利于知识深度理解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都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学生在其中获取语文知识,积累语文知识。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语文需要以针对理解为最终教学目标,发挥出语文知识的人文性质,在知识教学中培养综合素质。这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极为困难,由于生活经历的不足即使能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完成深层次的认识,也难以在知识中受到启发,有自主性的素质成长。创设情境法可以改变这种情况,通过情境创设直接将深层的内容展示出来,降低深度理解的难度,也为深度理解指明方向,使每一次的自主学习都是深度学习,发挥出文化育人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实现知识深度理解的价值,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做好深度分析,保证情境中能够展现知识中的优秀文化和健康思想[5]。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预设情境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在情境下的语文学习更加全面,有理解内化的行为。

比如在《示儿》古诗教学中,在情境创设环节,教师要明确爱国思想、家国情怀的素质教育目标,在情境的内容上体现传统的家国文化,呈现宋朝的历史背景,陆游的生平,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体会到陆游浓浓的报国之心,以情境展示文化、传承文化,保证情感和文化理解。之后的古诗教学中,需要以情境为核心,引导分析“但悲不见九州同”和“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情感和思想表达,组织讨论这两句展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保证课文的深度学习理解。最后要引入当前世界中中国的位置和发展困难,让学生在古诗阅读中的家国情怀有所内化,结合到实际的生活内容,培养爱国主义思想,促使学生建立报效国家的理想。创设情境让深度理解成为一种常态,能够使文字的理解中有文化和思想的探究,还让小学生在学习中的思想认识有了健康成长,为情感阅读、文化理解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但是,教师在教学的方式上要体现开放,多组织学生发言,减少标准化的答案,以此发挥情境下深度理解的价值,让知识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便于内化吸收。

四、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培养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所有教育阶段和学科的教学目标,但是素养培养难度较大,特别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理解程度较低,还需要教师做大量的指导,其核心素养的认识多为简单的认识,很难形成具体的能力。创设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改变这种情况,让语文核心素养变成具体的学习活动,以活动可以保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其中语言建构与应用可以组织情境下的读写结合,思维建立与发展可以结合学习方法做引导,审美鉴赏与创造可以设计群文情境的议题分析,文化传承与发展可以在情境内容上做拓展,让核心素养成为具体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中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北京的春节》教学中,情境的内容上要体现文化传承、审美鉴赏,将春节的由来,不同地区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寓意做出展示,用丰富的文化和知识内容创设深度学习情境,保证学生有文化理解,能够进行审美思考,灵活地思考课文内容。之后的教学则开展读写结合活动,针对课文中的内容组织学生仿写和缩写,吸收其中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知识,锻炼语言建构能力,让阅读理解下的知识应用有创新,同时针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差异性开展合作互动,保证思维的建立与发展,提高教学的效率,使春节文化能够有传承发展。创设情境让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了环境基础,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做深度的学习。但是,价值的实现需要教师做好过程引导,在动态评价上倾向语文素养的实践性应用[6]。

创设情境法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上需要将素养的内容做整合设置教学过程,也可以针对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一个方面创设情境,强调情境下的情感和思维引导。比如在综合活动中开展朗读活动,创设表演情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结论

总而言之,创设情境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核心是让学生有主动地学习和思考,能够针对语文知识做深度理解和应用,改变了被动性地接受学习方式。这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会有综合性的成长,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做深度学习,逐步养成语文核心素养。但是,情境创设是一个整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只关注情境对学生的影响,需要利用好情境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健全和完善教学过程,让语文知识学习能够有自主性思考,愿意做主动的探究理解。

猜你喜欢

深度创设课文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端午节的来历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背课文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