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研究

2021-11-30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湖泊洪水灾害

季 阳

(盐城市建湖生态环境监测站,江苏 盐城 224700)

湿地在地球生态发展与循环当中发挥着重要且多样化的作用,能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污染问题,还能够调节气候。水环境是湿地系统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湿地水环境的运行状态就可以代表湿地整体生态运行状态。而以往工业与农业的发展与建设活动,对湿地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湿地范围逐渐萎缩,功能水平退化,水环境污染严重,必须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进行改善。

1 湿地水环境的基本现状

我国拥有相对丰富的湿地资源,湿地总面积在全世界湿地面积中所占的比重为10%,其中,东北地区、南部地区的湿地较为集中,但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内湿地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水环境对于湿地而言极为关键,关系到湿地整体的运行状态,如果水环境遭受破坏或污染,容易导致湿地资源进一步减少。为预防和控制水环境污染问题,有关单位应组织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通过对温度、酸碱度、溶解氧、各种化学物质含量进行检测,确定水环境水质不良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解决水环境问题,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发展[1]。总体而言,我国湿地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但是近些年湿地的面积一直在减少,主要原因就是人类的生活与发展不良操作导致湿地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对湿地水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是生态健康发展与改善的必要举措。

2 湿地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2.1 河流型湿地存在的问题

2.1.1 洪水

可以发现我国整体区域经济发展当中,有江河结构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是河流本身存在的灾害风险对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也有着较大的威胁。在河流型湿地环境当中洪水灾害发生的概率比较高,当洪水灾害发生之后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并且洪水灾害的发生形势比较急,虽然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近些年我国河流湿地发生洪水灾害的情况越加频繁,每一次洪水发生之后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度非常大,被洪水淹没的地方,生态环境就会在一段时间内发生混乱的情况,洪水会挟裹着泥沙,让湖泊水库的水资源减少,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2]。

2.1.2 污染

在河流湿地当中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建筑垃圾、工业废水以及城市污水等具备污染性质的物质都会大量地排放到河流湿地水环境当中,造成湿地水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剧,水环境的水质降低,生态环境出现了富营养化的问题,湿地水环境中的生物生存条件遭受严重的打击。河流型湿地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近些年湿地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力度在持续加强,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还是有一部分河流湿地污染情况依然严峻。

2.2 湖泊型湿地存在的问题

2.2.1 水污染和富营养化

近些年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一直在加快,各项经济建设与发展活动逐步推进,城市化建设、工业化活动运行以及城市日常生活等活动当中均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大量地排放到湖泊湿地水环境当中,导致水环境遭受污染的问题日益严峻,污水当中包含重金属物质,导致水环境的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我国大部分湖泊型湿地水环境的污染物质主要有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等。而且有75%以上的湖泊都存在富营养化的问题,太湖、巢湖和滇池等湿地水环境的污染程度非常高[3]。

2.2.2 湖泊面积缩小

近些年我国城市建设与乡镇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建设期间存在占据湖泊面积的情况,使得湖泊的面积大幅度缩小,在长江中游地区,大片的湿地已经消失,湿地面积在持续变小。这种情况持续蔓延下去,我国湖泊以及河流的防洪蓄洪能力会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洪水灾害发生的概率会进一步提升,这对于人们生存安全尤为不利,并且对于人类长期发展有消极影响。比较明显的湖泊面积缩小,是在20世纪中旬我国洞庭湖的面积是4 300平方千米,但是发展到如今洞庭湖的水环境面积已经小于2 700平方千米,缩小了接近一半的面积。

2.3 库塘型湿地存在的问题

库塘型湿地主要是以人工建设的形式存在,一般是在山区或者河流区域比较狭窄的地方建设拦河坝,从而构建人工湖泊结构。天然湖泊也可以建设成水库,水库在防洪、蓄水灌溉、供水、发电、养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水库周围地区的产业开发力度比较大,农业、餐饮业、养殖业等运行期间会产生大量具有污染性质的污水和垃圾,对水库湿地环境造成污染,并会让水库内部出现泥沙淤积的情况,长期污染下湿地水环境的富营养化问题逐渐形成。

3 湿地水环境污染与灾害的保护策略

3.1 治理河流型湿地水环境污染灾害的措施

3.1.1 加强湿地水环境保护宣传和法律建设工作

湿地水环境保护工作对于人类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湿地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不仅仅需要依靠国家政府的力量,还需要汲取更多社会群众的力量,来共同对湿地水环境进行保护。降低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对湿地环境造成污染的现象,那么就需要提高社会群众对于湿地水环境保护的认知,让社会群众都建立湿地保护意识。也就是要加强湿地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法律建设工作,通过教育宣传来让群众对湿地水环境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明确,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电视媒体以及学校宣传教育活动等形式,强化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尤其是湿地资源开发与利用企业的保护意识一定要重点加强。同时要针对湿地环境保护建立专项法律,为湿地保护赋予法律约束,以提升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效应和有效性[4]。

3.1.2 配置水污染处理设施

如果湿地水环境区域存在工业企业,应配置先进的水污染处理设施,但考虑到污染处理设施的应用成本较高,普通企业很难承担,故建议当地政府部门单独划出一个区域作为工业产业园区,将全部的工业企业都集中在此处,同时敷设统一的污水收集和排放管网,统一收集和处理污水。此外,还要建设由污水处理企业运营的污水的处理厂,对收集后的污水进行处理,废水处理收费标准应依据企业设备折旧、污染物处理成本和运营成本而设置,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根据污染物排放量和标准,向污水处理公司缴纳相关费用即可,这种措施的运用,不仅保护了湿地水环境,还能减少工业企业的负担。

3.2 治理河流型湿地水环境污染灾害的措施

3.2.1 根据水环境生态情况采取恢复改善措施

结合上文可知,湖泊型湿地水环境生态破坏的情况非常明显,湿地水环境的功能大幅度降低,采取措施让湿地水环境生态性能进行改善和恢复是人类发展的重要任务。首要任务就是对水环境进行保护,让其结构和功能不再受到破坏影响,让生态循环能够顺利进行,对水环境的生态完整性进行强化。应用比较广泛的恢复技术包括生态恢复、物理恢复以及化学恢复等技术类型,生物恢复技术相对成熟,是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对污染物进行吸纳、同化、降解,达到净化水质、恢复湿地结构和功能的目的,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5]。

3.2.2 强化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与充分性

随着水资源商品化的发展,使湿地的补给来源变得越来越少,需要对各个流域的水资源情况进行研究,并对输水区的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进行评价。同时在湿地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还要对湿地发展、生活地区水资源利用需求水平进行分析,在进行用水时要综合考量湿地水环境的保护,要杜绝不利于湿地水环境保护的活动开展。

3.3 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针对库塘型湿地存在的问题,在进行湿地水环境保护期间,需要全面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严格、全面的控制。要重点对工业污染进行防治,对工业生产形成的污水,要经过污水厂的专业处理,将污染物质进行去除,因而就要加大各工业地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同时工业生产企业也要对自身技术和设备进行改良,降低污水产能,同时要对污泥处理工作进行同步重视。另外,近些年农业建设与发展当中,产生的污染物质规模大幅度扩大,要针对农业污染进行有效的防治,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整治。从而对污染物排放从源头进行有效地控制,以此防止污染物对湿地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实现对湿地水环境的有效保护。

猜你喜欢

湖泊洪水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湖泊上的酒店
“害羞”的湖泊
又见洪水(外二首)
灾害肆虐
奇异的湖泊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猛兽威力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