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在城市社区开展党史教育的必要性

2021-11-30张敏艳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党史党员基层

张敏艳

(中共石家庄市桥西区委党校,河北 石家庄 05005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人口日益增加,城市社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层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受到各方面的冲击,城市社区党建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如何发挥广大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凝聚社区多元合力,关键在城市社区党建。[1]城市社区党史教育是我国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党员的必要途径和方式,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的理论基础。因此,探索研究如何加强城市社区基层党史教育,是实现基层党员基本素质整体提升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

长期以来,我们在推广党史教育过程中,[2]存在着重机关单位轻基层社区的问题,并且城市社区自身动力不够,开展党史教育的力量配备不足、形式不新、创新载体不够。本文通过深入调研石家庄市桥西区社区党建工作,对在城市社区如何开展党史教育进行了研究分析,探索其必要性。

一、城市社区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补齐城市社区党史教育短板,坚持政治站位,提高基层党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城市社区在开展党史教育方面较为薄弱,相对于农村社区而言,城市社区居民来源情况更为复杂。农村社区是“熟人社会”、血缘相连,而城市社区(这里所指新建社区,城中村改造而成的社区除外)则大多属于“陌生人社会”范畴,这里的居民来自于五湖四海,是二、三产业的聚集地,是空间集中的经济载体。人口密度高,聚居规模较大,从小所受教育也参差不齐,没有共同的情感寄托,异质化程度较高。农村社区的村史教育中自然涉及到党史国史教育,在老一代教育新一代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了传承。但是社区里不只有居民区,还包含园区、商圈、市场和企业等。城市社区人员繁杂、流动性强,分布广泛而分散,没有共同的社区历史观。

以石家庄桥西区为例,辖区内有11个街道、1个乡,26个村委会、99个社区居委会,人口基数大,人员组成复杂,相互了解不够深入。开展日常党建活动的参加主体多为退休干部、退休党员,年轻人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退休党员之间也存在难以联系的情况。少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漠,思想层次达不到应有高度。当前党史教育主要途径为党校、高校课堂等,受众群体主要面向党员干部、高校学生,绝大多数对于推广党史教育的研究也将目光放在了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身上,对于城市社区中占绝大多数的一般党员和广大群众却有所忽视。在部分城市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创造力、战斗力较弱的现状下,城市社区党史教育的开展成为历史及社会发展的必然。[3]并且,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了,信息传播门槛降低了,每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被改变,信息传播更便捷、更迅速,同时也更容易使许多良莠不齐、混淆是非的信息传入社会。面对多元思潮的入侵,知识文化水平层次不一的城市社区群体很受影响,如若党史教育不到位,极易干扰基层群众的政治判断力,弱化主流价值观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动摇基层群众的政治信仰,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4]因此,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及时代背景下,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端正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基层党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掌握历史脉络,坚定理想信念,确保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5]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总结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统筹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强大政治领导能力的成熟政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6]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遭遇过历史挫折,但能正视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自己变得更加正确、更加强大。社区党员群众情况的复杂性,[7]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单位,没有组织归属,所以在党史教育上有空缺,思想容易受到国内外不法势力的恶意冲击,所以,推进社区党建,首要的便是加强社区党史教育,让广大党员群众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看待历史,了解当时的特定环境,在特定环境下正视历史,让社区党员和群众对党和国家有正确的认识、有足够的信心,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更加爱党爱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助力。

(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汲取历史经验,匡正社区风气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党的历史由党的发展、党员们的光辉事迹所铸就,同样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8]开展城市社区党史教育能够让占社会绝大多数的“无单位”党员、非党员特别是青少年也接受党史教育,一方面能够让最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们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历史,了解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城市基层城市社区党的建设正本清源、凝心聚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思潮接踵而至,面对多元思潮的入侵,知识文化水平层次不一的人民群众,明辨是非能力有所欠缺,如若党史教育不到位,极易干扰基层群众的政治判断力,弱化主流价值观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动摇基层群众的政治信仰。加强城市社区基层群众党史教育,不但是对党的光辉历史及其经验教训的了解与尊重,更是为基层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与精神指导,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9]

(四)学会以史为鉴,认识时代意义,培树基层党员群众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历史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过,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汲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10]我们党在100年的发展历程中,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能够为我们城市基层党的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能够更好地发挥城市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城市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群众“不忘初心使命在肩”的历史担当。

二、当前城市社区在开展党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制不够健全,阻碍了党史教育长远发展

一些地方缺乏对社区单位的约束性引导机制,使得基层党组织被赋予权力却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有的党建工作队伍力量薄弱,不能满足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与服务对象日益复杂的客观要求,社区服务难以到位,群众积极性难以调动,对社区活动参与力度大打折扣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党史教育的有效开展及长远发展。[11]

(二)教育模式老化,影响了党史教育的效果

有的社区党史教育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创新方法和手段少,教学方法单一,很多教师缺少实践经验,不能生动展现、融会贯通,结合实际进行讲解,不利于党员感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传统与奋斗精神。一些党员对基层党建的工作,思想上重视不起来,只是应付和被动落实。[12]落后的党史教育模式与陈旧的教育方法等因素造成了党史教育缺乏吸引力与感染力,在实际的党史教育工作中所收获的教育效果不佳,从而使得党史教育成为“走过场”。

(三)基础力量薄弱,限制了党史教育文化的传播

网络信息时代,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更多来源于网络,关注方向偏重于社会舆论与娱乐新闻,较少部分人会主动搜集获取党史知识的相关信息。因此,党史的学习,需要社区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而利用“社区课堂”进行授课,是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式,可以用最快的时间充分组织社区党员和群众参与,进行党史知识的普及。[13]城市社区首先应具备进行党史教育的场地,也就是开展党史教育的课堂,但社区一般位于城市内部,占地规模较小,空间受限,并且大多也不具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基础设施薄弱,因此,绝大多数不具备“开课条件”。

三、加强城市社区开展党史教育的现实途径

(一)以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机制为依托,夯实党史教育“桥头堡”

城市社区党史教育是城市党建的根基,需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一是建立议事决策、联席会商制度。建立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议事决策机制,每季度召开街道“大工委”会议和社区“大党委”工作例会,主要是学习传达上级党组织有关部署要求,把学习党史教育作为一项必学科目,作为“会前一刻钟”进行不间断学习;二是深化“契约化”共建机制。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要整合辖区内人力、物力、财力和社会资源,每年由社区和共建单位党组织列出各自的“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个性清单”并通过联席会议进行双向认领、确定双向服务。建立“契约化”共建项目轮值制,轮值单位可结合“支部主题党日”“三服务”等活动载体,为党史教育提供财力支撑;三是健全共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报到制度。社区党组织要通过定期走访、召开联席会议或座谈会等方式,主动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联系沟通,了解驻区单位党组织的需求及意见和建议。健全在职党员及时报告制度,要求在职党员要及时向社区党组织报到,涉及岗位调整、居住地变换时要及时告知社区党组织,为社区动态化管理党员,为进一步开展党史教育提供全力保障。

(二)创新教育内容,用好“线上平台和线下阵地”教育模式,为开展党史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城市社区一般由两种形式组成,一种由城中村改造而成,另一种是新建社区,针对这两种形式,可以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一是由城中村改造后成立的社区,社区人员大多在改造前属于同一个村,有着共同的村史情节,所以,在党史教育中可以更多地融入社区党史资源,由社区党史的发展历程引申到国家党史层面。二是新建社区,新建社区由于社区人群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地方,对社区历史不了解,应把着力点放在国家党史层面,用先辈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教育、警示和激励广大党员群众,同时讲解新建社区一路走来的历程以及脚下的历史,充分调动人员对党史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对党史学习的兴趣,提高认同感和参与感。[14]要把辅导宣讲、研讨交流、现场观摩等结合起来,注重用好新媒体等新技术、新形式,推动中国共产党史学习向深度、广度拓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充专职教育队伍,为开展党史教育提供坚实支撑

针对城市社区党史教育基础设施配备不够完善、教师资源匮乏等问题,社区内机关、企业单位等应担负起提供教育场地及相关基础设施等责任,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依托楼宇、园区、商圈、市场或较大的企业,综合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等因素,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等各种资源,建设特色鲜明、功能聚焦的区域性党史教育场地;结合社区实际,成立专门党史室,突出地方特色,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推进党史研究和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好党史室存史、资政、育人的职能作用;从各级党组织、党校、党史部门中有针对性地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建立健全一支党性修养过硬、作风建设优良、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高、人才结构合理的基层社区党史教育专职工作队伍,构建科学党史教育培训体系制度,逐步壮大队伍力量,积极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15]

(四)利用网格化精准管理,让党史教育入脑入心,确保全覆盖

做实社区党史教育网格化精准管理,促进精细化治理。根据社区划分界定,将辖区内居民区、园区、商圈、市场和企业人员集中整合,确保党史教育在社区全覆盖,不漏一小区,不漏一群众。利用网格化管理机制,把社区按就近原则分为若干个单元,再把大的小区按楼号分为若干个小的单元,落实楼长即党小组长的管理模式,一级管一级,一级带动一级,激发各小组长各负其责、各尽其责的责任担当,调动其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作用。按照工作性质、年龄等具体特征,对党员进行具体划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一人一模式”进行管理机制;严格落实有组织单位的党员,单位、社区“双报到”制度,无组织单位的党员,社区报到制度,选优配强党支部人员组成,建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加强网格资源配置,把教育从教室课堂下沉到网格,依法依规稳妥开展非户籍常住居民和党员随时随地参加社区党史教育,把党史教育内容科学精准输送到社区每一名党员,让党员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猜你喜欢

党史党员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第一次学党史
党员之家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