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

2021-11-30邓丹怡张浩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传统媒体思政

邓丹怡 张浩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 四川 绵竹 618200

引言

将思政的思想引入到高校日常课程中,有利于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也提升高校在党建管理方面的新水平。在新媒体环境下,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更大的挑战,思政教育所要面临的环境相较之前更加复杂,思政教育工作难度也不断增加。本文将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全新挑战,提出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相关策略,以期为今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提升高校风气。

1 新媒体的概念和特征

1.1 新媒体的概念

近年来,随着中国科技不断进步,新媒体也慢慢流行起来。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进步之处在于发展各种新型媒体的形式,比如微信以及微博等。新媒体的“新”就展现在技术上的新、形式上的新,最重要的是理念上的新。新媒体使用到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无线通信网络等渠道,与手机以及电脑等终端,向广大用户提供信息的传播形式,建立在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因此,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的程度上冲击以往传统媒体的地位,然而也为传统的媒体引入一些新的形式,譬如电子报纸就是在以往传统媒体的基础上,通过有效使用新技术的形式,从而形成的新旧融合的媒体形式’。新媒体的时代就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无线及有限通信网等丰富的渠道,与手机以及电脑等终端,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些信息的时代。换句话说,新媒体时代就是数字化的信息时代[1]。

1.2 新媒体的特征

1.2.1 主体的自主性以及平等性。传统媒体信息就是由专业人员来发布的,信息中带有主观的色彩,使得受众的群体以及专业人员地位出现不平等的情况。而且由专业人员发布的一些信息,使得信息观点的意见比较单调,不能够集思广益。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发布的所有信息,均需要经过筛选以及领导的批准,才可以进行最后的发布。然而,新媒体没有这样复杂的把关,微信、微博、贴吧等的发布者与受众有同等的地位,使所有新媒体的用户不仅是施教的主体,他们还是受教的主体,所有人都能够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言论,各抒己见,这也能使得其他人掌握自己的观点,使得施教的主体以及受教的主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2.2 信息查找的便利性。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人民群众对网络具有非常强的依赖性。和以往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海量信息,信息储存的能力也不断增强,用户能够查找到新形式的信息,收获不同的网络体验。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用户能够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信息,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1.2.3 打破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新媒体最大特点就是能够打破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然而,在以往传统媒体中的电视以及广播,都要求受众在特定地点以及时间进行观看和收听,并且传统媒体形式载体比较大,不方便携带。而在新媒体的时代,电脑、手机等都会打破此限制,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对信息进行查找,而且其体型小、携带方便,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全新挑战

2.1 思政教育模式急需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式,也促使我国步入到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终端设备不断出现,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信息来源渠道也呈现多样化。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新媒体时代使得学生可以自由实现信息的接受和发布,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以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教学为主,以课本内容为主体,一些主题类活动为辅助,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导致学生积极性不强,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新媒体环境下,扩大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提升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时效性,这就使得传统思政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无论是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传统思政教育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学生的最新要求,促使思政教育工作急需创新[2]。

2.2 思政教育形势复杂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速度和渠道都有了明显提高,在高校教育中,通过传统课堂教学和从图书馆获取知识的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当下大学生的对于知识的更高要求。且由于新媒体环境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知识来源渠道,提升了信息的时效性,促使各类信息不断涌入大学校园之中,在各类信息中,包含着众多落后和负面的消极信息,被有心人利用新媒体传播到大学校园之中,而高校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的形成时期,极为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这就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2.3 对信息辨别能力有待提升

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每个人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在高校,由于高校学生尚未完全踏入社会,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并不丰富,认知能力并不完善,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并不强,对信息缺乏质疑和批判能力,极为容易受到表面现象迷惑,在接收和发布信息上没有足够的评估能力,极为容易受到各类消极信息的影响,接收和发布各类消极信息,不利于高校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3]。

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

3.1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发展,其在全球范围内也得到了进一步普及,许多国家陆续出台各类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新媒体各项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在我国,新媒体已经深入到大众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被人们广泛利用。在高校,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认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意义,开始运用新媒体开展各类教学工作,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因思政教育自身特点,学生非常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更需要引入新媒体来提升教学成果。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提升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它的认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新媒体的各项行为,更对新媒体的应用进行指导。高校可建立专门负责机构,对新媒体的利用进行监督和指导,审核各类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火山等各类平台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引导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遏制不良信息的蔓延,树立高校良好风气,促使新媒体成为思政教育的新方向[4]。

3.2 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传统思政教育工作因思政课程自身特点,涉及大量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无法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极大地降低了思政教学成果。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打造多元化教学基地,提升思政教学成果。

3.3 提升高校师生对信息辨别能力

当下,媒介素养一词在我国开始逐渐兴起,所谓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在面对多元化信息时所应具有的对信息的选择、质疑、理解、评估和创造能力。落实到高校学生中,媒介素养指的是学生对于各类信息的辨别能力和使用能力。在发达国家,许多学校已经开始在教育阶段中渗透媒介素养的含义,并开设一系列媒介素养课程。在我国,媒介素养起步较晚,社会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不足,教育的普及率不足。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负责人需认清当下形式,积极地在高校课程中加入媒介素养相关内容,提升高校教师和学生对各类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处理利用能力,鼓励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到媒介素养教学实践中,为媒介素养教育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可开设各类媒介素养课程,并将其纳入到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计划之中,提升学生信息辨别能力和信息处理水平,引导高校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提升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的能力,培养班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和批判能力。对于思政教师来说,更应提升教师对新媒体的正确认识,提升教师驾驭新媒体的能力,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在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学时注重传播积极向上的正面信息,提升自身对待新事物和各类信息的敏感度,扩大积极有效的正面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分享力度,抵制不良信息,更培养学生抵制不良信息的认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5]。

3.4 推行合力教育

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合力教育的理念一直被广泛应用。合力教育是指联合各种教育机构,如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利用各种教育方式将教育内容施加给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开展思政政治教育时,更需实现多平台和多方面的合力教育,整合各级教学资源,联合各级教育机构共同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一方面,在课堂中,可利用新媒体来改进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思政教学成果,实现课堂教育和虚拟教育的合力。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培养,而利用新媒体平台,使得各方联系与沟通更加便利,有利于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在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同时,社会和家庭也应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进行掌握和监督,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降低其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在社会上形成良好风气,更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高校学生思政水平。

4 结束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在开阔高校学生视野的同时更使得大量负面信息传入高校校园中,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高校加大对思政教育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新媒体各项管理力度,利用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思政教学活动,更要提升高校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传统媒体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思政课“需求侧”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