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性语境下如何理解艺术
——对当下研究少数民族艺术的启示

2021-11-30查月文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艺术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尔茨少数民族民族

□查月文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一、“地方性”语境下理解艺术

格尔茨对艺术的一切解释均建立在长年对非西方的田野调查及其所具有的“本土感”的理解分析基础上,其力求从地方性的知识和文化角度来解释其艺术形式与内容。格尔茨举了两个例子,一是罗伯特·法里斯·汤普森对线条在约鲁巴雕塑中意义的探讨;二是安东尼·福吉对新几内亚阿贝兰族的四色平面画的剖析。对于约鲁巴雕塑的关注,罗伯特提出对艺术形式的研究,它是一种感性的行为,其本质与集体生活和社会环境相关。约鲁巴雕塑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是雕工们将内心独特的所想之物以线条的形式表达出来,与所栖居的自然环境和创生的社会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而对于阿贝兰族的四色平面画的分析,安东尼指出绘画中的红、黄、白、黑的椭圆形色彩形象都在陈述着他们所关注的焦点,反映了阿贝兰族人在社会生活文化中的观念。无论约鲁巴的线条还是阿贝兰族的色彩,两者虽然在表达方式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对所处社会生活文化观念的反映,都是地方性的,都是各社会生活模式的产物。

格尔茨指出:“……它们的建构性力量也就显现于这种与在地性真实的邂逅中。只要出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不论其发生在何处或是到什么程度,都是一项文化上的成就,而非哲学上的套套逻辑。”[1]格尔茨始终以当地人的视角对当地的艺术文化做出解释与翻译,并坚持一种“地方性”的概念。对艺术的研究无论绘画、雕塑、音乐还是舞蹈等类别,都应坚持地方性的观察与调研,在地方文化下进行感性和理性的探索。因此,我们不仅要从表面上研究它的象征、行为和模式等,并进行技术性的探讨,包括宗教、语言、政治、法治、经济、生活方式等方面。所以在研究鉴赏少数民族艺术的过程中,我们应立足民族的文化知识背景,以内部的视野进行探索。

二、“地方性”语境下领悟艺术的方式

(一)提升品位

所有人都具备赏析艺术的能力,但是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存在很大不同。艺术品是艺术家自身文化、社会经验及认知的产物。对艺术文化品的赏析,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赏析绘画要了解绘画的相关技巧,对于音乐或舞蹈也是一样,少数民族艺术也是如此,都要在了解和具备相关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审美观念。格尔茨提道:“……观众们能带着一定的理解力去看、去听、去触摸,有时候甚至包括去尝与嗅的能力。而且,虽然这些能力的元素的确是天赋的,但它们的真实存在样态,却是生活于特定的一些要看、要听、要处理、思虑、应对与反应的事物之中的经验所赋予的。”[2]因此,作为少数民族艺术的鉴赏者、研究者,我们必须具备观赏能力,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品位”,才能更好地赏析少数民族艺术,理解少数民族艺术中表达的文化和精神内涵。这里提及的观赏能力不局限于当下的知识体系,而是要求鉴赏者、研究者结合研究对象所处时代的背景和知识体系进行赏析。

(二)观察他们的社会

格尔茨所提及的15 世纪意大利绘画就是15 世纪意大利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巴克森德尔指出,文艺复兴时代绘画的创作与观赏都受到了当时的舞蹈艺术和“测量”的影响,当时的舞蹈是一种图像型艺术,“测量”则是创作者和观赏者的知识背景和分析习惯,两者对绘画产生了奇妙的影响。这一时代中影响绘画创作与观赏的媒介是其独有的,所以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鉴赏者应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方式来看待。“因此,人类学者需要借助本土认知框架来认识本土社会现象,理清事实,追根究源,而不是用事先预设的因果关系一厢情愿地推导结论,以为‘万变不离其宗’,举一可以反三。”[3]对艺术的观赏要立足地方性的语境观察艺术所处的社会,包括艺术含义缘由或起因、理性、意图、功能、历史传统等方面。

(三)树立文化整体观

文化整体观是指研究文化、艺术时要将社会或文化的各方面和层次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文化根植于人类日常生活之中,它具有整体的特点。文化是嵌入人类生活经验中的产物,所以每种文化的形成除有发挥主要推动作用的因素外,还会有与之相辅的次要因素,两者相互作用,推动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研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少数民族艺术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将艺术当作民族大文化环境中的一个整体,它是断断续续或者持续发展的,发展或形成的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对某种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现象或者形式的研究都要依据其时代或者民族背景,在有机的结构关系中进行。

(四)情境性近距离体验

格尔茨在巴厘岛斗鸡的案例中提及:“那是我们与该社区的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我们确实已经‘身在其中’了,整个村子都对我们开放了,也许它从未如此对其他人开放过……而且开放得如此之快。”[4]在此环境中,格尔茨与他的妻子真正融入了该地域的文化环境中,并成为局内人,从而获得了宝贵的资料。

格尔茨书中的每个结论都深深根植于田野调查之中,格尔茨拒绝承认普遍性和特殊性,通过近距离体验“浓描”非西方的文化艺术,在独有的环境中进行人类学的探索。格尔茨认为:“‘美的力量’……这个单纯的现象所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将它安放在其他各种社会行动之模式中,如何将它含括到一种特定的社会生活模式的情境里面。”[5]因此,对少数民族艺术活动进行深度探究和描写,首先要主动融入研究对象的族群之中,采用文化主位研究法;其次,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入手,在观察记录和交谈等方面,要努力将自己融于民族集体中,通过情境性的近距离经验获得可靠、一手的资料信息。

三、“地方性”对当下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体系和艺术设计风格特点。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从而会形成独有的、特色的艺术形式,但在个别民族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因此,对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研究可立足人类学的观点,笔者通过阅读格尔茨的《地方知识》得出以下三方面启示。

(一)文化相对论

文化相对论在研究少数民族艺术中,要求研究者客观地看待所研究的民族,因为各民族之间在文化、思维、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它们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多样性,每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价值,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独创性,它们之间虽然存在差异性,但都是平等的。对每个民族文化的观察要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之中,要从所研究民族的角度来看待被研究的民族艺术文化,从而更准确地得出相关民族艺术的背景信息。

(二)整体论

一个少数民族内部文化的形成要素之间具有相互关联的性质,该民族的文化要素或文化现象只能放在该民族的背景下进行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意义。对于少数民族艺术的研究不应仅限于研究少数民族艺术形式本身,而要从与之相关的生活习惯、传统习俗、宗教信仰、地域环境等方面出发,将其当成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这对正确地保护少数民族艺术和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方性视角

对于少数民族艺术的研究,在田野调查过程中,研究者应立足独特的文化视角,做到入乡随俗,尊重对方。立足于地方性的视角,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研究者要想有情境性的体验,就要根植于研究对象的背景,包括发展历史、地域气候、文化基础、生活习惯、语言文字等当地特色。研究者要在田野调查中深入了解对象,考察其艺术的形成和蕴含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少数民族艺术的文化内涵,进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从格尔茨的地方性语境中理解艺术文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地方性的少数民族艺术,对开发和保护我国少数民族艺术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对于相关研究者和鉴赏者,只有从地方性视角出发,深入少数民族的历史背景与乡土民俗之中,才能更好地感悟其传统艺术、保护其传统艺术。

猜你喜欢

尔茨少数民族民族
本期导读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音乐家的“无理”要求
音乐家的“无理”要求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状元秀 马克尔·富尔茨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