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性三度”视角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团建设研究

2021-11-30章国赞陈柯娜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社团价值观核心

文/章国赞 陈柯娜(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我院社团管理建设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性三度”模式,即社团种类选择性、社团活动参与度、社团活动满意度、指导教师指导度。在“一性三度”的基础上,通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社团活动中润物无声的传递给大学生,让他们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者,进而进一步增强社团的吸引力,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形成社团发展建设的良性循环。

一、高校社团建设理论概述

在18 世纪中期,美国最早的学生社团中最具代表的是耶鲁大学的文学社团,而后美国一些其他高校开始建立社团。社团在引导学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影响。国外关于高校社团的建设已十分成熟,第一,国外社团主要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国外社团最早在发达国家兴起,并且还有部分是为其国家政权服务,通过社团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公民的民主权;第三,社团在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以及在社会发展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体现了社团作为第二课堂的意义。

目前,学者广泛认为高校社团文化是一种载体,社团文化具有育人功能,强调通过加强高校社团文化建设实现育人功能的同时,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具有渗透力。强调社团活动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形式不一的社团活动,展现大学生不同风貌,并通过一系列的社团活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实现两者的合作双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引领社团文化建设,是社团文化建设的思想武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炼,是全社会应遵循的准则。高校社团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可以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使之不断向前发展,这也是社团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

二、主要思路

(一)作为高校教师,应该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团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且将认识提升到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高度,积极提升教师建设社团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社团活动中,应该从细小、细微的地方下功夫,推动社团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达到像空气一样“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境界。

具体来说,教师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该深入思考社团建设工作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鞭策自身工作的核心思想。在策划具体社团活动时,需要教师摒弃传统宣教式的设计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成具体的活动内容。教师可以鼓励文学类社团的学生以诚信、友善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或者开展“飞花令”“三行情书”“趣味对对子”等活动,这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拆解,并融入到具体活动中,能够实现社团活动系列化,学生也能针对价值观进行深入理解和学习。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也不会感受到传统宣教所带来的乏味感、枯燥感。

(二)想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力量,就需要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明确“虚”与“实”之间的关系,积极改造主观世界,将先进理论作为工作指导,这样我们具体做的事情才能具有灵魂和方向。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了解大学生思想与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共鸣点,将这些共鸣点融入到日常社团活动之中。

例如,在辅导话剧社团学生排练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将日常考试、挂科、翘课等元素融入到作品之中,通过对比等表演手法,展示大学生日常生活,体现大学生生活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和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这样,通过展示大学生实际生活、对比不同的行为,让同学及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升学生参与讨论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的热情,引导学生日常行为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拢,做一个关心时事、常思己过的优秀当代大学生。

(三)模范效应对于培养优秀大学生及学生社团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及教师可以先选择校园内的优秀社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融入到这些社团中去,达到打造品牌社团的效果,这些品牌社团在未来高校社团建设工作中也应该承担起模范作用。

具体来说,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学生、教师参与优秀社团评比工作,引导学生、教师主动了解社团日常活动。另外,合理设计社团评选因素,规划好不同因素的评选权重,以社团作品内在思想、作品内容、作品质量作为重点评选内容。在评选过程中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团建设工作的方方面面,将学生社团及其作品作为重点突出对象。

三、“一性三度”视角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团建设方法创新

(一)结合社团文化建设开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模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爱国主义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将会产生激烈的思想碰撞,学生的自我价值也将得到充分展现。因此,学校可以尝试由学生作为主导,对学生创造出的作品采用包容的态度,鼓励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创造精品项目。

与此同时,对于社团活动评价以及社团作品评价,教师也需要引入学生的观点以及社会观点,让社团活动能够引进来、走出去,将兄弟院校优秀的社团经营模式、社团活动作品引进来,将自己优质的社团经营模式、社团活动作品推出去,实现社团建设的互相交流和互相促进。

具体来说,学校可以联合其他学校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百团大战”活动,通过新媒体等网络票选活动,选出最受欢迎的学生社团、社团作品。某些社团如果不适合选送作品,可以在活动举办过程中担任一定的工作。例如学校的新媒体社团可以担任活动的线上宣传、报道工作,这样还能以学生的视角来传达活动实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用学生的语言讲学生的事”的目的。

(二)合理控制社团文化活动的数量与频率

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完成专业课等学习任务,因此学生主要运用课余时间完成社团文化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则需要结合学生的课业任务量,对社团文化活动的数量与频率进行调整,避免盲目开展社团活动,避免原本以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变了味。同时,也避免学生迷失在自己的兴趣里,错误地把兴趣爱好当理想当抱负,耽误了他们的前程。

学校可以根据活动的规模、内容安排社团文化活动的数量和频率,在期末等时间减少时暂停举办社团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之间预留充足的时间,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对完成的活动、作品进行复盘,总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明确活动中出彩的部分,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下一次的活动,并保质保量完成课业任务。

(三)关注学生党员和团学干部群体,发扬榜样作用

相比普通学生,学生党员和团学干部两个群体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骨干力量,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党员和团学干部充分参与到各类社团活动中去,并在具体的活动中起到表率作用,让普通学生能够通过与学生党员、团学干部进行接触交流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待学生党员,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领风尚;对待团学干部,要强化教育引导。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树立价值标杆,让同学们学有榜样。

教师还应该注重实践养成。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着眼点在于实践养成,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同时,实践养成要注重以风化人,通过培育和弘扬社团新风气,掀起一股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潮。对于教师本身,同样也应该从自身出发,培养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工作、生活中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以及社团活动的开展树立良好榜样。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一性三度”视角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团建设,应该秉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虚事实做、知行合一、全面协调、重点突出的思路,通过结合社团文化建设,开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模式,合理控制社团文化活动的数量与频率,关注学生党员和团学干部群体,发扬榜样作用等方法,真正达到构建优秀学生社团的目的,并在学生社团中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学校与教师来说,同样应该给予学生社团足够的资源,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展开更为广泛的探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

相关链接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在自愿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群众性文化、艺术、学术团体。不分年级、系科甚至学校的界限,由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组成。在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开展各种活动。目的是活跃学校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治能力,丰富课余生活;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种类很多,如各种学术、社会问题研究会,文艺社、棋艺社、影视评论社、摄影社、美工社、篆刻社、歌咏队、剧团、篮球队、足球队、信息社、动漫社等。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群众组织。

猜你喜欢

社团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