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021-11-30周明伟朴成学程实武小峰吉林省蛟河市天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品牌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作物种子玉米

文/周明伟 朴成学 程实 武小峰(吉林省蛟河市天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近年来,由于作物特性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玉米成为了我国种植量最大的作物之一。但受制于农业技术以及环境多样性的影响,其整体的产量并不高而且稳定性不好。对此,我们要总结问题发生原因,通过科学技术的实施,有效提高玉米种植活动的科学性以及对病虫害的防治能力,促进玉米作物的增产增收。

一、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分析

(一)优选品种

目前来看,在杂交技术的应用下,市场上的玉米种子类别繁多,这也增加了农户选择玉米种子的难度,甚至很难科学匹配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玉米品种。实质上,玉米品种的选择对于作物高产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并且在生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因为不同品种其对于播种时节和土壤酸碱度是有着不同要求的,所以在购买种子之前,要对土壤各类物质含量进行检测,从而进行科学选种。其次,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立足玉米品种的抗寒性和抗旱性等方面选出适合品种。最后,参考作物反馈,尽可能地选择隆平206、中科11 号等优秀品种,保证良好的抗逆性和紧凑性,为实现玉米高产打好基础[1]。

(二)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通过外在手段改造玉米品种抗性的主要措施之一,其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首先,种子挑选。玉米种子购买之后要对所有种子进行挑选,其目的是去除长势不好、干瘪以及有虫咬痕迹的种子,并同步将沙土筛除,以免划伤种子外皮,提高发芽率和成活率。其次,挑选好的种子还要进行晾晒,将其平铺在阳光下,提高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再次,用温水进行种子浸泡,保证充足水分,为种子着床建立基础。最后,采用药剂拌种。作为一种常见的种子处理手段。该方法可以在药效的作用下,使种子携带抗性完成萌芽,从而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缓解环境负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好药物浓度的控制,以免产生抗药性或者破坏周围环境和降低种子萌芽率。在拌种时,还可以添加微量元素,如海藻等,增强玉米的抗逆效果。

(三)适期播种

在播种之前,应深入分析当地的具体情况,加强种植管理力度,大幅度提高玉米种植的品质与产量。播种玉米之前,种植人员要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因为玉米种类繁多,要进行合理选择,根据生长特点不同,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结合当地的土壤环境与气候情况。

在播种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播种深度,让玉米种子健康生长与发芽,要根据种子大小、品种、土壤情况确定种子种植深度,一般深度为4 到6 厘米,当土壤出现黏重时,种植人员应适当推行深栽播种,对于较好的墒情地块来说,需要大概每亩种植5000 株,对情况不好的墒情地块来说,每亩约种植3500 株。

在种植地区开展整地工作,能够为玉米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提高种子出芽率。首先要疏松土壤,整平土地,保证种植范围中不存在大块坚实的土壤,呈现出一种下实上虚的状态,整地过程中,应处理好土壤中的草根、石块等各种杂物,避免对玉米的生长产生影响。若种植区域种植过作物,需要进行灭茬处理,并在冬季实行深耕处理,因为各地区的土壤条件不同,深耕的深度需适当调整,增加土壤的肥力与透气性。

适期播种是玉米高产技术的主要环节之一,因此要严格控制。因为在合理的期限内进行播种,不仅种子能够在适宜的土壤温度下生活和生长,而且还能保证成熟期的准时到来。如果过早播种,则土壤的温度相对较低,种子很难存活。同样,过晚的播种会因为错过最佳授粉期进而造成减产。因此,在进行播种时间选择上首先要参考当地条件,并以实际的环境温度为参考,科学开展播种作业。以我国南北方的玉米种植为例,北方由于气温低、土壤干燥,所以通常在五月份的中上旬播种,而南方地区气温高、湿度大,所以播种时间一般在三月份的中下旬。其次,种植后可根据环境变化采取覆膜保温以及追施肥料等方法,调节生长状态。

(四)合理密植

玉米种植不宜过密,因为玉米属于阔叶植物,如果株距或者垄距过小,相邻玉米作物之间就会出现遮挡,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抑制生长。因此,在种植时要尽可能的合理密植。首先,根据作物品种科学确定苗间距和垄距,保证最基本的生长需要;其次,长成幼苗后要进行及时的间苗,其基本原则是去弱留壮、去偏留正、去小留大。间苗的主要作用不仅仅是为了缓解营养竞争,同时还能提高农田的通风效果,加快水分流转,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最后,做好除草工作,并将除掉的草转移至农田外,防止复生。

(五)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参考土地的恢复能力,以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土壤的效果改善,保证较高的生产水平,常见的工作有施肥和灌溉等。以施肥为例,既要做好发芽阶段的肥料补充,又要准确把握快速生长期进行追肥,提高产量。灌溉则是补充作物水分的根本措施,其不仅有助于作物加速生长,同时还可以更新土壤矿质结构,促进幼苗吸收。

玉米在生长阶段要尤为重视水肥管理,各个生长时期水肥管理都存在差异。在幼苗时期,土壤含水量会对幼苗生长有着较大的影响,要保持土壤水分,观察土壤墒情,当土壤发生干旱情况时,种植人员要及时补水,若土壤中存在过量的积水,要做好排水工作。玉米生长至小喇叭口到大喇叭口时期,对每亩土壤要追施20kg 尿素,借助机械设备进行施肥、开沟、培土等有关操作。在玉米拔节时期,使用拔节肥,大喇叭口时期是碎粒形成阶段,水肥条件对籽粒的发育有着直接影响,若想增加雌粒数量,就需确保可以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保证玉米可以获得充足的养分与水分。在施肥阶段要将化肥和有机肥进行搭配使用,以免出现化肥烧叶的状况,在吐丝时期,不可施加大量的氮肥,要科学配比钾肥、磷肥。有机肥是指堆肥、秸秆、沼气肥等,这类肥料的施加也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以免发生二次污染,在玉米蜡熟时期,玉米籽粒重量与大小均为生长阶段最大值,是最佳收获时期。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对化学肥料的用量有着明确要求,尽可能减少化肥的用量才可保证绿色健康。因此,为提高玉米产量,可适当施加替代肥料[2]。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一)病害防治措施

玉米生长阶段病害极为常见,例如纹枯病和斑病等,其不仅影响作物产量,如果控制不及时,很容易出现大规模的发病情况,甚至造成绝产。以大小斑病为例,其多发生于夏季时期,最主要的特征是叶面出现斑纹。防治时,可通过喷洒多菌灵以及追施肥料等措施来进行有效控制,并做好日常的管理调控。除此之外,瘤黑粉病也是常见的玉米病害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氮肥的过量。预防时一方面要控制氮肥的施加,另一方面要进行必要的倒茬轮作,控制病情的持续性发生。在高温与高湿环境下,发病率较高,在防治过程中,要对土壤进行整理,挑选抗病性玉米品种,要及时摘除病叶,带出种植区,进行集中烧毁,能够防止发生互相传染的情况,同时进行科学喷药[3]。

病毒病可能出现在玉米生长的任何阶段,种植人员要选择合理的喷药模式做好防御工作,保证种植质量,将抗蚜可湿性粉剂均匀喷洒在玉米病株上,可以达到防治病毒病的目的。

玉米黑穗病会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若不及时加以控制,会大幅度降低玉米产量,玉米果穗部分受到严重破坏。高抗类品种有中单2 号,挑选好种子后,使用浓度为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调整合适的玉米种子量,每100 公斤种植中加入100 克的三唑酮溶于水,比例达到1 比40,配置好溶液后,与种子均匀搅拌,有效防治黑穗病。

玉米褐斑病的致病原是玉蜀黍节壶菌,会破坏叶片与叶梢,当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全叶干枯的情况,造成大量减产。当感染此病毒后,玉米叶片上会生长出病斑,密集分布,颜色会逐渐转变成黄褐色与紫褐色,当病斑发生破裂后,会散发出黄色粉状物,可以从农业角度对这种病害进行防治,病情严重时,停止使用秸秆还田技术,施加腐熟的有机肥。控制种植密度,防止密度不合理影响到田间通透,要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病害高发期需提前喷施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同时搭配磷酸二氢钾,可以助力玉米的长势。

(二)虫害防治措施

常见的玉米虫害有玉米螟和红蜘蛛等,其通常会破坏玉米苗的心叶,并影响组织生长。玉米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因此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常见的虫害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药物防治,可喷洒阿维菌素乳油等药物,通过浓度调节实现有效杀虫;其次,生物防治,即引入害虫天敌,通过捕食活动消灭害虫;最后,物理防治方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通过变频灯的设置吸引害虫,并进行集中捕杀。总而言之,可构建综合性的病害应对体系,提高防治效果。

草地贪夜蛾已经侵害了我国许多的玉米种植区,为保证农户的利益不受到侵害,要对草地贪夜蛾加强防治,这种害虫适合在温度为20至30℃的环境中生长,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就可完成第一代的生长,根据其生长规律,应在五六月份时开展防治工作,借鉴以往防治工作的经验,可轮换使用多杀菌素、氟虫双酰胺、氯虫笨钾酰胺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就是采用物理预防手段防治病虫害,比如,在播种前实行的浸种工作,能够大幅度提升玉米种子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减少虫害发生概率,使用谷草把玉米与高粱捆绑在一起,能够防止玉米粘虫的产生。保证玉米得以健康生长,种植人员应严格监控玉米生长状况,时刻观察种植时出现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要迅速将病株清除干净,避免虫害的大范围蔓延,引发更大的损失。

化学防治技术难免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伤害,破坏生态环境,为后续的种植埋下隐患,但是这种防治技术效果非常明显。比如,将合理配比的敌百虫粉与马拉硫磷粉进行混合,在田间进行均匀喷洒,可有效抑制玉米粘虫生长。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学药剂过程中,要尤其注意用量,防止由于化学药剂使用过量而对玉米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

相关链接

玉米与传统的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相比,玉米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以及极好的环境适应性。玉米的营养价值较高,是优良的粮食作物。作为中国的高产粮食作物,玉米是畜牧业、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的重要饲料来源,也是食品、医疗卫生、轻工业、化工业等的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由于玉米资源极为丰富、廉价且易于获得,它们还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提高免疫力和抑菌杀菌等,其具有广阔的开发及应用前景。2018 年8 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印发通知,将玉米作物制种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目录。2018年,中国玉米产量25733 万吨。

猜你喜欢

作物种子玉米
覆盖作物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揭示大塑料和微塑料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健康的潜在影响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地下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