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伤风抗毒素的应用现状与安全性研究进展

2021-11-30韦军

今日健康 2021年7期
关键词:抗毒素过敏性休克

韦军

(宾阳县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530400)

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 是预防破伤风的有效药物,但据大量安全性研究显示,当患者体质、药物和操作因素以及其他原因均可导致其皮试假阳性,同时TAT也具备一定的毒副作用,若应用不合理会使药品不良反应(ADR)出现增多,常见现象有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及其他不良反应,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1]。近几年来,TAT用药毒副反应问题经常发生,已逐渐受到临床广泛关注。为此,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各医家对TAT治疗研究现状,探讨TAT的应用安全性,为开展上市后安全性评估提供有利参考,综而述之。

1 TAT 的临床应用

TAT 是从免疫动物获得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用硫酸铵盐析法纯化制成的液体或冻干抗毒素球蛋白,由于马对破伤风毒素比较敏感且体格较大,性格温顺易调教,因此免疫马血浆成为目前使用频率最高,自1890年Behring 和Kitasato[2]首先发现在豚鼠或家兔中注入破伤风毒素后,其血清能用于中和其他动物身体内的毒素,从而抵御破伤风感染,随后,TAT 在破伤风的预防和治疗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具有效果好、经济实惠的优势,在基层得到广泛使用。但是由于破伤风抗毒素存在动物血清,容易引起过敏性反应,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因此备受临床关注,需合理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只需清创伤口即可。②若全程免疫或加强免疫超过5年,未超过10年,此时破伤风抗体滴度较前下降,不洁伤口及污染伤口应加强一剂破伤风疫苗,不推荐使用TAT。清洁伤口不推荐使用破伤风疫苗及TAT。③若全程免疫或加强免疫超过10年,此时部分患者体内抗体水平下降至保护水平以下。所有伤口均建议加强注射1 针破伤风疫苗促使身体快速恢复抗体水平,以达到长期保护,不需要使用TAT。(2)无免疫、免疫不全或免疫史不清,认为无抗体保护患者:①当伤口较小、表浅、清洁:认为感染破伤风可能性不大,有时间让自身产生保护性抗体时,应于伤后0 天,28 天,7月接种一剂破伤风疫苗,促使身体产生主动抗体达到长期保护;②当伤口较大、深、污染不洁、有大量异物或坏死组织或未彻底清创伤口时,认为破伤风感染可能性比较大,应于伤后0 天、28 天、7月接种一剂破伤风疫苗,促使身体产生主动抗体达到长期保护[6]。

2 TAT 的安全性研究

1.1 TAT 临床应用现阶段存在的误区

目前我国 TAT 临床应用主要存在以下4 大误区。(1)创伤后一律应用TAT 的被动免疫。在多数医院,当患者就诊时只要是外伤,甚至只是擦伤,无论其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TAT 进行被动免疫。其结果是一方面使有限的医疗资源造成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是增加了TAT(马血清)可能造成过敏反应等的医疗风险和不必要的医疗经历[3]。(2) TAT 在外伤后24h之内才有效。但其实非新生儿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为3~21d,罕见病例可长至半年,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24h 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即使发病,症状也应较轻。因此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3)该应用被动免疫制剂时却不应用,对于某些非外伤性的损伤,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等,临床医生却很少考虑到其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可能。其实,破伤风杆菌大量存在于人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于是肠道破裂所造成的腹腔及手术切口污染机会大大增加。若病史较长污染重,术后可能发生切口的破伤风杆菌感染[4]。因此,此类未行破伤风主动免疫并罹患该类损伤性疾病的患者,应该应用TAT。(4)行TAT 被动免疫后就不会患破伤风TAT 为直接抗体,但实际上,一次TAT 的应用仍无法给人体带来对破伤风杆菌的持久免疫力。需要保持体内较高的破伤风外毒素抗体滴度水平,是对抗破伤风杆菌感染的最有效的措施[5]。

因TAT 属于异源抗体,即使是通过不同途径注射均会导致局部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乃至死亡。我国对于TAT 的研究起步较晚,在80年代初期才开始生产人源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且市场上绝大部分均为马血清,自90年代中期采用胃酶消化、硫酸铵盐析提取马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后开始生产精制抗毒素,随后又增加了超滤法,TAT 逐渐转变为精制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7],但国内关于TAT 的不良反应仍有报道,徐学君、程幼苗[8]等人检索了1996-01 至2016-10 收录的有关破伤风抗毒素引起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得出,58.23%的不良反应集中20~39 岁的人群中;用药时间上,20 min 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到43.04%,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血清病等,分别占比46.84%、39.87%、2.53%,最终因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率达到1.27%。余超、徐玉茗[9]等人对收集到的2636 例TAT 致不良反应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得出,TAT 致不良反应中男性居多,年龄集中在15~35 岁,约占70.32%(289/411);28.28%的不良反应是由溶剂为注射用水所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大多在用药30 min 内,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循环系统损害及全身反应为主,可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胸闷、过敏性休克等症状。刘素琴、黄海霞[10]等人调查了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2008~2009年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得出,发病人群集中在30~40 岁之间,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34.8%合并用药,28.3%在用药前后3 d 内饮酒,而发生不良反应后治愈时间一般<7 d。种种结论均提示应用TAT 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以30~40 岁男性较多见,临床应警惕TAT 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减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及其他合并用药,避免饮酒,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1.2 正确预防破伤风的对策

3 讨论

(1)对完成全程免疫接种或加强免疫破伤风疫苗的患者:①若全程免疫或加强免疫未超过5年,此时体内具有较高抗体水平。任何伤口均不需要接种破伤风疫苗及使用TAT 被动免疫,

综上所述,TAT 作为马血清制品,即可为抗破伤风毒素的抗体,也是外源性完全抗原,有一定抗原效果。临床可用于外伤、烧伤、动物咬伤等患者。该药具有起效迅速、疗效肯定、易操作等特点,但在治疗过程中仍需要关注患者不良反应、溶媒、剂量、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注射前询问过敏史、注射浓度与观察时间、TAT注射原则、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救治。当遇到TAT 皮试阳性或强阳性者、过敏体质者应放弃使用TAT,减少毒副作用的产生。

猜你喜欢

抗毒素过敏性休克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过敏性鼻炎别再吃冰了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不可小觑过敏性哮喘
说说过敏性紫癜
谨防过敏性休克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急诊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告知单应用后的效果观察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请您收藏
——过敏性休克和肺水肿的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