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榴干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021-11-30宗殿龙东阿县林业发展中心山东252200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粒分生孢子病原菌

宗殿龙,张 利(东阿县林业发展中心,山东 252200)

石榴干腐病是石榴树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山东省东阿县各石榴园区均有发生,且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普通年份病果率9.4%~37.6%,严重年份病果率可达59.7%,严重影响石榴的产量及品质,甚至失去商品价值。为此,我们结合生产实践,对石榴干腐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一些防治措施,现将其总结如下。

1 危害症状

1.1 花器

该病在蕾期开始侵染为害,花瓣受害后变为褐色,逐渐扩大到花萼、花托等部位。花萼受到侵染后产生黑褐色、卵圆形的凹陷小病斑,具光泽,也可在花胴部或末端产生病斑。病斑逐步扩大变为浅褐色,病变组织腐烂。后期产生许多暗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

1.2 果实

幼果染病后,一般首先在萼筒处形成豆粒般大小的病斑。病斑呈浅褐色,并逐渐向周围扩散,最后形成中间深褐色、边缘浅褐色的凹陷病斑。继而深入果肉内,致使整个果实褐变腐烂。幼果受害严重时早期脱落,当幼果接近七成熟时,遭到侵染后则不再脱落,而是干缩成僵果挂在树上。其上着生许多暗黑色小粒点。

1.3 枝干

枝干染病早期树皮呈浅黄褐色,后逐步变成深褐色。受害部位表皮失水后严重干裂,逐渐变得粗糙不平。病斑部位与健康部位交汇处大多数裂开,病皮干裂翘起,极易剥离。发病部位迅速蔓延,很快便深达木质部,严重的可导致全枝甚至全树死亡。病部表面密生许多暗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

1.4 新梢

果台、新梢受害染病后,发病部位组织腐烂变为褐色,表面产生许多暗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

2 发病规律

石榴干腐病病原菌为石榴鲜壳孢,属半知菌亚门鲜壳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器近球形、红色,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4~28℃。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的形式在病果、僵果以及病枝上越冬,其中以果皮、籽粒等部位的病原菌最多。次年春天,越冬后的病菌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新生孢子主要借助风、雨传播,从寄主的伤口或皮孔处侵入。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多次反复侵染。

石榴干腐病通常在每年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前后达到高峰。该病发生的早晚、轻重主要取决于当年的气温、湿度、降水量、虫害等方面的因素。气温条件决定石榴干腐病发病的早晚,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将决定其危害程度。果实近熟时若遇阴雨天气,该病将会重发,4~8天便可形成核桃般大小的病斑,一般多在萼筒下部先发病。另外,果实裂口及各种伤口等也将会导致病害加重发生。

3 防治措施

3.1 及时清园

果实采收后要及时摘除僵果,并集中深埋或烧毁。结合冬春季节的修剪,清除残留的病僵果、病枝、病果台等,并带出园区集中烧毁。生长季节,要及时剪除病果、病枝,并集中销毁。

3.2 套袋保护

当果实直径在6厘米以上时,喷施1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后及时套上纸袋,将袋口扎紧。果实套袋可有效预防石榴干腐病的发生,同时兼防石榴疮痂病和桃蛀螟等病虫害,还可提高果面光洁度。

3.3 加强栽培管理

(1)合理浇水施肥。施肥时要重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满足树体生长对水肥的需要,提高其抗病能力。

(2)及时疏花疏果。现蕾后在可辨别筒状花和钟状花时,疏除大多数的钟状花,以防止养分过度损耗。坐果后及时疏除病虫果、畸形果及弱小果,避免因结果太多而导致树势衰弱。

(3)合理整形修剪。修剪时疏除病虫枝、细弱枝、过密枝,以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性。

(4)注意保护树体。及时防治各种害虫,从而减少害虫造成的伤口,修剪时要尽量防止出现机械创伤,对伤口要用药进行保护,防止病原菌从伤口处侵入。

3.4 药剂防治

萌芽前喷施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开花前后,各喷1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坐果后直至采收期,可喷施1∶1∶200倍的波尔多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等药剂。每隔半个月左右喷1次药,连喷4~6次,几种药剂轮换使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小粒分生孢子病原菌
水稻小粒不育系新组合卓两优141混播制种优势分析
基于特征组合与SVM的小粒种咖啡缺陷生豆检测
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我们都是一条鱼
小黑的飞行
玉米小斑病抗病鉴定接种培养基的产孢技术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