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探讨

2021-11-30李存玉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2期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

李存玉

(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临沂 276006)

水文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性环节,其勘查结果的全面性、准确性,会对整体工程设计、施工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因而针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以及水文地质问题的处理措施进行探究分析,有着极大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1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

1.1 岩土水理性质危害

受到地下水长期作用与影响,会造成岩土呈现出各类性质,即岩土的水理性质。该性质会对工程施工建设造成较大危害,因此技术人员应当开展科学分析与评估。

其一,岩土具备软化性。地下水在浸入岩土体之后,通常会对其力学强度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岩土体硬度降低,逐渐软化;特别是在岩石层中带有粘性土层、泥岩等容易遭受软化的情况下,更容易在岩层内形成软弱夹层,严重削弱了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对工程施工而言,需要根据松散岩土、坚硬岩石两类来区别岩土体的透水性,松散岩土的颗粒越粗越均匀,其透水性能就越高;坚硬岩石的裂隙或者岩溶发育程度越好,其透水性就越高。在工程施工期间,往往运用渗透系数来表示去透水性能,通过开展抽水试验来获取渗透系数,从而为设计人员设计工程提供重要参考。其二,岩土具备解崩性。其含义是指岩土体受地下水作用而逐渐湿化,造成其内部颗粒连接强度降低甚至消失,岩土体因此崩散解体,会对工程施工造成极大危害。不同类型的岩土其解崩性也因此不同,往往受岩土体自身的颗粒成分、结构关系等因素影响,设计人员要按照沿途类型,来准确评定且解崩性能。其三,岩土具备给水性。其含义是指保水岩土在只受重力的作用下,所能够自由流出的水量,一般用给水度进行表示。通常给水度越高,工程施工场地便可以在更短时间内梳干水分,减小施工周期。其四,岩土具备膨胀性。岩土在吸水之后其体积会增大,反之其体积会减小,容易出现裂缝、基坑隆起等现象。在开展工程地质水文勘察工作期间,应当针对岩土体的胀缩性予以分析及评价,优化设计方式,努力规范施工,从而提高施工安全与质量[1]。

1.2 地下水压力的危害

正常情况下,地下水压力并不会对建筑物造成不利影响,但如果在工程施工期间开展一些不合理的施工活动,便有可能破坏到地下水结构,因此打破已有的平衡状态,导致地下水压力发生变化,从而对建筑施工造成危害。地下水压力对建筑施工的影响程度,往往取决于地下水压力值的高低。当发生压力危害情况时,起初会发生地基位移现象,减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伴随着压力增加,严重情况下容易发生地基上浮的问题,严重危害到建筑物的安全性。

1.3 地下水位上升危害

造成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众多,比如该地区的降雨量急剧增加,其河湖水位在短期内快速升高,地下水位受地表水体的补给作用,从而造成其地下水位因此上升;或是其他生产企业长期大量排放水,也会造成附近地区的水位上升,比如矿山的疏干排水、工业区排放废水等。地下水位的迅速上升,会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与稳定。

1.4 地下水位下降危害

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该地区长期极端干旱、生产施工期间大量抽取地下水、对矿场采取疏干排水等操作,都会造成附近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发生地裂、不均匀沉降、地面塌陷等诸多地质问题。比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其软弱土层厚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经过长期开采抽取地下水之后,软弱土层中的有效应力会因此下降,从而造成土层固结程度加剧,进而发生大规模沉降现象。

1.5 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危害

相比于地下水位单纯上升、单纯下降的危害,地下水位上升与下降频繁交替对建筑工程,所产生的危害更加明显、更加严重。如果拟建工程区域的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情况明显,便容易发生地下水水位上升与下降频繁交替变化的情况,容易造成各类岩土体的物理性质、强度发生变化,导致岩土体发生不规则收缩与膨胀,从而诱发不均匀沉降问题、出现地面裂缝,对建筑物带来难以逆转的严重危害。

地下水位上升与下降频繁交替,对岩土体工程性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原先充水的岩土体其水位在降低失水之后,其岩土体结构会因此发生变化,造成岩土体发生收缩现象,从而诱发上部岩土体沉降或是出现地面裂缝。其二,原先不含水的岩土体在地下水位上升充水之后,会造成其结构出现变化,有很大几率诱发岩土体膨胀,加大了上部岩土体的应力,有很大几率导致地面发生不均匀沉降问题。这两种危害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做好拟建区域地下水的勘察研究工作,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危害防治手段。

2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处理措施

2.1 合理规划勘察工作方案

在开展工程施工建设之前,施工企业应当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要提高对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视程度,明白勘察工作的重要性,并制定科学完善的勘察方案,以此应对各类水文地质问题的出现。

一方面,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施工场地的水文情况,包括地下水类型、地下水水位等进行深入调查,将调查数据与调查结果作为工程建设的参考依据。要保证调查数据真实可靠,能够为工程设计给予支持,确保设计内容科学合理,为后续施工打造牢固基础。

另一方面,在结束数据收集与整理环节后,要注重对其展开分析研究,据此制定与之相应的应急预案,防止水文地质问题进一步扩大加剧。

2.2 制定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在成功规划好勘察工作方案之后,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需要提高对勘察工作重视程度,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来制定专业性较强的地质勘查制度,从而确保勘察结果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在此当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方面,注重建立规范性较强的工程地质勘察制度,明确勘察目标、勘察工序和勘察规范等内容,提升勘察效果。在工程项目施工跟之前,地质勘察人员应当根据具体流程来明确工作内容,按照勘察资料来研究设计方案;倘若在全过程当中查出水文地质问题,就必须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申报予以处理,以此确保工程项目建设质量。

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对地质勘查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地质勘查属于一种技术类咨询工作,施工企业中的监管人员,应当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工作经验,从制度层面确保监察质量。要注重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为工程建设工作给予准确有效的地下水位信息,确保建设工程安全实施;要将水位观察工作作为重点监管项目,依托相关设备与技术,委派专业人员进行水位观察与监测,以此确保勘察质量。

2.3 深入调查地下水的状态

想要提升对水文地质危害分析的质量,勘察队伍就应当针对工程项目中地下水位的状态,展开深入科学的调查工作。首先,应当明确地下水的调查目的,根据工程规定来设置调查标准,要严格根据调查目的落实相关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地下水状况检测的精准程度。

2.4 注重水文地质工作评价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便是水文地质评价。科学准确的水文地质评价结果,不但能够有效预防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还能够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稳定性。在实施水文地质评价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分析:其一,施工人员与建设人员应当针对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全天候的实时监控管理,对于地下水位上升与下降危害对建筑基地产生的影响,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和预防,从而确保工程施工始终处在安全状态当中。其二,地质勘察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注重为工程施工提供数据支持与材料支持,尤其要提高全面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从而为施工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其三,所开展的水文地质评价工作,应当着眼于整体角度,全面并真实地评价地下水位可能会对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根据勘察到的详细数据和结果,来进行更加深入具体的勘察与评价。

2.5 保持地下水位正常稳定

水位高低程度会对工程建设产生极大影响,倘若潜水位不稳定,就会对整体工程质量造成负面影响。首先,地质勘查部门需要重点观察好潜水位状态,要针对施工期间发现的管道渗漏问题,在第一时间内进行管道修复;要重点关注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严格管控好地下水的抽取工作。与此同时,还应当提高对水理性质的研究分析力度,依靠全方位的分析与测试工作,准确搜集相关地下水位数据,科学准确分析地下水位情况,保证地下水位处在正常范围内。

最后,要注重科学使用地下水资源。施工企业必须做好施工地带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按照该地区的水资源情况制定长期供需方案,加强水资源的调查与论证,做好供水与排水的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发生水资源浪费与污染问题。

2.6 引用新技术以及新设备

一方面,要注重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此当中,勘察部门需要做好技术引进工作,要定期对相关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设备操作培训活动,帮助工作人员掌握新的勘察技术。另一方面,应当及时采购使用新型先进设备。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当中,针对技术落后、老化且磨损严重的设备应当及时进行更换与淘汰,要按照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引用先进的勘察设备与勘查技术,全方位提升水文地质数据检测质量。

3 结论

综上所述,建设企业在开展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注重根据施工区域水文地质的实际情况,严密监测好地下水的水位与状态,针对水文地质问题造成的不同危害,必须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应对措施。以此提高勘察效率与勘察的精准性,确保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猜你喜欢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
基于BIM的岩土工程设计优化及应用策略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要点分析
基于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土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及应对措施
基于转移概率的三维水文地质结构划分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相关方法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