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足部骨折的研究进展

2021-11-30唐海

今日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趾骨距骨钛板

唐海

(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广西 玉林,537000)

足部主要包括跖骨、趾骨及跗骨,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承担负重及支撑人体行走、跑跳等动作功能,足部骨折可由积累性劳损、间接暴力、直接暴力等因素引起,但最常见的骨折原因为轴向暴力,骨折后可造成足部正常解剖结构及功能障碍,使患者出现活动不便、骨折处肿胀疼痛等症状,对其正常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足部骨折主要采取外固定及内固定治疗,相较于外固定治疗,内固定具有微创性,不易损伤神经,减轻患者疼痛,因此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2]。微型钛板内固定是近几年应用的一种内固定方式,采用微型钛板作为固定材料,具有无毒无害的优点,且弹性模量与人骨相似,机体相容性好,且不易腐蚀,具有多种形态,固定时能够根据骨折类型调整角度及大小,具有良好的促进骨折预后效果[3]。本文现针对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足部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内容如下。

1.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应用价值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临床逐渐将微型钛板应用于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目前临床常见的应用部位为眶周、鼻眶筛、上颌骨等非支柱区域,微型钛板厚度仅为1mm,占用空间小[4]。钛合金是一种亲生物金属,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足部骨折后,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骨头可在钛片小孔或螺丝里重新生长,且由于具有较高的组织相容性,机体不会产生排斥反应。目前临床常见的微型钛板分为直型、L 型、T 型等多种形状,可配合治疗不同位置的骨折,且其构造更加符合骨折部位形态,具有较好的贴合性,因此微型钛板内固定手术操作简便,促进骨折愈合效果良好[5]。且术后患者不需要长期制动,避免引发关节僵硬、痉挛等严重后果。不仅如此,钛合金是一种稳定性较高的金属材料,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且与人体骨组织以及软组织可产生较好的生物相容性。采用内固定治疗,不会引发感染等并发症,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2.不同足部骨折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

2.1 距骨骨折距骨是关节面重要组成部分,骨折后可出现缺血性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临床症状表现为足踝部疼痛、肿胀、无法站立行走,被动活动时患足、距骨处剧烈疼痛,存在足背伸及内外翻障碍[6]。在为距骨骨折患者进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时,需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及固定部位,以保证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常见的入路部位为踝关节正中前侧、前内侧、前外侧、后内侧及后外侧[7]。根据相关研究显示[8],大部分距骨骨折患者距骨颈背内侧骨块表现为粉碎骨折,因此单纯采用前内侧切口,可对骨折复位效果造成影响,易诱发创伤性关节炎,而采用前外侧联合切口可有助于骨折精确复位。临床学者采用螺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的方式治疗距骨骨折[9],术中根据情况选择1.5mm、2mm 或2.4mm 的微型钢板经过内固定治疗,在距骨颈外侧关节面外,采用3.5mm 皮质骨拉力螺钉,使骨折稳定性增加,促进患者早期活动,改善踝关节及距下关节功能,且未出现内翻畸形。

2.2 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是临床较为少见的一种足部骨折,主要指跖骨基底、楔骨、骰骨的骨折及相应韧带损伤,并常累及骰骨、楔骨肩关节或舟楔关节,由于跖跗关节参与人体足部纵弓与横弓组成,具有重要的负重及调节效果,而跖跗关节背侧及跖侧筋膜具有重要的稳定作用,因此临床治疗难度较大[10]。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不仅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骨折部位神经功能造成损伤,还能够有效保护患者骨膜,针对不同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采取合适的型号、规格进行固定,且钛板固定的稳定性具备弹性、动力性、可预防骨折后发生移位,有效促进患者足部功能恢复正常。微型钛板内固定在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治疗中存在以下优点:①避免医源性损伤跖跗关节的关节面软骨,减少了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②螺钉及钢板断裂或难以取出的风险较小。③微型钢板固定的强度并不低于螺钉,可达到与螺钉固定相似的疗效。④切开复位效果较闭合复位更容易达到解剖复位,避免了闭合复位时术者在透视下的反复操作、易加重软组织进一步损伤,同时切开复位可降低筋膜间室综合征的风险[11]。

2.3 趾骨骨折趾骨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足部骨折类型之一,多由重物打击或足踢硬物所致,因此骨折类型主要表现为粉碎性骨折、纵形劈裂骨折或横骨折、斜骨折,若不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或术后恢复状态欠佳,可造成日后行走时疼痛,为患者生活造成痛苦。根据相关研究表明[12],骨折断端稳定性主要由固定材料本身硬度及骨与内固定界面特点决定,因此当固定方式不符合张力带原则时,可对固定效果造成影响;趾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可符合张力带原则,受动态负荷作用时将位移动力转化为稳定性力,因此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因此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可有效固定骨折断端,帮助骨折预后,与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相比,有效解决了粉碎性骨折的对合问题,且单纯克氏针固定治疗趾骨骨折,固定强度有限,易引起内固定失效,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较高。同时还有临床学者认为[13],趾骨骨折块相对较小,T 形微型钢板的头端螺钉相对粗大,且置钉时需要用电钻扩孔,容易造成粉碎性骨折或骨折端移位,导致内固定失败。因此有学者将克氏针内固定联合T 形微型钢板治疗应用于趾骨骨折患者治疗中[14],结果表明,将T 形微型钢板头端的螺钉改为克氏针,可避免钻孔,克氏针由钢板头端钉孔置入,可与钢板头端扣紧,有效固定骨折端,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物锻炼及趾固有神经损伤。

3.小结

足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骨折后骨折部位可出现疼痛、肿胀情况,且关节功能受限,从而导致患者无法行走,对日常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足部骨折主要治疗目的为恢复患者足部正常解剖结构及功能,减轻足部骨折对日常生活的干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近几年临床逐渐将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应用于骨折患者治疗中,并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微型钛板具有无毒无害的特点,与人体相容性较好,其弹性模量于人体骨骼接近,治疗后无需二次手术取出,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同时还可减少内固定物松动、骨折愈合畸形等并发症发生。但其在治疗过程中受到不同类型骨折的影响,需针对手术入路、固定部位进行分析,结合不同情况的足部骨折患者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及固定部位,保证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从而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并在手术过程中严重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造成术后感染,增加患者术后二次伤害。

猜你喜欢

趾骨距骨钛板
田径运动员趾骨形态与跳深实验中支撑时间关系的研究
距骨全脱位的临床研究进展
全力以赴
分析不同入路治疗距骨骨折的疗效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足第2~5近节趾骨骨折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带甲下趾骨(足母)甲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皮肤套脱伤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距后三角骨误诊为距骨后突骨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