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优化幼儿晨间户外锻炼的对策初探

2021-11-29马荣

考试周刊 2021年81期
关键词:因地制宜优化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为幼儿提供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晨间户外锻炼活动能够从幼儿的兴趣、能力、水平出发,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由活动机会,在晨间锻炼活动中,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组织,能更充分地发挥幼儿的能动性,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在锻炼中形成乐于交往、乐观向上的心态,有利于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幼儿实现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双向提升,而且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关键词:因地制宜;优化;晨间户外锻炼

幼儿晨间户外锻炼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晨间户外锻炼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开始。通过晨间户外锻炼,幼儿能够在新鲜的空气中进行多种运动,充分放松身心,提升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形成乐观开朗的心态。幼儿晨间户外锻炼是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年龄段在一定的户外活动区域内,利用一些器材进行的各种身体锻炼的活动。晨间户外锻炼活动的组织是教师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制定具体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显性目标,或幼儿自己所选择的隐形、模糊、笼统的具有灵活性的活动目标,通过循序渐进、动静交替等实施策略,合理安排晨间户外锻炼的活动量,激趣导入。晨间户外锻炼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的重要环节,但本园与小学同属一个园区且户外活动场地较为分散,部分教师对幼儿晨间户外锻炼活动缺乏关注,在晨间户外锻炼活动中教师在材料的准备上也较为随意。晨间户外锻炼活动形式单一,在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不高,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得不到发展。

一、 晨间锻炼空间保证——优化户外锻炼场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本园与小学同属一个园区且户外场地较为分散,开展幼儿晨间户外锻炼活动时,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对本园适合户外锻炼的空间、场地、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研究,通过对教师进行调查问卷、对班级幼儿进行访谈等形式,收集有关户外锻炼场地材料,并结合本园幼儿的发展情况、区域特性及环境特点等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布局,充分利用幼儿园塑胶跑道、主干道水泥地、草坪、泥土地等不同材料的地面,规划了可供幼儿户外锻炼的八个活动区域(综合区、投掷区、创造性游戏区、攀爬区、骑行区、球类区、民间游戏区、跑跳区)。如:考虑安全问题以及場地的大小、规划,将幼儿骑行区设置在主干道水泥路路段;考虑到户外锻炼需要情境性和挑战性,把创造性游戏区设置在树木比较多的趣味广场;考虑到固定、悬挂、取放方便,把投掷区、钻爬区、足球区等设置在南操场草坪;北操场有篮筐架,将其他球类区设置在幼儿园北操场;将攀爬区设置在内操场,方便收取攀爬梯;另外在北操场还单独开辟一个民间游戏区域。在开展幼儿晨间户外锻炼时可根据幼儿兴趣与需要采取班级预约、协商解决等形式选择晨间锻炼场地。

二、 晨间锻炼材料支持——优化户外锻炼器材

优化幼儿晨间锻炼场地后,教师对幼儿园材料库器材进行整理登记,将锻炼器材按功能、数量,投放至各个区域。为丰富幼儿户外锻炼的器材,利用家长资源自制户外锻炼器械。本着“一物多玩、环保安全”的原则,家长们利用易拉罐、矿泉水瓶、奶粉桶、床单、纸球、纸箱、绳子等,制作了涉及投掷、钻爬、跨跳、走跑、民间游戏等户外锻炼器材。幼儿在进行晨间户外锻炼时单个器材缺乏可玩性,教师要鼓励幼儿进行器材的组合优化,将不同的器材组合起来玩,幼儿的游戏兴趣将大大提高。纸箱、奶粉桶、易拉罐等都是比较容易收集到的废旧材料,可设置情境优化。比如:当孩子们在骑行区玩骑行游戏时,教师可以用奶粉桶做障碍物。一些幼儿在骑行的过程中不能够巧妙地越过障碍物,经常会将奶粉桶撞倒。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快要接触奶粉桶时,学会减慢速度,并与奶粉桶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顺畅通过。又比如,在运用易拉罐进行投掷活动时,很多幼儿不能够掌握力度的大小,难以将易拉罐准确投入指定位置。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自身与指定位置的距离,然后调整甩臂的幅度,选择适宜的力度将易拉罐进行抛掷。在进行一定的游戏后,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回忆游戏时的场景,对游戏时的技巧进行自主总结。通过这样的锻炼活动,幼儿能够学会根据户外锻炼场地的布局以及各种锻炼器材的特点调整活动的方法,增强锻炼活动的技巧,实现思维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双向提升。

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晨间户外锻炼器材时不能带有盲目性,要根据幼儿晨间户外锻炼的目标选择器材,通过使用器材达到幼儿身体锻炼的目的,培养幼儿走、跑、跳、钻爬、投掷等方面的能力。还应根据季节的变化投放锻炼器材,如:春夏季天气较为炎热,应该为幼儿提供运动量较小的户外锻炼器材;秋冬季天气较为凉爽,应该为幼儿提供运动量大的器械。在进行户外锻炼时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为幼儿提供不同的锻炼器材。在幼儿户外锻炼时可以根据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为小班的幼儿提供易于掌握、模仿性强、数量充足,能促进幼儿平衡、走、跑能力发展的器材;为中班的幼儿提供能促进钻、爬等动作能力发展的器材;为大班幼儿提供发展追逐、躲闪跑等动作发展的器械。对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也要根据其个体差异,注重投放有层次性的器械。

三、 晨间锻炼转变观念——优化教师理念

在幼儿园晨间户外锻炼活动中,存在着几种极端现象,比如:考虑到班额较大的情况下幼儿晨间户外锻炼的安全性,教师出现了“高控行为”“木偶活动”等情况,教师安排幼儿玩什么,幼儿就玩什么,直接导致晨间锻炼活动中幼儿主体、儿童本位的严重缺失。比如:教师观念陈旧,出现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空说空玩”等情况,也就是孩子想怎么玩都可以,教师无条件满足。导致幼儿晨间户外锻炼缺乏目标,幼儿体能得不到锻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园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在幼儿晨间户外锻炼活动中幼儿教师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晨间户外锻炼活动中给予幼儿鼓励、帮助和指导。教师要提供多种锻炼器材,以满足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锻炼器材进行锻炼活动。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创造能力,鼓励幼儿进行器械的组合,进行“一物多玩”等。晨间户外锻炼活动应该从发展动作、增强体质、培养品质等多方面入手。

四、 晨间锻炼组织合理——优化户外锻炼形式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对于晨间户外锻炼普遍不能够坚持,在遇到一定的困难时,容易产生消极退避的心理,从而会阻碍晨间户外锻炼活动的持续性开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为幼儿提供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针对幼儿进行锻炼计划的设定,根据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确立明确的户外锻炼目标,并为幼儿提供形式多样的运动器材,帮助幼儿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以此推动晨间户外锻炼活动的长期开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此,幼儿园的户外活动组织形式和内容应该是既能满足幼儿的年龄需要,又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一)创设情境性游戏,提高幼儿锻炼兴趣。

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锻炼氛围的营造。首先,可以带领幼儿进入视野开阔、风景优美的户外区域,让幼儿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户外环境的美好,以此增强幼儿对户外空间的适应性。其次,可以带领幼儿一同朗诵儿歌,演唱歌曲,让幼儿一同呼喊锻炼的口号,营造轻松的锻炼氛围,激发幼儿的锻炼兴趣。比如,可以引导幼儿一同演唱“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这首儿歌。幼儿能够将本首儿歌中的自然环境与眼前的自然环境进行结合,将自身想象成自由游动的小鸭子,从而产生锻炼的动力。在进行锻炼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一些肢体放松活动。比如:可以让幼儿一起做广播体操,进行脖子、肩膀、脚踝等身体部位的放松,以此消除幼儿的懒散状态。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能够以丰富的引导活动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锻炼氛围,让幼儿融入户外环境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展开户外晨间锻炼,获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在幼儿晨间户外锻炼的活动中,也可以设置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情境。比如:在锻炼中班幼儿投掷技能时,设置打败大灰狼的情境,幼儿做小猎人,用沙包打跑大灰狼,解救小动物。通过设置情境提高幼儿锻炼活动的兴趣。

(二)通过创造性游戏,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进行创造性游戏时,要将幼儿作为主体,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晨间锻炼器材,根据幼儿在晨间户外锻炼活动中对器材的兴趣,教师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玩法。比如:晨间户外锻炼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轮胎进行游戏,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轮胎的多种玩法,滚轮胎、轮胎搭建、轮胎与其他器械的组合玩法。

通过不同的幼儿园晨间户外锻炼活动形式,能激发幼儿参加户外锻炼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五、 进行全面评价——升华运动素养

幼儿园晨间户外锻炼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幼儿参与这项活动,需要具备浓厚的锻炼兴趣、纯熟的锻炼能力、坚定的锻炼毅力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因此,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制定全面的锻炼评价机制,对幼儿在锻炼中的各种表现进行分析,让幼儿从多种角度认识自己的锻炼活动,提升综合的锻炼素养。

对此,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幼儿展开评价。首先,可以对幼儿的锻炼兴趣进行评价。比如:在准备活动中,可以对精神面貌良好、锻炼态度积极的幼儿进行刻意的观察,并對这些幼儿进行鼓励与称赞。同样,对运动兴趣匮乏,活动参与度不高的幼儿,教师可以进行亲切的交谈,从而了解到一些幼儿由于休息不够充分以及性格过于孤僻等原因,不能够积极参与到户外锻炼中。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策略,对这些幼儿的问题进行解决。比如:对休息不够充分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其形成科学的作息习惯,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对性格孤僻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集体活动,让幼儿和他人进行团结协作,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需要,以此激发幼儿的活动信心。其次,教师可以对幼儿的锻炼能力进行评价。比如:可以观察幼儿在运用纸球、床单、绳子等道具进行户外锻炼的能力,观察幼儿在这些锻炼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相互之间展开锻炼评价活动。对此,一些幼儿能够相互学习对方的锻炼技巧、锻炼习惯。一些幼儿能够相互交流,共同创新锻炼形式。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幼儿的户外晨间锻炼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及时做出切合实际的指导,让幼儿不断调整状态,广泛学习锻炼知识,不断提升锻炼能力。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晨间户外锻炼活动的时间及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园有限的场地和空间均衡发展幼儿晨间户外锻炼活动,丰富幼儿晨间户外锻炼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晨间户外活动器材,构建家园互动交流机制。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使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内容、形式、伙伴和材料,将自主权交给幼儿。幼儿园晨间户外锻炼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因地制宜地开展有趣、安全的晨间户外锻炼活动,能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教育部印发.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教育部印发.

[3]张紫娟.因地制宜:优化幼儿园晨间户外锻炼的组织策略[J].儿童与健康,2019:37-38.

[4]陈亚芬.优化晨间锻炼,增强幼儿体质[J].科学教育,2011.

[5]王春晖.因地制宜优化幼儿园晨间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

[6]甘丽萍.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优化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

作者简介:

马荣,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文化幼儿园。

猜你喜欢

因地制宜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贵州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浅析旧建筑改造中的“绿色”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