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巴山区核桃集约化种植问题与对策

2021-11-29张建秀陶香华王其竹李孝鑫王代全徐永杰

湖北林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集约化核桃基地

廖 舒 张建秀 陶香华 王其竹 李孝鑫 王代全 徐永杰

(1.保康县核桃技术推广中心 襄阳 441600;2.保康县林业局 襄阳 441600;3.郧阳区林业局 郧阳 442500;4.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武汉 430075)

大巴山山脉由米仓山、大巴山(狭义)、巫山、武当山、荆山等山脉组成,位于秦岭以南,横亘于四川盆地北部和东北边缘。山岭绵延于川北、渝北和鄂西,为汉江与嘉陵江的分水岭,以汉江为界,与秦岭对峙[1,2]。整个区域属太平洋季风气候,具有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特色,微小气候和垂直生境差异明显,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2011~2030年)》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3]。

核桃Juglansregia是该区域主要的乡土经济林树种,在该区域种植至少有2 300多年的历史[4]。近年来,随着国家木本油料产业的兴起,核桃在该区域出现了面积不等的连片集中栽植,核桃规模和产量也达到了历史新高[5-7]。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区域核桃集约化种植面积约30余万公顷,坚果年产量约18余万吨[4],产值70亿元以上,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起了重要作用。

然而,病虫害严重、低产低效(平均亩产40 kg坚果左右)已然成了大巴山区各级政府和技术人员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近年来在大巴山区走访调查情况,试图剖析该区域核桃集约化种植存在的共性关键问题,并探讨了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以期为该区域核桃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大巴山区核桃集约化种植成因

1.1 具备发展核桃的自然历史条件

大巴山地质以石灰岩、白云岩、变质岩、砂岩为主,局部有花岗岩。核桃是该区域的乡土树种,现存百年以上大树几千株。广元朝天区、巴中南江县、重庆城口县、十堰房县等多地被誉为“核桃之乡”。核桃在当地人称为“养老树”“铁杆庄稼”,也是一些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湖北保康县苏家寨村,2019年22个核桃种植示范户,人均核桃收入达6 500元。

1.2 具备良种和栽培技术条件

核桃虽原产我国[8],但由于良种缺乏、无性繁殖困难,种植业长期处于半野生状态[9]。上世纪90年代,我国首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早实核桃良种选育成功,无性系繁殖技术特别是方块芽接技术获得突破,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到木本油料树种研究中,核桃良种嫁接苗在生产中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和应用[5,9,10]。因此,直到2000年后,大巴山区才开始引进了来自北方的良种嫁接苗和栽培技术,使得核桃集约化基地产量和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1.3 符合生态和经济发展需求

该区域多以山地为主,平均森林覆盖率62%以上,是长江和汉江重要流域,更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由于其廊道效益,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11,12]。然而由于交通、历史等原因,该区域经济相对落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三农”问题较为突出。2002年后,该区域随全国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13]。鉴于生态、经济效益等多方考量,很多县(市、区)把核桃作为重要的退耕还林树种予以推广,核桃集约化种植进入尝试阶段。

2000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及我国粮油安全问题[14],2008年以后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由此,该区域核桃集约化种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入2010年,全国进入扶贫攻坚新阶段。特别是2011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布置实施《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重点提及发展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自此,大巴山区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各种政策鼓励木本油料集约化种植[15],核桃集约化种植呈现出规模发展高潮。

2 集约化栽培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核桃集约化栽培在该区域获得了长足发展,规模扩张明显放缓,基地提质增效需求激增,由于低产低效,生产中“砍树返贫”现象也时有发生。总结当前集约化种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林地土壤肥力不足

大巴山区核桃集约化种植依托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发展起来,土壤多为黄壤、黄棕壤,肥力普遍不高。通过对2018~2019年鄂西3.3 hm2以上的135个核桃基地土壤调查结果显示,18.2%的核桃基地土层厚度小于50 cm,45.5%的核桃基地土层在50~80 cm之间,土层厚度≥80 cm的核桃基地占36.4%。核桃基地平均有机质含量仅为2.04%。由于山大坡陡,施肥成本高,核桃基地不施肥或者施肥不足普通存在,肥力不足导致进入盛果期核桃园“死树”现象时有发生。

2.2 产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大量的社会资本融入林业,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需求大增[16]。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经济萎缩,无力为核桃集约化栽培提供服务[17]。现存的地方政府服务体系在目标、功能、组织结构等方面也不够完善,难以准确把握核桃基地业主对信息、技术和市场的需求[18,19],导致信息不足、流动不畅、供体和受体存在“落差”等问题[20],业主“无技可依”“自谋出路”的现象比较普遍。

2.3 劳动力短缺且质量不高

大巴山人口约1 500万,涉及县区全部为贫困县。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发展,农村劳动力析出严重[21]。对湖北保康县210个农户共1055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劳动力外出从事非农经济活动的农户占78.4%,且外出劳动力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在外出务工劳动力中,约有83.1%为男性劳动力,16.9%为女性劳动力。留在本地从事农业劳动的人中,30~40岁年龄段占2.84%,40~50岁年龄段占23.43%,50~60岁年龄的人占56.42%,60岁以上占17.31%,其中女性占74.42%,男性占15.58%,且初中及以下学历占90%以上。经济基础差,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限制了种植业基地质量提升。

2.4 配套技术研发不足

林业技术的研发供应方为科研人员,销售方为林业大户,投资方为政府部门。由于林业技术产权划分不清晰,“适用”技术研发周期长,政府因注重经济效益有限投入不稳定[22],导致适宜本地的核桃良种和技术研发严重不足。该区域生产中多引进北方苗木和种植技术,由于气候多雨、土壤瘠薄等客观原因导致病虫害严重,单位面积效益难以提升。

3 对策建议

3.1 注重核桃林下土壤管理,提升林地土壤综合肥力

土壤微生物量反映参与调控土壤中能量和养分循环以及有机物质转化的对应微生物数量,被认为是土壤活性养分的储库,也是植物生长可利用养分的重要来源[23,24]。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提升土壤微生物量的重要措施[25]。因此,大力引导推广增施有机肥[26]、果园覆草[27]等技术措施,提升土壤综合肥力,为丰产稳产和提升果实品质[28]提供保障。

3.2 加快构建政府和社会服务体系,释放产业活力

构建政府服务体系,一是设置县、乡产业服务机构,在保障服务经费基础上建立技术人员考核和培训制度;二是通过政府建立与科研院校专家的稳定联系,根据生产需求开展技术攻关,确保“适用”技术不间断研发;三是建立本区域的技术服务网络,及时向种植业主提供政策、技术、销售和资金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

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就是积极培植合作社和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以及产业协会、产业联盟,以项目、政策等形式鼓励他们向种植户有偿提供技术、农资、机械、培训、销售等服务。

3.3 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山地机械的应用与推广

一是通过土地平整等手段,规范核桃种植基地,并改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29],方便核桃集约化种植基地械化;二是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山地机械研发和推广机构,鼓励因地制宜地研发适宜我国的自动化程度高、轻便且价格合理的山地机械;三是通过财政拨款、农业贷款等形式,深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30]。同时,由于山区种植业主文化水平有限,尽量简化申请补贴程序[31]。

3.4 加快本地良种和栽培模式研发,突出区域特色

大巴山区拥有丰富的核桃资源,很多核桃产业县如南江县[32]、兴山县[33]、巴东县[34]、长阳县[35]等地均开展了资源评价与选优工作,并陆续开发出20余个地方良种,其中一些小果资源[36]和一些特色品种如‘城口乌皮香’‘兴山琥珀核桃’‘楚林保魁’‘楚林保胜’[37]等都能够适应本地气候。加快本地优良资源、特色资源良种化进程是该区域核桃集约化种植技术研发的重要方向。

鉴于该区域以山地为主,土壤综合肥力普遍不高,劳动力短缺,因此要借鉴本地传统核桃栽培模式,摒弃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推行稀植高干型的集约化栽培模式,配合林下间作,在解决通风透光防病虫基础上,实现果材兼收和林下经济效益,提高单位面积收益。

猜你喜欢

集约化核桃基地
苏州吴中高新区构建集约化可视化平台 提升动态监管能力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论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与农户生计转型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秋季蔬菜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黄龙核桃
集约化育苗助推现代农业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
核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