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登台 以文化人
——临清市文化振兴的“乡土味儿”

2021-11-29中共临清市委宣传部姚晓楠顾薇

农业知识 2021年23期
关键词:胡同运河乡土

文/ 中共临清市委宣传部 姚晓楠 顾薇

“叫那胡儿不敢进犯,保叔王锦绣江山……”8月30日上午7点多,临清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上,一位六旬阿姨唱起京剧《状元媒》选段,虽未着戏服,伴奏的也都是一众票友自拉自弹,但表演却有板有眼,唱腔浑厚。不少“遛弯”的群众围拢了过来,前排的自带马扎拍腿打拍,后排的站着跟着哼唱。

临清市是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近年来,该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107处场所,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优势,推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足“乡土料”,使传统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今天出手干脆利落,比昨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要注意脚的走位。”临清市唐园镇瑶坡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场上,7名10岁左右的小学生在夕阳下练习“十路捶”,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肘捶”中的一个招式,教授他们的是肘捶第六代传承人薛子龙。“我们瑶坡村是肘捶的发源地,我们占据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前我们都是在家院里练习,地方小,人也少,现在好了,我们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给我们提供了广场。”

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原则。临清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科学识别人民群众中的“能工巧匠”“行家里手”,不断夯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群众基础,激励人民群众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薛子龙就是其中之一。肘捶距今有一百四十多年的传承历史,在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瑶坡村在做好“实践站—志愿服务—文化传承”三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非遗文化传承人的资源优势,面向广大农村学生、文化爱好者开展各类公益培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瑶坡村文明实践站的肘捶课堂只是本土文化入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一个缩影,松林镇的“书香课堂”、魏湾镇的“贡砖体验”、金郝庄镇的“金氏古筝”等10余处本土文化体验式课堂都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动本土特色文化创新性转变,传承式引领,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人才和固定的实践站(所)相结合,是临清市推动文明实践活动扎根基层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临清市还依托运河文化资源,创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内容渗透于城乡每个角落。

临清位于元代汇通河和明代大运河的交汇地,明清几百年的繁荣让临清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给这块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古建筑。2007年,临清在挖掘当地运河文化资源时,先行先试,创新开展了胡同游志愿服务活动。14年来,数十万人参与的胡同游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已成为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宣传形式。

“临清曾有古街巷200多条,现存170多条,今天我们逛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在这些胡同中还留存部分历史遗留……”8月20日,临清胡同游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讲解员刘英顺为来自济南的游客讲解临清胡同,游胡同全靠步行,一圈下来至少一个半小时,但疲劳并没有减弱游客的兴趣。临清胡同游志愿服务品牌将胡同文化、传统武术、社火、京剧、快书、饮食等各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元素进行融合串联,让运河文化在行走中“火”了起来。

临清市把“乡土味儿”深厚的优秀本土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抓手,从‘小切口’展示文化振兴‘大主题’,不断推动文明新风的传播,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设扎根到人民群众中去。近年来,临清市依托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按照“点线面”立体化布局,整合阵地资源,精心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树标杆、出亮点,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开展文化类文明实践活动600余次,“送理论”“送科技”“送健康”等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次,辐射群众20余万人,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胡同运河乡土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