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大主题在纪录片叙事话语中的隐性表达
——以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纪录片《2020·远岫人家》为例

2021-11-29何文旭

记者摇篮 2021年11期
关键词:隐性诗意纪录片

□何文旭

电视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的电视艺术形式。这种以真实为本质的创作需求,决定了新时期电视纪录片要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表达时代主题的文化使命。面对这一文化担当,作为纪录片声画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录片的叙事话语在发挥补充画面、扩充容量的作用时,可以通过描述、说理和抒情等表达手段,将宏大的时代主题融入故事化、情节化、情境化和细节化的叙事语境中,使之贴近生活,消弭与观众的距离感,从而起到良好的“加成效应”。而这种深入浅出、润物无声的隐性表达方式,往往会产生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制作播出了一部以脱贫攻坚为题材的两集电视纪录片《2020·远岫人家》,引发良好的社会反响。笔者作为该纪录片的总撰稿人,现以该片的叙事话语为例,探讨隐性表达方式对于宣传解读宏大主题的价值意义。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纪录片《2020·远岫人家》通过发生在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的9个小故事,记录了山区农民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摆脱贫困、追求小康梦想的奋斗经历,同时展现了扶贫干部践行使命、勇于担当的公仆情怀。为使脱贫攻坚这一宏大的时代主题融入观众内心,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该纪录片的叙事话语改变了以往严肃的面孔和高高在上的姿态,通过平民化的视角,以小见大,细中求精,使宏大主题真实可感,触动心弦。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2020·远岫人家》的叙事话语多处化显为隐,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和巨大成果融入每个表现对象的人生轨迹之中,让个人发展与社会变迁有机结合,从而引发人生体验的广泛共情。比如纪录片中有这样两个故事:一个是贫困农民宋相玉在政府产业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放养柞蚕,支撑家业;一个是残疾农民李德生得到小庭院经济补贴后买猪崽求致富,生活焕然一新。为凸显精准扶贫政策的显著成效,与之相应有这样两段解说词:“这条路,宋相玉已走过多年,他清楚记得每一步的高低起伏。自从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宋相玉得到了政府的产业扶贫补贴,这让他那打皱的日子渐渐舒展开来,也让他的放蚕之路走得安全而踏实。”“按照扶贫政策,李德生一家得到了3000元的小庭院经济养猪项目补贴,这让他们在交易的时候,心里有底,手上不慌。猪进门,百福臻。这充满人生智慧的民间俗语,将在李德生家里得以验证。”这种把大主题与小故事交织穿插相互印证的叙事方式,使主题的表达自然贴切、生动灵活,也使一个个小故事成为时代发展的鲜活注脚,力求营造出小区域大格局、新角度高品质的魅力与境界。在这些解说词中,脱贫、奋斗和坚守等大行动、大情怀被分解成一帧帧质朴而生动的生活细节,不但让主题宣传有了清晰的落脚点,也让平凡的日常生活在时代精神的观照下得以升华。可见,隐性的表达方式不仅没有使重大主题游离于生活之外,反而与现实生活合奏成和谐的主旋律。

当然,要实现对宏大主题的隐性表达,纪录片的叙事话语还可以对主题进行深度解读,通过寓理于事、寓情于境等手段,将精神主旨注入表现对象的日常生活之中,然后再借助充满情韵和寓意的解说,完成对主题的自然表达。《2020·远岫人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农民唐喜海双目失明,受益于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他住进了政府为他家新建的房子,改善了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在讲述唐喜海料理家务时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对于自己的新居,唐喜海还没有熟悉。那根习惯了泥泞和坚硬的盲杖,还不能摸准新生活的平实与温软。摸索、识别、适应、接受,是他今年必须完成的家务课题。柴火入灶,唐喜海等着豆腐熬出香味。香味,是越走越近的家,是一进家门时的感动与欣慰。”这段解说词没有在字面上对危房改造工作的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讲述,但通过对唐喜海不适应新居环境的描述,表现了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给贫困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新变化新气象。这样的隐性表达方式努力将事、理、情融为一炉,互为表里,表面似乎不动声色,实则处处追求落笔有意。在这虚实相生而又充满情感体验的叙事中,抽象与具象相合,无形与有形互化,不但能为日常生活的描述营造出时代高度、情感温度和思想深度,更能使宏大的主题有根有叶,有血有肉,充满烟火气息和人文气息。

其实,这种使生活图景与主题思想融为一体所形成的话语空间,就是文艺作品中常常追求并呈现的一种诗意境界。美国学者比尔·尼克尔斯对纪录片进行分类,其中一个类型就是“诗意型”纪录片。从当前的大众观赏需求中也不难发现,人们对纪录片的诗意特质往往产生更大的兴趣。因此,把宏大主题融入生活场景并对生活进行诗化的话语表达,可以提高纪录片的观赏性,并与观众达成情感共享。比如《2020·远岫人家》中有一段乡村振兴文艺宣传队下乡演出的镜头画面,现场气氛热烈,山村里的男女老少也跟着载歌载舞。和这段影像相配合的解说词是:“洋河镇乡村振兴文艺宣传队2020年的下乡入村系列演出进入高潮。脱贫,致富,分享,追求……这直抵人心的鼓弦说唱,安放着山里人的过往、现在与明天。有时,小孩子最能看清生活的真相。此时,这些山村的孩子,就察觉到了这个夜晚的表情与心绪。他们用自己的天性,表达着对生活的理解。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语言和歌声不足以抒怀的时候,这随性的舞蹈,就为人们所有的情感找到了出口和寄托。”这种富于诗意的隐性表达,不但能使宏大的主题与现实人生实现无缝对接和价值观共鸣,也能为观众营造一个充满想象和回味的诗意空间。

近年来,有温度又有高度的电视纪录片纷纷涌现,并且展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为时代发展的透视镜,塑造国家形象,传递中国声音,也成为新时期纪录片的重要使命。要想把中国故事写在大地上,把时代精神引向生活中,纪录片的叙事话语应该与影像语言共同承载起把握、解读和凸显宏大主题的时代担当,而隐性的表达方式无疑是使宏大主题落地生根并与观众同声相应的生动实践。

猜你喜欢

隐性诗意纪录片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被耽搁的诗意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