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斑样血管病合并溃疡的临床分析

2021-11-28王雷永李晓庆安世栋李世雨杨博华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利伐沙班化瘀通络

王雷永 李晓庆 安世栋 李世雨 杨博华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疮疡血管外科,北京 100010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周围血管科,北京 100700

青斑样血管病(livedoid vasculopathy,LV)是好发于青中年女性的非炎性、慢性反复发作的真皮内血管阻塞性皮肤病,以下肢远端皮肤瘀点、紫癜、坏死、水肿、疼痛性溃疡(多为虫蚀状)、网状青斑、瓷白色萎缩性瘢痕为主要临床表现[1]。本病多见皮肤科,部分下肢疼痛剧烈且小腿、足踝部溃疡久治不愈的患者于周围血管科寻求治疗。现对2017—2020年侍诊杨博华教授期间14例LV合并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中西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202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LV合并溃疡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皮肤科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2)临床资料完整;(3)中医辩证为舌质红,苔黄,脉滑数,久病者脉略沉细,临床辩证属湿热蕴结证。排除标准:(1)存在抗凝禁忌证;(2)既往有中药治疗史;(3)合并下肢动静脉疾病或淋巴回流障碍。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14例LV合并溃疡患者。临床表现:溃疡散在小腿、足踝周围及足背(多为虫蚀状),疼痛明显,行走受限,伴有疼痛,伴皮肤瘀点、紫癜、坏死、水肿、白色萎缩或色素沉着,部分存在网状青斑及毛细血管扩张。14例LV合并溃疡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1例;年龄19~52岁,平均(35.5±10.81)岁;病程3个月至7年。否认家族史,3例患者伴有下肢静脉曲张,既往无中药治疗史,无利伐沙班治疗禁忌证。入院前治疗经历复杂,部分患者曾采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方法,疗效不佳,溃疡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

1.2 治疗方法

14例LV合并溃疡患者的中医治则为清热利湿、化瘀通络,采用自拟四妙活血汤加减治疗,具体方药组成:苍术15 g、黄柏15 g、牛膝15 g、生薏米30 g、土茯苓30 g、丹皮15 g、赤芍20 g、炒王不留行10 g、鸡血藤20 g、生甘草10 g。热毒偏重者加用金银花20~30 g,紫花地丁10~15 g,蒲公英15 g,白花蛇舌草10~20 g等药物以清热解毒;血分热重者加用水牛角20 g、生地黄20 g、大青叶15 g、紫草20 g等药物以清血分热毒;湿邪偏重者加用茯苓30 g、泽泻20 g、车前子20 g、炒白术15 g等药物以健脾利湿;局部血瘀重、疼痛明显者选用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品,久病入络者酌加虫类药物以增强化瘀通络之功,如香附10 g、川芎15 g、元胡15 g、威灵仙20 g、地龙20 g、蜈蚣3 g等药物;局部创面破溃不愈者加用白芷10 g、桔梗10 g、皂角刺10 g等药物以托毒生肌。

若发生溃疡及局部皮损坏死,则采用溃疡油进行换药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利伐沙班口服抗凝治疗、每次10 mg,每天1次。患者疼痛等症状缓解后停用利伐沙班。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

2 结果

14例LV合并溃疡患者自治疗起始即给予每天利伐沙班10 mg抗凝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疗效显著,有效率为100%。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为9~28 d,平均(16.00±6.40)d,局部疼痛基本缓解;溃疡愈合时间为14~45 d,平均(27.14±9.83)d,溃疡基本愈合。治疗过程中利伐沙班应用总时间为14~35 d,平均(22.43±7.62)d,局部皮肤出现紫癜、红斑、坏死及疼痛缓解后停用利伐沙班;中药治疗时间21~63 d,平均(35.00±12.69)d,溃疡痂皮脱落、遗留色素沉着斑(呈线状或放射状分布)、象牙状白色萎缩瘢痕后停用中药。14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无泌尿系统、消化道等出血并发症。停药后随访时间为6~20个月,平均(12.29±4.18)个月,无患者复发。

3 讨论

LV属于血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皮肤微循环反复闭塞,根据其病理学特点又称为“阶段性透明性血管炎”,但并不存在真正的血管炎,其核心病理生理变化是真皮微静脉血栓形成,继而引起供血区域缺血坏死,疼痛明显,最终造成溃疡及不可逆的白色萎缩性瘢痕[2]。对于LV的治疗,国内外的研究多为临床个案报道,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报道;多采用抗凝治疗、血管扩张剂及免疫抑制等联合治疗方案,以达到缓解疼痛、控制皮损进展、促进溃疡愈合为目的;LV的病因可能与机体凝血功能障碍、纤维蛋白溶解障碍,最终血栓形成有关[3]。抗凝治疗是治疗LV的基本原则。一项系统评价指出,抗凝药物是治疗LV的第一常用药物,也是单药物治疗研究中报道最多的药物[4]。临床上,LV以慢性缺血性疼痛及顽固性溃疡为主,抗凝治疗可短时间内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5-6]。

在凝血级联过程中,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最终均可以激活Xa因子,进而导致凝血酶产生,因此,Xa因子是抗凝治疗的理想靶点。利伐沙班作为一种Xa因子直接抑制剂,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口服抗凝药物,广泛应用于静脉血栓疾病的治疗及预防,具有口服不易受食物影响、生物利用度好、安全性高、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等特点;与华法林、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等传统抗凝药物相比,患者更易于接受。Kerk等[6]将利伐沙班应用于3例LV患者的治疗,成功预防了皮肤缺血梗死及溃疡的发生,患者的剧烈疼痛感得以缓解,起效迅速且持续。有研究发现,LV患者采用每日口服利伐沙班10 mg或20 mg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减轻疼痛感,并促进皮肤溃疡愈合;口服药物患者的耐受性及依从性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防止溃疡反复发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7-8]。张阳等[9]采用利伐沙班治疗12例LV患者,治疗方案为每天口服利伐沙班10 mg,连续应用12周,所有患者的皮疹逐渐消退,萎缩性瘢痕减轻,色素沉着减轻,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降低,提示利伐沙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感。Weishaupt等[5]通过RILIVA研究认为利伐沙班适用于治疗LV,可有效改善溃疡、红斑等临床症状,控制活动性病变且不需要镇痛剂来缓解疼痛;每天口服利伐沙班10 mg即可起到快速缓解缺血性疼痛的作用[10]。本研究中,14例LV患者的利伐沙班应用剂量为每天10 mg,疼痛缓解时间为用药后9~28 d,利伐沙班应用总时间为14~35 d,同时内服清热利湿、化瘀通络的中药,临床疼痛症状缓解更迅速,效果确切,药物应用时间缩短。有研究发现,利伐沙班应用后1~4周可迅速缓解严重疼痛,应用后1~8周内溃疡开始上皮化[6,11],皮肤紫癜、红斑、坏死及疼痛缓解等临床症状得以控制及缓解,说明抗凝治疗后局部皮肤微循环再通,LV活动性病变得以稳定及控制,溃疡向愈合趋势转变,故选择在上述症状得以缓解及控制的情况下停用利伐沙班,减少了用药时间,并降低了治疗费用。对久治不愈的LV合并溃疡患者行抗凝治疗可改善局部皮肤微循环,改善疼痛症状及预防活动性病变血栓形成,进而防止局部症状反复发作及进展,控制皮肤缺血坏死、水肿等。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中药的应用更有助于改善全身及局部气血运行,促进溃疡愈合。

对于LV,中医古籍中无明确系统描述,有研究认为本病属于“脉痹”范畴[12]。《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夏遇此者为脉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有研究认为脉痹的病因病机是正气亏虚,肺脾、肾三脏虚弱,卫外不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阻脉络,久蕴化热,蕴而成毒,内舍于脏腑,致脏腑功能失调,且外达肌肤肢体末端,气血阴阳失调,阳络损伤则致皮肤破溃,局部肿胀疼痛,出现结痂、脱屑等[13]。有研究认为LV病在血脉,常因湿热下注、瘀阻血脉而见肿胀,局部气血运行不畅而发青或出现紫斑,瘀阻经络不通而痛,伴疼痛,瘀毒日久则发溃疡、坏死等[14]。本研究认为本病由湿、热、瘀、毒等致病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夏重冬轻。多因外感湿热或寒湿之邪,湿邪阻滞,脉络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血瘀湿热蕴结成毒,湿热毒邪外达皮肤出现皮疹、紫癜、水肿、疼痛等症状,局部气血瘀滞、脉络不通,渐至肉腐血败而出现溃疡。

关于LV的治疗,中医类研究多为个案报道或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李凯等[15]对12例L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坏死期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疼痛剧烈者加五灵脂及延胡索;对于溃疡期患者,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配以温阳生肌之法,应用自拟方温阳生肌汤加减;结果显示,活血化瘀联合温阳生肌法为中医治疗LV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能明显降低复发率,疗效确切。闫雨荷等[16]以四妙勇安汤为主方治疗白色萎缩患者,辨证属毒热壅盛者,取得良好疗效。杨光艳等[17]采用四妙散加味佐以凉血之品治疗白色萎缩,疗效显著。姜振等[18]认为病初以邪实为主,表现为湿热下注证,病久热象渐退,以血瘀脉络为主;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用四妙勇安汤和四妙散相合而成的八妙汤加减,可控制皮损发展,促进溃疡愈合。

本研究中,根据临床症状及舌脉,14例LV患者的临床辩证均为湿热蕴结证,外感湿热或寒湿,湿邪下注,而见水肿;湿热蕴结,脉络瘀阻,蕴而化毒外达肌肤而见皮疹、紫癜;脉络瘀滞不痛而见疼痛;气血瘀滞,肉腐血败而出现溃疡,故治疗均从湿热瘀毒入手。本研究对LV合并溃疡在前期抗凝的同时配合具有清热利湿、化瘀通络功效的自拟四妙活血汤为主方进行加减治疗。四妙活血汤由四妙丸、犀角地黄汤加减而成,方中黄柏苦寒,寒以胜热,苦以燥湿,且善除下焦之湿热;苍术苦温,健脾燥湿;牛膝活血通经络,补肝肾,强筋骨,且引药直达下焦;薏苡仁甘平,祛湿热而利筋络;赤芍和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以消斑;土茯苓,利湿祛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王不留行活血通经,消肿止痛;鸡血藤祛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利湿、化瘀通络之功。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酌加清热凉血、利水渗湿、化瘀通络止痛、托里透脓生肌之品,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清热利湿、化瘀通络的中药结合利伐沙班抗凝药物治疗LV合并溃疡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起效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利伐沙班化瘀通络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对房颤合并冠心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的疗效观察
滋阴养血通络贴对痛风肾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
利伐沙班治疗肺栓塞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活络骨康丸联合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35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研究
通络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
化瘀利水方治疗创伤后肢体肿胀18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