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维度与价值

2021-11-28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林县红旗渠思政

李 宁

(山东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6659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当代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帮助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1]重要使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经济社会提供思想素质高、理论功底深、技能实践强的社会主义人才。所以,思政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秉持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和铸魂育人的时代使命,为经济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同样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实际效果与党中央提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少数大学生学习独立意识弱化、生活依赖性较强、铺张浪费明显、追求奢贵品牌、攀比现象、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等问题仍然存在,这是思政课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怎么为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可能。在新时代,应大力弘扬和继承红旗渠精神,让它在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生活中发挥时代价值并给予青年大学生现实启示,鞭策他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一、红旗渠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维度

(一)方向维度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也是核心课程。它对于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思政课教师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灵魂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2]。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遵守社会行为准则,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注意的是红旗渠精神融入的方向维度,这是授课的大前提,没有这个大前提,思政课就将失去意义,所以红旗渠精神融入思政课要坚持社会主义大学的政治立场。习近平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所以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个大前提,要紧紧围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的正确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认识到集体主义的重要性、认识到爱国主义的自主性,自觉地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跟党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红旗渠精神以案例融入,以优美的语言和动人的故事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启发学生。把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党的领导核心讲清楚,把红旗渠修建的前因后果讲清楚,把红旗渠修建中民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讲清楚。让他们认识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领导,让他们认识到党修建红旗渠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典范,让他们认识到修渠中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党、爱人民,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坚定他们的理性信念。

(二)实践维度

虽说理论灌输法是被普遍适用的,但是要注意具体条件下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忌讳“一言堂、一刀切、我说你听,我说你写”的僵化模式,这样会影响教育传播方式的有效性和课堂传输的亲和力。所以思政课教师不能只讲红旗渠精神的理论知识,不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系统阐述红旗渠精神,讲述红旗渠精神不仅要高大上,更要接地气,否则,只会让红旗渠精神脱离现实,不能深入学生内心。所以教育者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要求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帮助受教育者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达到更加深刻的认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从而根据理论并通过实践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彻底的理解事物本质,从而帮助受教育者认识客观世界并改造主观世界。思政课可以采取体验式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去实地参观红旗渠精神纪念馆,去实地走一走那一段段承载历史的渠道,亲身感悟修渠的艰辛,感悟峥嵘岁月里林县人民的伟大壮举,进行一场体验式思政课教学。实践教学是可行、可操作的。但是要注意社会实践要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避免社会实践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这样会影响社会实践的教育教学效果,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输。

二、红旗渠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

(一)发挥正向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代和重要推动力,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高校应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网络普遍化、思想多样化发展迅猛,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少数大学生在理想信念、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出现了学习独立意识弱化、生活依赖性较强、铺张浪费明显、追求奢贵品牌、攀比现象、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等问题,弘扬红旗渠精神和挖掘红旗渠精神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对于解决少数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作用,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他们艰苦创业和奉献社会的热情,培养他们自立更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人民服务。

(二)传播中国故事,坚定大学生政治信仰

习近平强调:“中国故事最精彩的主题,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4]高校应以红旗渠精神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涌现的一大批党员模范和先进劳模将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素材。通过讲述先进党员和先进劳模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讲述修渠时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讲述修渠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运用发挥。对于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提供了素材和资源,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和进行,通过优美的描述、真实的故事、生动的形象才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必将引起青年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坚定四个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对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人民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起到了应有的传播和弘扬效果。

(三)播撒梦的种子,激励大学生追逐梦想

人总是要有理想的,没有了理想,就失去了奋斗目标,就会停滞不前,失去动力。青年大学生理应树立远大理想抱负,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去实践,去拼搏,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但少数大学生由于受社会风气和网络环境的影响,痴迷于网络直播,不想脚踏实地的工作,总想着一夜暴富,生活上得过且过,沦为啃老一族,丧失了青年一代的激情和活力,从而一步步走向堕落,遗憾收场。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大学生在大学中树立远大理想,通过自身努力,激励大学生实现梦想显得尤为重要。

红旗渠精神是梦想成真的生动典范,对于实现青年大学生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红旗渠的修建成功是林县人民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真实案例,解决了千百年来缺水的难题,这是林县人民千年的梦想,也是千年的期盼。红旗渠的修建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告诉大学生只要敢想敢干,多大的梦想都有可能实现。同时也告诉青年大学生梦想是需要树立的,有了梦想才有了奋斗方向。伟大的变革需要伟大的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青年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理想,自觉将个人理想和中国梦紧密相连,脚踏实地,兢兢业业,通过实现个人理想促进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同时在追逐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弘扬红旗渠精神,犹如大江大浪中的灯塔一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将指引着青年大学生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前行,必将发挥巨大的思想引领作用。

三、红旗渠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启示

(一)践行初心为人民

红旗渠的修建初衷就是林县县委为解决林县数十万群众吃水用水问题而开展的一项民生建设,它的初衷是为了人民,为了实现林县人民千百年来的夙愿,解决千百年来林县人民的水难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在当时的林县,林县县委的初心就是为林县人民谋得生存之水,林县县委的使命就是林县发展谋得长远之路。这充分说明了红旗渠修建是为了谁这个问题,为了人民,不是为了官员的个人功绩。在修渠过程中,林县县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借助人民群众的磅礴之力,才得以修建成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林县县委班子成员冲在修渠一线,身先士卒,与群众打成一片,是牢牢依靠人民的典例。如此这般,林县人民才能坚定跟党走,永远听党话,投身于伟大的工程建设中,任劳任怨,因为他们深知修渠是为了林县人民,得益的也是林县人民。因此,林县县委的修渠动员工作才可以顺利开展,才能完成浩大的红旗渠工程。

红旗渠的修建是林县县委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典范,是新时代青年学习和借鉴的榜样。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亲历者和践行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将人民群众放在心头,牢记初心使命,团结人民群众,深入人民群众。习近平强调:“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5]这句话掷地有声,诠释了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与人民心心相印,同人民共甘苦,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有梦想、有追求的青年。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在以后的学生和工作生活中,要学会依靠人民,要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心上,这样才能心有人民不畏艰险,在青春奋斗中依靠人民实现自己的梦想,才能勇担时代和民族重任。

(二)创新创造抓机遇

红旗渠工程建设的初期,就面临着严峻考验,缺少技术人员,缺少技术装备成为了红旗渠工程开展的技术难点,无疑加大了红旗渠修建的难度。可想而知,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没有充足的技术人员、完备的技术装备条件下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如修蜀道般棘手。但敢于创新创业的林县人民并没有被吓倒,没有技术人员,就边学边实践,边实践边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缺少完备的技术设备,就用身边的物品创新创造,缺少放线仪器和测量仪器,就用洗脸盆放线和测水准。修建桃园渡槽,指挥部只能提供木料1000根,但经过测量,搭建渡槽需至少3000根木料,木料供应远远不足。施工员们反复琢磨木料节省办法,大胆创新,利用“立木顶千斤”的原理,将双梁搭架改成通梁搭架,因地制宜,用石头代替顶梁柱,减少了木质肋条使用,既节省了木料,又保证了渡槽的安全性。没有起重机械,就发明创造了土吊车,土吊车的广泛使用既满足了工程需要,又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修渠效率。因此土吊车也成为了红旗渠工地广泛使用的工具之一。创新创造的例子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屡见不鲜,而正是林县人民敢于创新、敢于创造的精神品质使得他们的创新创造方法或物品成为了红旗渠修渠民工的得力助手。

习近平指出:“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3]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更是中华民族深沉的内在禀赋。中华民族从不缺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之人,四大发明的创造推动着世界文明、历史的不断发展,高铁技术的创新创造使得我国高铁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等等这些发明创造无不显示着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彰显了中国人民创新创造的内在禀赋。青年大学生是最具有活力的主体,富有想象力和创新创业激情,理应在国家创新创业的大江大潮中,争做新时代弄潮儿。习近平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6]这就要求青年大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敢于创新,敢于创造,将自己的创新创造想法付诸于行动,不要怕失败,要敢于面对失败,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三)追逐梦想誓攀登

红旗渠的成功修建实际上是林县人民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生动写照,是在极其艰苦的时代下进行的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修建。“贫困促成了林县人的勤劳与自强;灾荒养成了林县人的节俭与坚韧;苦难酿成了林县人的宽容与善良;险恶铸就了林县人的勇敢与执著。”[7]林县人民在客观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内在品质在修渠中起到了重要做用,再加上每一个修渠民工心中怀有梦想,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在施工条件恶劣的背景下,硬是在太行山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县,创造了水利工程修建的人间奇迹。正是他们心怀梦想,才能啃下青年洞、鸻鹉崖、石子山、老虎嘴等这样的极危工程,才能不断克服艰难险阻。一个艰苦的客观环境,一群富有梦想的山区人民,正是心中怀有梦想,才能消弭艰苦环境的影响,继续前行,不断奋斗。

青年一代有青年一代的梦想,青年一代有青年一代的历史际遇。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都需要青年大学生去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广大青年大学生需要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党和国家边疆建设的项目上去。矢志艰苦奋斗,立足本职岗位,深深扎根基层,在基层的锻炼中检验自己的本领,锤炼艰苦奋斗的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放飞自己的梦想,在艰苦奋斗中不断书写自己的人生华丽乐章。

三、结语

伟大的时代召唤伟大的精神,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它将化成一种精神食粮,鼓舞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的“新红旗渠人”追逐梦想,并将他们凝聚成庞大的中国力量,实现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代,应继续弘扬和传承红旗渠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勇于创新、善于创造,要艰苦奋斗、追逐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猜你喜欢

林县红旗渠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思政课“需求侧”
弘扬红旗渠精神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红旗渠的“难”
把红旗渠精神这杆旗扛起来传承好
拍摄电视剧《红旗渠》就是要让当代人不忘初心
《红旗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