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牌塑造视域下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价值与路径*

2021-11-28宁茜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36期
关键词:视域师资实效性

文/宁茜(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结构、驱动及增速等发生转变,我国的人才需求总量与结构也相应出现变化,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与供求矛盾也在演化。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育体系也必须加速转型和改革,以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和创业领域的人才需求,从而为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毫无疑义,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育存在数量多、但质量仍待提升的客观现实,技术型、专业化、高精尖的优质人才较为稀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如何探索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成为当前各类高校普遍关注的核心课题,并引发了高校各类人才培育方式的探索与创新,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和范式。不可否认,校企合作联合培育创新人才是一种科学性高、可行性强、持续性好的联合培育人才模式。但由于我国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起步晚,校企合作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培训体系中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且现有实践多聚焦于学生到企业实习学习相关操作,缺乏系统性、科学化、针对性的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模式。因此,塑造校企合作人才培育品牌效应,既是丰富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相关研究,同时也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模式的广泛应用有着极强的示范意义,利于我国人才培育模式变革的加速。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品牌塑造的研究视域,重点探究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价值和路径,以期对我国创新人才的培育提供新思路、新方向、新举措。

二、品牌塑造视域下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价值

理顺品牌塑造视域下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价值,才能真正从本质上理解校企合作人才培育的根本性逻辑,才能真正科学、精准、高效的探索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路径。如前所述,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是适应人才培育基本现状、遵循人才培育客观规律、满足人才培育市场需求的必然举措与有益探索。品牌塑造视域下,打造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价值在于实现理论培养与实操培育相结合、推动学科教学和实践锻炼相融合、探索科研创新与商业应用相衔接,从而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育的品牌效应,进而提升人才培育针对性,提高人才培育实效性,提振人才培育实用性。具体分析如下。

(一)实现理论培养与实操培育相结合,提升人才培育针对性

实现理论培养与实操培育相结合,提升人才培育针对性,这是品牌塑造视域下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首要价值。长期以来,传统高等教育普遍侧重理论教学,突出强化和训练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理论分析水平及理论推理思维,学生在理论方面的素养相对较高,但在专业实操水平和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严重的不足,故而造成了许多大学生难以适应工作环境,难以应对工作过程中的实操环节,最终被诟病为“眼高手低”。在品牌塑造的视域下,高校与企业强强联合,以塑造校企联合培育人才品牌为目标,将学校的理论教学优势与企业的实操培育条件相结合,这是实现大学生理论学习与实操培育“两手抓,两手硬”的最佳路径,从而为提升人才的综合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为社会培养出懂理论、熟实操、爱创新、敢担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加速我国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构建与培育。

(二)推动学科教学和实践锻炼相融合,提高人才培育实效性

推动学科教学和实践锻炼相融合,提高人才培育实效性,这是品牌塑造视域下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核心价值。在高等教学体系中,学科教学存在专业性过高而趣味性不足,实效性与时效性双低的被动局面,具体表现为:第一,学科教学过于理论化,许多知识要点缺乏对实践操作的指导作用,且由于许多理论的应用假设条件过多,在实践操作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实践环境;第二,许多学科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更新速度不足,从而使得许多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不高,这是学科教育普遍面临的教学困境。如何真正的提高学校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和时效性,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是一项科学、高效、可行的路径。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引入企业教学培训资源,能有效地推动教学模式的优化,尤其是可以全面借鉴优质企业内部的人才再培训体系,从而有效地实现对高等教育人才培育实践锻炼环节的有效补充,并充分借助目前国家搭建的各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平台,全力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探索科研创新与商业应用相衔接,提振人才培育实用性

探索科研创新与商业应用相衔接,提振人才培育实用性,这是品牌塑造视域下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价值。不可否认,高校是科研创新、技术发明的重要摇篮和来源,但由于高校往往不以盈利为目标,故而其在技术转化领域表现平平。如何提升高校科研创新的应用效能和效率,成为目前各类高校普遍关注的核心课题之一。目前,高校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就是为了提高高校科研创新的商业应用水平,但这些举措都离不开校企合作。在相应的技术应用上,企业能给予高校师生更好、更高展现自己的舞台,从而更好的激发师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探索科研创新与商业应用相连接,提振人才培育的实用性,是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方面。

三、品牌塑造视域下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路径

基于前文的理论分析,结合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基本实践和特征,在品牌塑造视域下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必须以构建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优化模式设计为支撑、以保障师资配置为保障,具体包括构建人性化的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制度体系、搭建可执行的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组建立体式的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师资队伍,最终实现校企合作实效性的持续提升,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一)立足制度建设,构建人性化的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制度体系

以构建制度建设为基础,这是品牌塑造视域下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性路径,其核心内容是构建人性化的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制度体系。第一,以制度形式明确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中的责任与义务,明晰教学主体责任,权责利统一,确保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权责分明,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机构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第二,以制度形式构建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实施监督制度,约束高校与企业的教学育人行为,同时加强对校企联合培育的责任落实督导,强化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方案的执行力度,将各项优秀的校企联合人才培育举措落到实处。第三,以制度形式确立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绩效评价体系,推动绩效评价的公开化、透明化、公平化、科学化,激发各方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校企联合培育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四,要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奖励处罚举措,塑造榜样,塑造品牌,发挥榜样作用,形成具有影响力、号召力的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品牌,凸显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为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聚焦模式设计,搭建可执行的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

以优化模式设计为支撑,这是品牌塑造视域下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关键路径,其核心内容是搭建可执行的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要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科学的制定校企联合培养方案,明确教学内容和任务,合理、科学、高效的分配教学模块,同时相对应地确立教学评价标准,让学校的教师队伍和企业的导师团队有明确的方向引导与目标指引。其次,要引导学校和企业双方师资力量的融合交流,确保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模式在实践中能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相互赋能,真正实现“1+1>2”,避免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沦为形式。再次,立足学校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量人才培育的客观条件,培育必要的软硬件环境,全面构建切实可行、高效稳健、可持续的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模式。

(三)注重师资配备,组建立体式的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师资队伍

以保障师资配置为基础,这是品牌塑造视域下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补充性路径,其核心内容是组建立体式的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师资队伍。一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必须择优选择校企联合培育人才队伍,要将学校最优质的师资和企业最资深的导师选入校企联合培育人才的师资队伍中来,确保校企联合培育的师资力量不仅数量足,而且质量高。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属于新的教学模式,因此要注重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师资,重点选择一批愿意干、能够干、敢于干的创新教学师资队伍,从而为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化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与此同时,学校和企业都要注重对师资力量的再培训和绩效考核,要对师资教学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并引入学生评价内容和反馈,真正为优化校企联合人才培育探索出一条可行性高、实效性强、可持续的新路径。总而言之,在校企联合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应该配备不同层级、不同知识结构的立体式师资队伍,既确保学生能学到基础知识,同时也确保校企合作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研究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是适应人才培育基本现状、遵循人才培育客观规律、满足人才培育市场需求的必然举措与有益探索。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人才市场供需矛盾由人才供应总量不足向人才供应结构失衡转变,因此加速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是有效解决人才供应结构失衡的重要举措。在品牌塑造视域下,打造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价值在于实现理论培养与实操培育相结合、推动学科教学和实践锻炼相融合、探索科研创新与商业应用相衔接,从而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育的品牌效应,进而提升人才培育针对性、提高人才培育实效性、提振人才培育实用性。在此背景下,在品牌塑造视域下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必须以构建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优化模式设计为支撑、以保障师资配置为保障,最终实现校企合作实效性的持续提升,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视域师资实效性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探究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