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电视文化类节目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
——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

2021-11-28陈国东安健鑫

品牌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类节目电视节目

文/陈国东 安健鑫

(1.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2.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融媒体中心)

当前,在电视荧屏上接连出现十多档风格类型相似的电视文化类节目,从早期的《百家讲坛》到各个省级卫视相继推出的《最爱中国字》《中国好诗词》《成语英雄》等节目,央视在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后,又紧接着推出了《中国成语大会》节目,之后央视在2016年又推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这些电视文化类节目给严重的跟风和模仿的电视制作环境带了借鉴和启发。

电视文化类节目想要继续保持其传播发展价值,就不光只是形式上创新,而应由内而外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创新延续,让节目的营销传播得到延长。

一、电视文化类节目概念的界定

国内外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界定多种多样,我们以张海潮先生所著的《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一书中对广播电视节目做出的分类标准为例,将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大致分为新闻、教育、娱乐、服务四大类,并且对每一大类做了许多次级分类。

对电视文化类节目概念有明晰的界定,必须要从社教类节目和娱乐类节目的概念上去研究阐述。

总之,电视文化类节目主要还是以社会教育、文化教育为最终目的,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运用多元化的电视表现形式和手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元素,同时兼有社会教育与娱乐大众的作用,再通过游戏、益智、比赛 等方式,来吸引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提升文化水平,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二、从“诗词”到《中国诗词大会》

(一)诗词: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载体

什么是诗词?诗词是一种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反映当下社会生活或抒发作者情感的文学体裁。中国的传统诗词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艺术,是反映中国古代的社会人文和思想精神的一类史籍,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符号象征。

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体现了艺术之美。古代的诗词是与古代的音乐相互搭配的,诗词就如同现代流行歌曲中的歌词一样,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要具有符合音乐搭配的属性,体现在歌词的节奏、对仗、音律上等,不论是以前的诗词还是现在的歌词,都要使其具有音乐表现性和艺术性。

中国传统诗词的文化体现了意境之美。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是于艺术之美的基础上,在对诗词的意境之美进行表现。意境之美其实是诗人对古代社会生活现状的客观反映,融合诗人对大自然的体验和感悟等。例如《使至塞上》诗句里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中诗句中的“直”和“圆”字,描写了诗词对大漠边疆的广阔美丽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出塞中那种离别寂寥的情感,大漠边疆的景象和诗人心中复杂的感情融和,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意境之美。

中国传统诗词文化还包含着古人的思想精华,主要通过现实生活、人物情感、社会背景的感悟等方面来体现。中国传统诗词带给我们的不光是审美趣味和文化滋养,更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文化强国战略促进传统文化的复兴

我们从近年来相继推出颁布的各项关于文化的政策和通知中看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文艺创作过程中的侧重点,也是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首先,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发扬发展社会主义的文艺宣传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就需要在文艺宣传中去发扬光大。《中国诗词大会》的出现是符合规律性的,通过诗词文化和广播电视节目的互相融合,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关于诗词的比赛,更是对于诗词、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概述。

其次,在国家对文艺工作重视程度的影响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革新也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类节目,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一份力量。近年来,央视和各个地方卫视推出了许多电视文化类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见字如面》《一站到底》《一路书香》等节目,都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提供了源源不断地动力。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累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文化精髓代表了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使我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能够茁壮成长。《中国诗词大会》是电视文化类节目革新的代表,从节目的收视火爆和备受追捧下,变成了由一档电视文化类节目到一种文化传播现象的思考和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和渴望。

(三)中国诗词文化的节目呈现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经过前三季的打磨,创作者对整体逻辑架构、风格定位、剪辑节奏已变得越发明晰。

因此,第四季没有对前一季模式进行颠覆式改变,而是选择保留了已被观众熟悉和认可的基础环节,但在细节上进行了创作微调和优化升级。节目主要还是从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各个方面来表现,通过主持人与参与者、评委嘉宾与参与者、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出了一场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交流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诗词的电视呈现:

内容:从诗词到文化

《中国诗词大会》将古典诗词从书本中拿到了电视节目的舞台上,是中国传统诗词的一次大胆创新,让诗词在电视荧屏上进行电视化的表现,成为节目最大的看点。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的片头,开场配以画卷卷轴与现代科学技术等手段给人全新的视觉体验,卷轴展开的过程中穿插呈现描绘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诗句在其中,给观众更好地展现了古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结构:搭建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

中国是一个离不开诗词的国家。中国与传统诗词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诗词诗歌在古时也有很重要的启发和教育意义。“诗言志”,诗词无论是描写景物和事物,还是抒发创作者的情感,无论是什么流派的诗词和诗歌,说到底就是创作者为了抒发个人的情怀、情绪、志向、意愿等。

正所谓“诗书传家久,礼义济世长”。中国传统诗词的教育和教化的作用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优秀的中国传统诗词都是用最形象、最有特点、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表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学习中国诗词是有助于净化心灵的一种方式。

(四)意义:情感与价值的共鸣

从古到今,诗词的创作者们扎根于尘世间与民众交流,用诗人对待事物的认知和看法去表现民众之中所共有的感情和价值取向。《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在诗词竞赛的基础上,用最大力度去体现和表达中国传统诗词的感情和价值,主要从两个层面去开展:第一是《中国诗词大会》参与者本身的自我理解和讲述上,第二是《中国诗词大会》专家评委老师从诗词的各个方面联系传统文化去解析讲解。

第一,节目的参与者们都是通过节目组的层层筛选,每一位都具有一定的诗词底蕴和诗词素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和看法,把节目作为一个媒介平台,给参与者一次上台的机会,能够去展示和表达自己。

第二,节目中的专家评委老师可以作为诗词评析权威,他们用专业深厚的诗词底蕴给节目受众讲述诗词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故事,并把诗词与现代社会生活相联系,用现代的思想理念来全面讲解诗词对社会的影响作用。

近些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新思想的碰撞交流中,以前的诗词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情境下,现代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和信心也会被唤醒,这也成为重新塑造文化的凝聚力。

三、《中国诗词大会》的电视化表现与媒体传播

(一)中国诗词的电视化表现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视觉语言的呈现表达要做到大气而不失细节,抽象的主题内容用具体形象来表现。

例如大会节目开始搭配的画卷卷轴、3D视觉技术的体验等让人耳目一新,一幅极具特色的古典画轴慢慢滚动打开,桃树和柳树附着浓浓的春天色彩出现而来,引出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伴同着满屏幕的桃花花瓣儿尽收观众眼底;夏意渐入,画面转向璀璨的星空衬托着银色的月亮,随即在水面上浮现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画面转换,在巍峨泛红的山峰上秋意正浓,映入眼帘的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梅花盛开,寒冬将至的路边显现出“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在色彩的运用上都是以蓝紫色的色调为主,蓝紫色的都是属于冷色系,代表了严肃、紧张的节目表现风格。选择冷色调运用是很巧妙的引导观众对节目情绪的管控,参与者们在回答题时是冷色调,表现了节目的严肃和严谨;节目转换到百人团参与者的答题情况时,答题的一小节暂时结束,节目转换成暖色调,使参与者和观众都得以放松。暖色调与冷色调的对比是节目调节视觉感受的手段。

在进程中音乐多数运用的中国风格的音乐,用于节目的时空表达和事物情境表现,视觉语言色彩配合着背景、音响、道具、舞美等方面的运用。大会节目开头的音乐也是采用中国风格的音乐,突显出大会节目的气质,中国风格的音乐穿插在节目里面给人们带来独特的韵味体验。

(二)电视媒体与网络视频的联动传播

目前,随着中国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互联网视频网站正逐渐成为能够和电视媒体竞争的视频影像传播渠道。在2019年2月1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决赛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收视率达1.5%,冲入同时段上星排名第1位。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是用诗词、诗歌为媒介,为广大人民群众抒发情怀,为中国新时代而高歌,表现了人们心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情,在节目的表现形式中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传统诗词文化的厚度。

四、对《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现象的思考与启示

(一)对《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思考

我们对《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热播这一现象应是值得认可的,由节目引发出的社会热点和关注,体现出当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逐步增加,表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积极和参与。

一方面,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中国古代诗词文字简洁优美,诗词类型较多,其中描写国家、家庭、古代生活情感的诗词是最为重要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很容易激发个人感情,促进人们的思考,引发民众的情感共鸣。节目其实就是运用了多元素的现代技术来表现诗词的魅力,灯光、舞美、古风音乐、3D动画等视听技术,更好的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了大会节目的播出效果颇受好评,引发了社会大众的讨论,但是我们在中国精神文明建设中还是需要全力以赴,如今的社会生活中还是存在有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一些现象等问题。我们要一如既往的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构建,通过各种手段来给大众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发扬传承。

(二)电视节目创新的本土化

近年来,电视节目制作由原先的节目引进、消费明星、娱乐为主的节目制作形式,逐渐转变成了开创制作出具有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精品节目。国家在推动广播电视节的创新上也加大力度,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创新结合的关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互联网的最新技术手段,创造出具有中国风格的电视节目,让人们在收看电视节目的同时,体验革新技术的优越性,从电视节目的观看者转变成电视节目参与互动者。同时可以借鉴春晚的播出方式,实现网络直播和电视直播同时进行,受众在观看途径上也有更多的选择,在直播时把最新的3D虚拟影像等技术运用在节目表现中,能够拉近受众对节目的参与度,在参与节目进程的同时更好的学习和了解诗词及其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让节目具有持久生命力。

(三)快节奏社会生活的诗与远方

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以“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时代内涵,培育新时代下的新文化”为宗旨,努力去把文化普及做到实处,一档电视文化类节目所想体现的思想,代表着价值观与引导力,节目组在主张什么,想要引导受众注意到什么,都体现出节目制作者们的敏锐嗅觉。《中国诗词大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把一些晦涩难懂的诗词推给大众,追求一种冷门、偏门的高规格,更多的是为了唤醒人们心中对于文化、对于诗词的记忆,强调的是大众老百姓的诗与远方。

五、结语

《中国诗词大会》一路走来,无论是在创意、革新、思想意识方面,还是在当下时代与时俱进方面,已经找到了与公众有效的沟通和表达方法,让人们在诗词诗歌中找到文化的根脉,完成认知自我的一个过程。节目专家对诗词背后文化的评析讲解,将诗词恢复到壮伟的背景之中,让人们认识到诗词诗歌背后的沉重历史感和对先辈的敬畏。节目背后的创作者们一直在做他们想做和他们力所能及的事,《中国诗词大会》原本的初心还存在,它依然是一个赤心满满的优秀节目作品。

猜你喜欢

中国诗词大会类节目电视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背后
“中国诗词大会”唤醒民族精神
不喜欢胖的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掀起诗词狂欢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省级卫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发展的困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