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IM技术的乡村振兴空间布局规划适宜性评价*

2021-11-28刘易鹏王伯春吴佳露何林欣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空间布局规划建设

文/刘易鹏 王伯春 吴佳露 何林欣(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从我国全域的范围来看,由于城市扩张和村庄合并等原因,加上农村建设存在选址随意、侵占耕地面积、建设不合规等突出问题,使得农村空间面临建设标准不一、交通安全欠缺、土地利用失调、监管信息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对村庄发展方式转型的对策有进一步明确,农村的现行很多规划方案一味走传统的规划设计流程,农村的大量资源没有真正得到合理的配置与充分利用。要想达到在乡村空间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避免资源浪费、兼顾公平效率的目的,无疑需要探索更优的规划路径和方法,而运用 BIM技术构建一个包括房屋、道路、景观、设施等所有专业的综合性参数化模型,能进一步整合改善规划相关的信息,实现准确全面落实乡村振兴的目标。

一、乡村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

(一)空间建设

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土地空间布局混乱,设计标准不统一。在乡村空间布局规划过程中,通常采用的设计比例尺一般是1:1000,这种规划设计标准精确性不错,但实际的乡村土地在整体规划的过程中大多所采用的已经是1:10000的比例尺,这说明乡村空间布局的设计精确度还是不够,在实际进行设计规划时布局精确性仍然无法实现有效的把握。

通过传统手段建设乡村的协同难度大,无法实时修改校对。在设计阶段,利用平面绘图不能通过各三维角度观察土地及建筑物的内外部视觉效果,周围的环境情况也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模拟融合。在地势多变的农村丘陵山地中,只能借助其他方式测算土方,保障不了土方控制和建设进程。

在实际乡村建设过程中,传统绘制方法是各专业绘制各自图纸,在协同作业时无法进行实时的补充修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校对统一各图纸。

(二)振兴改造

在乡村振兴改造过程中,交通及其环境仍存在规划不合理、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

首先,国内现在虽已基本实现村村通,但依然存在空间利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部分乡村道路铺设简单,有明显的偷工减料,质量堪忧,甚至出现路基坍塌等现象;其次是较少设置驾驶提醒标志,通往村庄的道路大多在原土路上简单铺设而成,易发生交通事故;不是所有车辆都能进入“村村通”公路,限宽2.1米,中大型车辆无法进入,影响生产资料的运输;道路建设好后缺少维护与监管,即使是给人们带来便捷生活的道路也可能会成为障碍。

乡村土地利用失去平衡,荒废化特别严重。过去的城镇化发展使得大部分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老弱化,不足以支撑起农村行业的发展。虽然人口外流并不意味着社会福利体系减少,但农村用地荒废现象愈演愈烈,还有不少地区的土地耕作条件和流转渠道差,耕地种植指数不断降低。加上乡村土地的粗放经营、盲目开垦、过度砍伐等人为的破坏现象凸显,土地市场缺失足够有效的管制使土地资产难以盘活,加速土地荒漠化的扩张。

(三)实施管理

在乡村实施管理过程中,地区科技及配套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乡村管理信息化水平、信息流动性与传递性普遍较低,大多地区经济相对薄弱,政府机关的实地管理难度大。

同时,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不能使各个方面都兼顾到,在部分乡村建设时显得捉襟见肘,能力有限。缺少一个能够打造多方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乡村规划管理阶段的整体把握有待提高。

以往的乡村建设中规划混乱,乡村建设好后没有对其进行综合性管理。最直观的问题是乡村先建后规划,缺少监管和引导,导致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空间分配管理不当。基础设施方面,乡村路况信息无法快速高效地收集,信号控制系统与实际交通情况得不到有效整合。统筹管理水平较低必然导致各部门之间对于乡村协同管理信息的交流和传递较为贫乏,对于村民们多维需求时处理过程冗杂,解决问题低效,浪费社会公共资源。

二、BIM技术对于乡村振兴中空间布局的优化性和先进性

(一)乡村建设

不同发展水平的乡村进行标准技术领域统一建设。在发展水平较低的乡村地区,建设前通过BIM技术对其进行正向设计及科学规划,在实际建设前就对乡村空间进行三维电子化建模,施工过程中依据其规划有序施工,提高乡村地区空间布局水平;对于建设发展水平高的乡村地区,通过BIM技术对现有空间布局进行规划处理,提高建设标准,改造其乡村布局,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实现乡村规划科学性,达到乡村振兴。通过规范标准,利用BIM技术,提高乡村空间布局规划技术水平,实现其标准统一精细。

传统二维绘图协同性不足、缺乏可视化的问题,可通过三维视图协作弥补。BIM技术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对构筑物体不同组成要素进行立体信息化设计,对整体模型化的构建可有效地协同作业,做到各专业间的更改能够迅速上传并反馈给其他版块建设,避免无效工作。BIM也可通过各个软件间的协同工作,来模拟场地、环境等,为场地的前中期规划设计提供帮助。实际规划中,BIM 技术可以很好地对农村整体风格的延续、道路系统规划的布置、公共空间及基础设施的构建三方面提供立体的数据化表达[1]。这样一来可以直观、全面准确地展现出一些农村建设位置的问题,快速有效形成三维化工作共识,缩减决策中各环节的人力时间。

(二)乡村改造

乡村改造过程中,亟须解决交通规划混乱、连通闭塞等缺陷。BIM技术不仅可以展示出整个交通的全建设和改造周期,还能够展示整个建设运营和管理运行的全过程,同时作为交通项目建设的信息革命,将推动交通运输建设事业的信息化发展[2]。

在三维模型中展示现实构筑的构件,帮助规划实施者把握项目现状和程序;其次,通过建立BIM应用软件与交通管理系统之间的连接口,可充分发挥出技术的协调性优势,为交通道路的规划实施者提供便利、准确、高效的技能和数据。通过BIM技术对乡村交通合理规划布局及监测,推进乡村布局可持续智能发展,改造成智慧便利的通达性乡村生态空间。

平衡农村土地利用,通过BIM技术的数字信息平台激发改造活力。引入BIM技术数字平台,改造和管理并重,一是实现土地利用全过程管控,对改造前后土地的工作任务及内容进行规范量化管理,统一在信息平台上交流,缩短沟通距离,提高乡村治理智能化水平。二是合同、土地情况实时通过系统上传、查看、提取及数据归集,辅以智能监控和数据可视化手段,实现对土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局管控,使土地利用更趋于合理。

(三)乡村管理

BIM技术在乡村管理信息应用中能够很好解决流动性低、把控不准确的问题。主要体现两方面优势:一是对建设项目成本的精确控制,传统的成本控制方式成效不高,建设规划者不能得到全面且精确的数据支撑,影响工程效益。BIM技术可以在设计施工多个步骤提供信息管理的途径支持,保障整个规划成本控制的综合化、精细化。[3]二是BIM技术的便携性,将前期规划所完成的BIM模型导入便携式设备,实时形成三维视角。相较于采用传统的二维图纸,三维测绘模型更加详细、真实,避免由于规划单位对图纸具有歧义的地方理解上的偏差,规避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出现的特殊失误。

利用BIM技术将乡村管理信息与相关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乡村与BIM模型、GIS技术相互协作,构建网络化平台,整合线上信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社会资源,同时也将乡村振兴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收集起来,便于管理者更加直观地看到,可以更快地处理问题。便于对项目的精确统计和管理,可以有效收集人们对管理者工作决策的意见和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乡村振兴中社会资源管理决策者的合理性。

三、BIM技术对于乡村振兴中空间布局的综合适应性评价

BIM 技术为推进乡村振兴各阶段过程优化设计奠定坚实基础。通过 BIM 技术自主创立的数据模型库和三维仿真,实现建设过程的全方位动态显示,及时发现和解决专业交叉带来的不匹配问题,方便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同时优化设计,提高设计工作效率。

BIM技术正越来越广泛被研究和应用于城市和乡村建设的各个阶段,运维和应用则相对较少,这方面潜力空间巨大。

BIM技术可以形成信息集成系统,对于新时代乡村布局规划有着全新的划时代意义。统筹农村居民生活中所必须要求的各种信息和农村BIM数据模型,根据村民生活习惯规划相应的乡村布局,实现按需建设,从村民角度出发建设智慧乡村;乡村交通智能管理。对比BIM模型整体规划的空间布局与现行乡村规划的分散布局,能清晰直观地了解乡村整合规划信息的优越性和高效性。

未来新型现代乡村规划强调以人为本,坚持符合整体规划、实用功能为先、突出乡村特色的基本原则,运用数字化、可视化的BIM技术,科学合理规划新型乡村整体空间布局。

四、结语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过程中,我们需要用更具长远意义的眼光通过更新、全面的技术来处理当前乡村规划工作,积极应对存在的相关挑战,更好地深入服务于总体规划实施工作。

本文结合BIM技术实际优势,对乡村地区规划建设、布局改造、综合治理等方面的路径进行深入解析,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具有意义性的探索。BIM技术在乡村振兴的价值上具备明显优势,但并未得到广泛普及与应用,在未来的不断应用中会朝着高效率、低价格、优质量、精管理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出价值与技术优势,实现中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

猜你喜欢

空间布局规划建设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浅谈通信基础设施(传输部分)空间布局规划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室内环境空间布局优化系统设计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