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的哲学思考

2021-11-28李杨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品牌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保守主义空心化管理者

文/李杨(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学校的管理中,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在积极地寻找和建设适合自己的文化与品牌,学校的管理者应理清思路,正确认识到文化的内涵和学校的办学特色核心,致力于创新文化创新品牌,站在哲学思考的视角,对学校文化和品牌建设展开思索和实践。

一、革新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理念

建设学校文化与品牌的理念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发展方向,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在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中,防止文化与品牌建设的形式化、空心化,而是要将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工作落到实处,革新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的理念,明确认识到一所学校的文化与特色来源并非凭空想象,而是要经过长期以来的办学历程和社会生态所决定。学校的管理者应意识到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并不是单纯凭借策划活动就能够实现的,不管是行业内专家学者的策划和包装,还是专门公司的策划,都需要依据学校具体的发展历史和运行现状,才能够完善学校的文化与特色体系。学校的管理者需要结合学校所在社区的文化,现代教育的教育价值与教育目标,以及学校自身的历史积淀和传统的文化背景等,将文化的在地性特征融入其中,进行学校文化与品牌的建设活动。学校的管理者应改变观念,突破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时常见的形式化、空心化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设学校品牌,落实到实际的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中,如何将形式化和空心化的问题打破,学校的管理者要适当地将哲学思考融入其中,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若是缺少哲学阅读与哲学思考,将很难形成自身独特的教育哲学理论体系,没有属于自己的教育哲学,难以在学校的管理中形成独特的学校哲学,缺少学校哲学的学校,在办学风格的形成中缺少特色,无法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与品牌,这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使得学校在文化与品牌的建设中出现了形式化、空心化的问题[1]。

学校哲学看似深奥,其实并不十分复杂,管理者应将学校的办学追求、办学目标、办学理念作为钻研目标,思考学校哲学,其中的办学追求指的是要将学校办成怎样一所学校作为思考的方向;办学目标则指的是学校的发展规划,也就是整个学校的未来发展走向;办学理念指的是学校引领师生的发展方向,也就是一个学校的价值取向。把握这三点,学校哲学的核心要素是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哲学不等同于校长哲学,也不等同于学校管理者的哲学,学校哲学是属于学校所特有的,经过了长期以来的发展和办学过程,校长、教师、学生不断的积累、传承和筛选最终留下的,具有一定延续价值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学校哲学视角下,并不是对学校管理者个人的想法进行实践,而是要求校长及管理者要站在敬畏和保守的视角下,尊重学校哲学,促进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的顺利展开[2]。

教育任务通常体现出了一定的保守主义,教育的价值是要培养好的伙伴,而不是培养反社会的个体,或培养出属于自身的敌人,教育的价值目标是要让受教育者在发生可能的有害偏长之前形成保护作用,并且使受教育者能够顺从社会,成为社会接受的个体。另外,要在教育中使受教育者形成警惕邪恶之心,避免有不好的东西或邪恶带给受教育者,或者使受教育者将不好的东西以及邪恶带给学校,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现出了这样的保守主义。究其根本,是因为集体特质决定的,集体是由无数个个体构建成一体形成的,教育需要帮助后代掌握与社会相处的准则和道理,保守主义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所在。保守主义肩负着一定的任务,包围和保护着某种东西,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通过传输值得保存的物质,完成教育目标,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是相对应的,强调的是既有价值或现状的政治哲学,保守主义并不与进步相对比,站在哲学层面的视角,当出现激进主义盛行的情况时,保守主义提醒人们采取稳妥的方式和态度。也就是在现实世界中以谨慎的态度,站在保守主义视角回望历史,特别是现实世界中出现了某种经验式、奇迹式、模板式事物时,要将已经被时间和历史证明的东西坚守住,保留正确的经验和方式,对时髦、时尚要冷静、谨慎、客观地对待。尤其是要将普世价值教育和保守主义相结合,重视保守主义的强调。避免出现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形式化和空心化。要明确认识到教育要想持续下去实现代代相传。要看中某一种特定的理念、知识、行为和能力,才能够持续存在下去这种特定的理念,知识,行为和能力。也就是教育中的基本规律[3]。

教育要将经验和文化传承与发展下去,结合人类历史进程中个体所积累下的经验和文化,致力于为未来美好生活奠定基础,中国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抱朴守中是道家思想,这两种思想都是保守主义的一种教育,要根据人生命发展的规律和社会的规范,坚守社会的道德底线,不妄为、不乱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和教育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保守主义在哲学思考层面主张的是在吸收和同化中提升与发展,但并不等于因循守旧,而是要以教育为人目标为坚守原则,保留教育应有的主张和目标,不偏离目标、不变换目标,持之以恒地坚守目标、主张目标,将主张践行到实际,以平和中正的态度,教育管理者要将敬畏之心、敬重之心践行到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避免被外界的因素所干扰。

学校的管理者要明确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的哲学思路,革新理念,突破形式化、空心化的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问题,不标新立异,不遗忘历史进程,将属于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融入其中,不断思考,将学校固有的学校哲学和管理者教育哲学融合为有机的一体,将新的元素添加到原有的学校哲学中,突破形式化、空心化的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问题,强化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的竞争力。

二、重建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与品牌的建设在对学校文化进行搬迁和整合之后,应谨慎地进行学校文化的重建,不管是一所老校、名校的新建,还是几所学校的相互整合、新建,均是一项复杂的体系,要将如何重建学校哲学作为重点,谨慎重建学校文化与品牌。学校的搬迁、整合涉及了学校文化与品牌的重建,要将管理者的哲学智慧、学校哲学、全体师生的共同构想有机融合在一起,保证学校的价值取向正确,将一定的哲学思考融入其中,考虑到理性逻辑这一核心,进行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工作。落实到实际的学校管理活动中,管理者要对学校文化迁徙之后的整合和完善进行重新思考,迁徙过程中,所有机体为了生存,都会将天生的情绪极致展现出来,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人们在言说和表达中也习惯性地掩盖真实企图。

文化迁徙讲究入乡随俗,外来文化必须要和当地文化相融合,才能够更好地生存,将原有的固有东西保留下来,虽然并不能够完全实现,但是在异国他乡重建中土文化要实现文化的同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是入乡随俗,学校文化与品牌的整体迁徙中,应思考在新的社区环境中学校原有文化与品牌、新文化之间的切入点,在全面的审视中求创新,实现学校文化与品牌的传承与发展。原有文化的表征、印记会体现在不同的学校教师群体身上,应强调开放、包容的心态,将新学校文化重建的元素吸纳起来,管理者要用开阔的心胸与智慧,思考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的问题,搬迁与整合后的学校文化重建,始终以谨慎的态度,思考学校哲学,将原有文化保留下来,考虑到新校园的特点,进行新学校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体现出学校哲学指导的灵动性、务实性,发挥出学校文化与品牌重建的积极效用。

三、在甄别传承中创新

学校文化与品牌的建设要强调甄别和创新,在甄别传承中实现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的创新探索,站在哲学思考的视角,正确对待学校文化,文化作为复合整体包含了多种能力及习惯,例如知识、信仰、艺术、道德、习俗、法律等与个人有关的元素,文化还包括了行为方式,其中涵盖了个人和社会的行为方式,学校文化与品牌的建设中,不管是整合、搬迁,还是没有进行搬迁,均需要考虑到重建中的侧重点,围绕着宗旨进行重建,以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明确教育的目标,站在哲学思考的视角下,将知识向下一代传递,生命体和无生命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前者在教育中传递生命、维持和更新生命,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实现自我更新,生命体中任何一个个体的延长,都不能保证生活过程的延续,因为个体是有终年限制的,知识也不可能永远待在某一个个体身上。

在传递给下一代知识的过程中,要对比掌握群体知识和习惯的成年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使未成熟的成员要保持充足的数量,并且将兴趣、目的、知识、技能、实践传授给成熟成员,实现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传递,体现出教育的价值。

通过甄别、传承和创新,实现学校文化的迁徙和品牌建设,建设学校品牌时不要一味为了追求特色而刻意去做某些事,而是要向着真理追求,明确教育走向,学校的管理者要以真理高于特色的原则找到突破口,发展特色后再发展差异,在坚守中有改善、在改善中有变革、在变革中有创新,保持正确向上的态度,促进学校文化与品牌的建设,突破封闭状态,用创新意识找到保守和创新的平衡点,通过不断的甄别,实现在传承中创新的目标。

四、结论

综上所述,原则和价值层面的思考在任何事情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站在哲学思考的视角,要始终保持着有改善、有变革的坚守态度,融入创新意识,突破封闭状态。在创新和保守这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点,适度地展开学校文化与品牌的创新建设,发挥出学校管理者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明确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中的平衡点,在甄别、创新和发展中,建设学校文化,推动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的创新进程走向更长远的道路。

猜你喜欢

保守主义空心化管理者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旅游扶贫开发对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改善效果
窗口和镜子
保守主义的价值与局限
村庄空心化的治理之道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什么是保守主义
滋养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土壤”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