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传播时代的媒介伦理

2021-11-28顾理平

视听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智媒伦理媒介

顾理平

我们曾经用“激动人心的传媒变革”来形容智媒时代的到来对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事实上,这样的比喻毫不夸张。智媒时代到来,不仅深刻影响着新闻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整体格局,更给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了自由参与公共事务的诸种可能性。而智能手机的普及,则让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于是,轻触屏幕之机,小到家长里短社区民情,大到国计民生世界局势,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由地参与评论和表达建议,这当然是令人欣喜的传媒生态变化。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并不是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对这种猝然而至的机会做好了准备,也不是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具有相应的新媒体素养。于是,我们就会在新媒体平台上看到流言传播、涉黄信息、粗俗话语、不堪画面……一句话,智能媒体海量信息传播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媒介伦理失范行为令人忧心。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也存在虚假新闻、低俗信息等媒介失范行为,但就总体而言,由于当时的传媒业作为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新闻从业者大多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媒介素养,加上媒体把关人的存在和行业规范的严格约束,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失范程度较轻,发生情况也比较少见。进入智媒传播时代,由于智能传播技术提供的诸多便捷功能,即使是一个目不识丁者,也可以通过视频、语言等参与传播过程,“人人都是传播者”似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日常。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社会成员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实际上是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存在的,也并不清楚自己有意无意传播的各种信息会带来何种影响。换句话说,他们并没有很好地具备相应的媒介素养和媒介伦理认知,导致媒介伦理失范行为频繁发生。

科学的媒介伦理是规范传播秩序、弘扬社会主流伦理道德理想的重要保证。在传统媒体时代,以《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为基础的媒介伦理,是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规则。在此基础上,相应的新闻媒介还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区域、行业规范和内部规则来确保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伦理原则。与此相对应,在正面倡导的同时,对新闻失范行为的惩处也会适时施行,诸如此类的措施,确保了传统媒体正向、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智媒时代,上述《准则》依然发挥着对新闻从业者的规范作用,并且经过几次修订,也更好地体现着时代精神。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智媒时代的新闻信息传播已经进入到一个复杂的传播生态中,传授者的分野已经消失,把关人的缺位(实际上是前置转为后置)令信息传播不再存在前置严格的审查核实过程。海量的信息主要不再由专业人士生产,而变成所有社会成员共同生产……曾经对专业传播者行之有效的传播媒介伦理准则,并没有也无法适时地发挥规范所有传播者的作用。面对这样的传播生态,我们除了需要培养全体社会成员的媒介素养,尤其是新媒体素养外,特别需要有更好的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媒介伦理的手段出现。具体而言,我们需要将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的伦理道德原则和文化精华,通过适当的方法和途径,促使其像规范新闻专业从业者的《准则》一样,成为全体参与新闻信息生产、传播过程中不同环节的公民共同遵守的准则。在强调正面倡导的同时,也注意发挥对严重失范行为的惩治作用。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对存在包括伦理失范行为在内的有问题的APP、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下架、禁言等处罚,发挥了较好的威慑作用。事实证明,倡导和惩处的共同作用,是确保传播规范的重要手段。

清朗的网络环境中传播的优质内容是每个有现代意识的社会成员共同期待的精美精神养料。这样的精神养料不会自然产生,它需要全体社会成员持续不懈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智媒伦理媒介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智媒时代“机器人记者”对媒体记者社会职能的影响与应对
“智媒”时代下的播音主持艺术“新观”
智媒趋势下新闻编辑视觉素养培育的文化维度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深度化、智能化、互动化:智媒语境下的融合发展
书,最优雅的媒介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