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提升对农节目的传播影响力

2021-11-28杨怡芳

视听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栏目基层农村

杨怡芳

一、紧扣中心,接地气策划

“关注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由常熟市委办公室、常熟市农业农村局和常熟市融媒体中心联办的《常熟新农村》栏目,至今创办已经超过三十年,是目前苏州大市范围内唯一的对农电视栏目。根据“三农”工作的不同侧重点,栏目设有多个子栏目:《农业在线》侧重政策宣传,《致富门道》介绍农业科技,《农民SHOW》的主角就是优秀的“三农”人物……在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常熟新农村》栏目第一时间做出响应。2018年春节后,子栏目《乡村振兴看常熟》在《常熟新农村》中正式亮相,同时,栏目的口号也改成了“关注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并一直沿用至今。从舆论上扛起常熟“乡村振兴”这面大旗,《常熟新农村》扎扎实实体现了涉农媒体的担当。

从中央到地方,从理论到实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落实,常熟的“三农”工作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2020年3月,常熟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实施“千村美居”工程的工作意见(2020-2022)》。2020年8月,《常熟新农村》栏目策划的“‘千村美居’美丽常熟基层行”融媒体行动正式启动,同名子栏目同步开播。到2021年6月,“基层行”已经走进超过五十个行政村——用镜头记录下留住了青山绿水和“乡愁”的美丽乡村,也让全市人民认识了一批干劲足、能吃苦、能担当的基层村干部,同时,更多的农村老百姓通过镜头,表达了他们在新时代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了充分展现江南水乡农村的风貌,摄制组在进行“千村美居”拍摄时全部用上了航拍设备。当地的村民总是对摄制组说,播出时一定要通知他们,他们要从不一样的角度看自己的家乡,看自己生活的地方。同时,城市居民也通过《常熟新农村》等常熟融媒的对农节目不断了解乡村的美丽变化。在2020年9月丰收节上,通过市民参与评选的“千村美居”十大网红打卡地正式发布,美丽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二、贴近“三农”,多样化宣传

媒体融合是传播渠道的变化,更是用户群体的变化。如何更好地为农民和农业产业从业者送去更多的政策解读、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让节目更有趣、更接地气,这是党和农民群众对涉农媒体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与担当。

《常熟新农村》栏目的前身是1990年创办的以农事提醒为主的《农事五分钟》。三十多年来,栏目几经改版、服务面不断拓展,但《农事五分钟》作为一个子栏目一直保留至今。在常规农事重要节点,及时准确播出农事提醒,比如播出防治小麦赤霉病、水稻浸种等专题。并且,农资价格也在每期节目中以图文形式播出。媒体融合后,县级融媒有了信息枢纽的优势,发挥其最大的贴近优势,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解决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常熟新农村》已经成为全市农民朋友的好帮手。

除了信息服务,与用户的互动也不断升级。从2017年开始,《亲子采摘》就成为《常熟新农村》栏目的特色子栏目。在每年的水果成熟季,栏目会在全体市民中征集一定数量的亲子家庭,一起走进水果种植基地,采摘品尝当季的特色水果。栏目组全程跟拍,一种宣传,多种收益。《亲子采摘》一方面介绍了常熟地产的优质果品,科普了水果知识和种植方法,同时,通过亲子现场采摘互动品尝的方式,也提升了包括水果种植户和市民在内的多方用户的参与体验感。

而随着常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品牌农业成为《常熟新农村》栏目又一宣传特色。从2018开始,丰收季常熟大米品牌集中宣传成为一个亮点。栏目和有实力、有成绩的大米企业合作,在拓宽服务渠道的同时,参与策划了多届“稻味·常熟”优质常熟大米评比活动。2020年,“常熟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用好这一资源潜力,在2021年水稻插秧季开始前,栏目已经提前策划启动了当年的品牌大米宣传报道,同时, 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报道也已提前开始策划。以内容赋能出圈,常熟融媒对农节目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三、关注重点,创新式报道

2021年对全国各级媒体来说,都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在迈步从头越、奋进新征程的起点,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同时,2021年又是建党100周年这一特殊时间节点。适时适度定点定向,县级融媒应选择受众最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把触角伸向群众,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经过多方考证,常熟市融媒体中心选择把融媒条件下多平台直播作为传统优势栏目的突围方向。在2020年12月,中心就把“常熟之美——融媒走基层”新闻行动暨“融伙伴”计划确定为中心2021年的1号标杆项目。

拼创意、强平台、论融合,在建党100周年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常熟融媒体中心走进全市各村、社区。在宣传上,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公众号、APP等新媒体联动报道,同时,中心给“融伙伴”量身定制一场互动、体验性强、贴近受众贴近生活、能体现各村特色亮点的融媒直播。关注焦点也不漏热点,直播还结合防诈骗、安全生产、卫生健康、垃圾分类等热点重点,与观众进行现场互动。“融伙伴”计划在用多维度的融媒产品精心描绘出常熟之美,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的同时,还通过公益下乡、服务下乡、惠民下乡等活动,把群众所需的政务、服务、商务送到家门口。

“可看可听+现场感受+沟通交流+商务政务服务”,“常熟之美——融媒走基层”新闻行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受众追捧,人气集聚一浪高过一浪。从2021年3月中旬首站活动启动到6月底,“融伙伴”已经走进全市近四十个村、社区,直播累计点击观看人数近百万。

四、“融”字当头,全平台发布

推动媒体融合,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融媒时代充满着变革与创新,而如何洞悉不同媒介之间的区别与优势,因势利导形成传播合力,这极大地考验着县级融媒体。以产品思维切入,在融媒体的环境下,除了渠道和内容的融合,融媒体的能量更多体现在“影响力的叠加”上。

2020年5月,常熟市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后,首先进行的是平台的融合。传统媒体的报纸、电台、电视,新媒体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看常熟APP研发上线,直播平台搭建上线。同一时间,融媒体中心开始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融”字当头,《常熟新农村》成为中心第一批对运营模式进行实践探索的融媒栏目之一。

以“‘千村美居’美丽常熟基层行”报道为例,前期现场采访通常是电视、广播两组人员,采访还没结束或者刚结束,微信图文第一时间发出预告,后期完成制作后,会通过微信或者APP进行又一轮播出预告宣传。而在电视、广播的《常熟新农村》分别播出后,节目视频会全部上载到看常熟APP上开设的 “‘千村美居’美丽常熟基层行”专栏,用户可随时点播观看。

节目内容和形式上多方聚力,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多维互动。通过全平台发布,既保留了传统媒体舆论引导性和专业制作能力强的优势,也有效改善了传统媒体速度慢和互动性差的劣势。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常熟新农村》栏目融合不同的媒介、运用不同的手段已成气候,常熟融媒对农节目传播融媒体系已基本构建成型。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来自基层的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以基层群众用户中心、基层信息枢纽和基层大数据聚合中心为目标,县级融媒对农节目应该成为助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不断提升影响力的基础上,为政府赋能,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得力参谋和助手。

猜你喜欢

栏目基层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基层在线
Baa, Baa, Black Sheep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栏目主持人语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