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农业新闻栏目的转型发展

2021-11-28戴大勇

视听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淮安三农栏目

戴大勇

一、做好农业新闻栏目是新闻媒体的必然选择

农业农村农民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和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宣传好、报道好“三农”工作,是主流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职责。宣传国家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展现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记录“三农”发生的历史变革,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农业新闻是重要的新闻类型之一,因其报道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科普性、指导性,非常受农民朋友的欢迎。淮安市拥有耕地近500万亩,农村人口200多万,是江苏省农业大市,《魅力乡村》作为主流媒体打造的一档农业新闻栏目,理应积极应对新形势、新变化,扎根农村、走近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二、做好农业新闻栏目需要树立以人为本情怀

(一)聚焦“三农”中心工作的定位不变

融媒时代,海量信息即时传输,热点、槽点事件持续爆出,农业新闻不能随波逐流,应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始终将“三农”中心工作作为报道的重点,《魅力乡村》虽然是地级市电视台创办的一档周播农业新闻栏目,但多年来,栏目不受自身平台所限,紧扣热点时事,坚持高站位广视角报道农业新闻。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笔者第一时间和淮安市农科院相关专家联系,深入田间地头,采访农户和大豆育种专家,在《魅力乡村》栏目策划推出一系列大豆相关的新闻报道,其中《一粒大豆价值百万》消息报道获得2020年度江苏新闻奖,取得很好的播出效果。

(二)“三贴近”的工作原则不变

“三农”是农业新闻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利用自身特色,将优势发挥到极致,有助于增强农业新闻的辨识度和黏性。作为主流媒体的农业新闻栏目,不能跟风赶时髦,应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深入农村,走进基层,报道受众喜闻乐见的事,为农民答疑解惑,排忧解难。2020年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涟水县某草莓园没有采摘客上门,眼看即将上市的大批草莓要烂在地里,将造成重大损失。记者主动联系商务部门,通报农民诉求,促成商务部门和商超对接,带动草莓销售。由此还策划出了一个助农系列节目——《我为农产品代言》,邀请驻村书记、大学生村官,甚至当地农民为自己的农产品代言。这一系列节目不仅在广播、电视上播出,还被剪辑成小视频,在微信公众号及社交媒体上推送,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赢得了群众的口碑。

三、做好农业新闻栏目需要在提升“三力”上求突破

(一)传播手段多元化,提升农业新闻执行力

融媒时代,得益于互联网载体的即时传输性,新闻传播速度变快、传播范围变广,新闻关注度的评价指标由收视率、收看率变成点击率,这就倒逼新闻的制作流程、表现手法跟着发生颠覆性变化。

近年来,《魅力乡村》栏目打破每周固定时间播出、固定栏目播出的限制,依托淮安广电的手机客户端、栏目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把重要的、时效性强、趣味性强的新闻推送出来,将原本周播的节目,分拆成当天就可以发布的单条新闻。每年3月18日,洪泽湖渔管办定期在洪泽湖区举办中国洪泽湖放鱼节,已经连续举办11届。按照栏目固定的播出时间,这条新闻在本栏目最快要到3月21日晚上才能播出,在新闻信息传递快到以分钟计的融媒体时代,延迟三天播出的新闻就失去了基本价值。为及时播放这则新闻,记者在采访结束回台里的路上,用耳机听同期、用手机编写稿件,一小时后,人到台里立即提交稿件剪接视频。当天上午该稿件先后在无线淮安、“魅力乡村”公众号、“真淮安·正淮安”抖音号等网络平台上播出;当天中午,该条新闻被江苏广电公共·新闻频道《新闻空间站》采用;第二天又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一稿多用,多点开花,这条“抢”出来的新闻,打破原有平台的时空限制,充分发挥了传播的“乘数效应”。

(二)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农业新闻影响力

势能是指储存于一个系统的能量,也可以释放或者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在融媒体语境下,影响力是农业新闻栏目最大的势能,而增强影响力,必须精准聚焦“三农”,重点关注农业大政方针、农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村居环境治理、农产品种植新模式等新闻素材,将栏目自身打造成一个领域或者一个区域的权威发布平台。2020年,淮安40.2万人实现脱贫摘帽,《魅力乡村》栏目在报道淮安市脱贫攻坚成就的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淮安市实际情况,重点关注因病因学因灾返贫等农民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并策划推出专题片《小康路上 一个不落——防返贫保险为困难群体构建防贫拦水坝》,该片作为淮安市农业农村局的政策宣传片,在电视、网站、户外大屏、微信号等媒体反复播出上千次,广受好评。

(三)具备全局视野,提升农业新闻穿透力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农业新闻受众数量减少,与此同时,近些年资本、人才陆续下乡,新型职业农民回归乡村,受众群体文化素养、专业知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传统农业新闻的节目样态,已很难满足这部分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这无疑对从事农业新闻的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新闻工作者对正在发生的农业农村变化,应具备全局视野,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

聚焦农业科技发展,实现精准传播,成了做好“三农”宣传的前提。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从粗犷到精细,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发生巨变,也出现了大批量的新型农业经济体,对农业新闻的报道需求也在迭代更新。2021年以来,《魅力乡村》栏目,既关注无人驾驶技术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也剖析农业保险在乡村振兴中起到的“金融活水”作用,给淮安“三农”一线工作者以启迪。

聚焦时代发展,实现服务升级,为做好“三农”报道寻找突破口。从微商到网红直播带货、明星直播购物,商业营销模式在不断迭代升级,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在发生巨变。从传播角度来看,媒体传播已从配合营销、间接变现逐步转为介入营销、直接变现,传播的生产力与日俱增。2020年疫情期间,很多市民宅在家中,买菜、买水果存在诸多不便,按照淮安台创新探索的“媒体+电商”新模式,《魅力乡村》栏目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分别与本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进行对接,由企业从田头组织农副产品,淮安台融媒体中心将电商平台纳入客户端和公众号,面向广大市民,实现在线点单,送货上门。这项服务举措打通了田头到餐桌的通道,既服务了农民,也服务了市民,更提升了媒体的影响力,“无线淮安”公众号的关注量上涨了近30万,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100多万元。目前全市已有60多家电商进驻,通过平台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向更多的消费者推荐当地自产优质农产品,助力脱贫攻坚。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农业新闻栏目拥有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传播速度加快,范围变广,对自身节目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主流媒体的农业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强化自身职业素养,积极投身融合媒体传播,在实践中提升农业新闻报道水平,更好地为“三农”工作加油助力。

猜你喜欢

淮安三农栏目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