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2021-11-27李曦杜彦兵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6期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控制要点

李曦 杜彦兵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业有了蓬勃的发展趋势,其建设的规模以及高度也在持续性扩大,在生活中建筑的种类相当丰富,但是其内存的结构性问题也逐渐突出,因而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结构的分析,这样在地震到来之时,才会避免发生严重的损失,防止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因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在对建筑设计重要性深入认知的基础上,落实各项方案规划,确保结构设计达成最终的目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结构设计理念;控制要点

1导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在这一背景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备受关注,若要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就要从结构设计层面描述予以系统化分析,重点探究其中的抗震设计措施,从而营造安全的应用环境,以突出的抗震性能,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主要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分析,阐述了以下几项要点。

2抗震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整体性原则,设计人员需要从建筑整体出发进行抗震设计,让建筑结构可以满足人们提出的安全居住需求。只有保障建筑结构整体性能满足人们提出的居住或者是使用需求才能保障结构设计的质量,在先进理念支持下进行多样化的抗震设计,在满足人们对建筑设计需求基础上推动建筑行业的优化发展。同时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关注结构刚度原则,立足双向传导提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该思考结构刚度,重视通过多种技术与建筑材料运用针对性控制结构变形,也能通过保障结构刚度提升建筑抗震设计的实际水平。这样能在各项因素分析与资源运用基础上推动抗震设计的有序落实,保障结构刚度能与建筑抗震能力相匹配,在科学控制结构抗震压力基础上提升结构设计的有效性。

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控制要点

3.1明确设计规则和方案

建筑单位在规划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要明确具体规则并对相应建筑物的规划进行有效布置,通过对我国一些地区抗震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结合当地发生地震的频率,对建筑物的抗震效果做好相应的规划和设计。通过设立平立面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所以建设单位要明确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规则,多从建筑物平立面的外形、测力承受力等角度进行充分考虑。对于建筑物外部,要保证其对称性和均匀性,减少不必要的复杂结构,增强建筑物的抗扭能力。

3.2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布局

在对建筑工程抗震能力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筑布局对最终抗震能力产生影响,设计人员应该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升抗震设计水平的策略。如果抗震设计达不到预计的技术标准则会影响整体结构的安全效果,更加会对后续居住安全造成直接影响,需要在不同因素整合基础上制订科学的抗震设计方案。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布局,重点是对布局平面、刚度需求和竖直面等因素进行分析,要想达到预计的抗震设计效果则应该做好多个方面的探索。一是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应该关注各项构件的规则程度,在保持对称排列方式的基础上保证刚度中心能和建筑中心重合。这样能避免在抗震设计中出现结构设计不规则的问题,也能避免排列方式不对称导致的抗震效果较弱现象的发生,以此提升抗震设计的科学性。二是在对建筑结构进行布局设计过程中需要思考通过哪些方式降低重心,尤其是思考竖直方向重心的合理降低,不能在抗震设计中出现错落问题。三是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墙体或者是结构层面的刚度,应该在保障结构强度基础上达到预计的技术标准与安全生产要求。这样能在细节把握基础上推动抗震设计的优化发展,在提升抗震能力时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3.3优化建筑抗震性能,达到建筑设计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环节应重点考虑抗震性能的优化,抗震性能是否得到保障将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若要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保障建筑结构的使用性能,那么就要从结构设计环节入手层层把关,高度重视抗震性能的设计与优化,尽可能从整体性角度入手予以分析,为施工进度的有效开展、施工质量达到预期营造良好的外在条件,相应的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免受地震等恶性灾害的影响。我国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发生地震灾害将带来巨额财产损失,并伴随着大量的人员伤亡,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降低地震所带来的社会损害,其中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优化可谓是重中之重,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开展前确定建筑工程施工目标,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实地勘察,为设计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数据参考,从而使得设计方案的实施更具科学性与有效性。除此之外,在结构设计过程中,也要对设计理念进行更新,通过结构设计的完善,极大地提升并保障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地震灾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为建筑工程的使用营造有利的外在条件。

3.4关注建筑力学模式的运用

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过程中应该关注抗震设计的价值,在先进技术运用基础上开展高质量的抗震设计,在发挥技术优势基础上推动抗震设计的优化发展。在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建筑力学模式的运用,通过建筑力学知识的科学运用可以对建筑结构中各项数据进行计算,在建模分析基础上思考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能力。技术人员可以模拟建筑結构在地震环境中可能遭受的地震力,立足技术模拟分析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与具体的技术整改地方,提升抗震设计的整体水平。同时也能通过建筑力学知识的合理运用,分析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水平,在模拟分析基础上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技术人员能在模型分析基础上对原本的抗震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避免在后续施工中进行结构整改所消耗的各项资源,在科学控制成本消耗基础上提升抗震设计质量。这样能通过建筑力学模型的合理运用提升抗震设计的实际效果和科学程度,在先进技术运用基础上提升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质量,给居住者提供更高水准的抗震安全保障。

3.5提高入职门槛,重视人员素质培养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是重点内容,直接影响了市场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甚至决定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抗震设计的重视,从多方面入手,确保经营结构设计的质量与品质。而设计人员的素质提升必不可少,应从人才选拔环节入手把好入门关,要求设计人员执证上岗,并具备丰富的设计经验,确保专业技能水平符合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尽可能从整体上控制结构设计的质量。一方面在人才聘用的过程中提高准入门槛,上岗前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话才能正式上岗,发挥其专业优势,进而实现其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则要针对已有员工进行素质培养,通过组织实践培训活动,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具安全防范意识,尤其重视抗震性能的优化与完善,将抗震设计与建筑结构设计融为一体,切实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确保设计方案的质量,符合建筑工程建设的基本需求。

3.6设置对应的抗震防线

抗震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抗震防线的设置,如果建筑物的结构相对较小,则需要对应的防线进行保护,一般小型建筑通过设置对应的抗震防线,在遇到地震后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能够防止因为余震所导致的建筑物的坍塌变形,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实际使用寿命。

结束语

总之,设计人员在对传力路径进行设计过程中应该保障建筑结构的均匀受力,重视在把握抗震等级基础上综合多种因素进行抗震设计,通过力学知识合理运用提升地震力的分散效果。同时需要关注建筑力学模式的运用,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布局以在保障结构强度基础上达到预计的技术标准与安全生产要求。此外也要思考不同建筑材料对抗震性能造成的影响,确保通过建筑材料合理运用提高结构强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健.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居舍,2020(03):107.

[2]赵振东.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8):104+106.

[3]吴伟.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9):25-26+29.

[4]谷文科.抗震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2):27-28.

猜你喜欢

建筑结构设计控制要点
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探讨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控制要点探析
论述桥梁施工监理中的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分析
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讨
建筑结构设计与隔震技术应用研究
试论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