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体育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以吉林体育学院为例*

2021-11-27张文才

科技与创新 2021年24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技能体育

张文才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1 研究背景

当前高等体育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强调运动知识传授和专项技能提升,忽视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发展与提高,这种片面的人才培养方式不能满足体育人才市场的现实需求,也与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相背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规律并结合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来审视当前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科学内涵,依据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体育学科人才培养特色制定课程体系,开创符合体育专业大学生专项特长和学科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高等体育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2.1 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专业创新创业人才

随着体育产业的国际化与体育领域的细分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各领域专业体育人才已成为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通过在高等体育院校开展学生创业和就业能力的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浓厚、追求卓越品质的优秀体育人才,帮助具有运动特长的体育院校大学生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中找到自己的专业发展立足之处,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存价值。既使他们在非体育领域工作岗位上,也能够发挥出体育专业人才所特有的拼搏勇气、竞争精神和协合能力。

2.2 增强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市场竞争力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着眼于社会发展方向和人才市场需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生走向社会后也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就业潜力。当前体育院校大学生基本能够完成在校学习任务,但在就业市场竞争中,还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专项技能特长和体育生的进取竞争精神。在体育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敏锐地洞察体育市场发展讯息,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实现一个学生创业、满足十个学生就业的发展目标,激励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活动中。

2.3 拓展高等体育院校生存发展空间

随着人们对教育投资的理性认识,家长和学生对报考大学的选择和分辨能力越来越强,未来大学的招生数量、生源质量和校间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抢生源、争人才的招生大战局面也会愈演愈烈。高等体育院校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努力在构建自身优势、发挥专业技能特色、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更多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发挥自己在体育专业技能特长方面的就业优势,让学生有更好的就业能力和创业实力,用学生在人才市场就业竞争力和社会生存较强适应水平等实力来征服和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教育事业中,也为高等体育院校获得更好的生源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3 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丰硕成果

吉林体育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育工作,强调把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培养与运动技能的提高置于同等地位,以实践能力强、思维灵活新颖、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和创业意识为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以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建设为主体,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四课堂”育人全过程,构建了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等体育教育新体系。近些年来,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国内创新创业大赛屡获佳绩。首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建设研究成果突出,《创新、创业与创优教育的系统化构建实施策略研究》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成功立项研究、《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其次,学校大学生在科学创新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全国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活动中荣获大赛一等奖,在第十一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另外,学校学生在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吉林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类比赛中屡获佳绩,目前在全国体育类院校中创新创业竞赛成绩名列前茅,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4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改革策略

4.1 构建“一体四课堂”课程教育体系

新时代的发展召唤新型体育人才,高等体育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作为长期坚持的办学思想长抓不懈。学校在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秉承技能提高与素质提升同等重要的教育理念,探索出“一体四课堂”的课程教育体系。“一体”是指以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建设为主体,从学校管理制度顶层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设置等环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在学校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条例管理办法中深入贯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指导思想;“第一课堂”是指构建“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课程体系,在专项技能教学中将技能训练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覆盖学生知识学习、技能提升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全过程;“第二课堂”是指开展专家讲学、创业品牌等校内社团活动,通过内容丰富的大讲堂、大课堂等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吸引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参与,激发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业热情;“第三课堂”是指创建基地、企业和赛会三位一体的校外实训平台,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体育活动社会实习机会,帮助学生拓展创新视野和积累创业经验;“第四课堂”是指打造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教育课堂,迎合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发展需求,成立“大学生线上创业”产业园,定期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活动,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4.2 培养“在校兼职生”社会实践能力

在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群体中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利用自己所学专业或个人运动技能特长,在校学习期间就兼职从事专项技能教练、健身健美教练、运动健身营养师、社区体育指导员等工作,这部分学生就是“在校兼职生”。这类学生能够充分将自己所学专业或个人技能特长与当前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在学生阶段就步入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展现出较高的就业竞争能力并取得较为理想的工作业绩。对于高等体育院校中“在校兼职生”这部分学生,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和重点培养,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和创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学校也要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通过个人讲座、团建活动、一对一帮扶、社团活动等形式,为那些有兼职意向的学生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的困惑和行动的障碍,形成敢于兼职、勇于创业、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

4.3 打造“双师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在高等体育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要任务就是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主讲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至少要有两年以上的社会实践经验或研修管理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将生动、直观的教学案例引入到理论讲授课堂,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更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高效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还可以通过校企业合作的教学模式,聘请企业、行业中优秀的创业成功人士讲授实践课程,弥补高校体育教师创业实践知识不足的教育短板。

4.4 实施“弹性学分制”人性化管理制度

建立弹性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完善就业创业教育和培养优质体育人才的重要保障。体育院校可以在不降低学业要求的前提下,对有创业活动的大学生开展弹性学分制的管理办法,允许学生适当延长学业年限或短期休学制度,学生在完成学校规定的必修课学分制后,可以根据学生创业情况、帮扶程度和社会影响水平而增加校外学习实践学分。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不同方向的选修课程,或依据自己的创业需求调换研修专业。只有这种开放的教学管理体制,才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学习的积极性。

4.5 建立“长效反馈机制”就业跟踪调查

高等体育院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定期追踪调查毕业生在就业、创业岗位的工作情况,通过建立稳定的、畅通的、长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或人才交流平台,让学校相关教育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表现和综合素质。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也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学生在毕业生工作岗位上出现的不良表现,深入分析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知识缺失、教育短板和实践培训不足等问题,并以此作为学校修定培养目标的参考依据,根据当前体育事业发展需求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过程,逐步构建和完善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技能体育
某体育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调查与培训效果分析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拼技能,享丰收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