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
——以合肥市为例

2021-11-27朱畅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7期
关键词:合肥市智慧政府

朱畅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11)

第五代移动通信(5G)不仅是移动通信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也是会对很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通用技术,将成为引发信息革命和引领万物互联的有力催化剂,同时会在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就业、消费升级中发挥巨大作用,也能有力地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1]。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对我国高质量城市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积极推动5G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创新公共治理和服务模式,提升政府管理效率;也有利于良好的经济环境,汇聚人才、资金和技术,并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城市转型升级,还给城市基础设施的智慧化改造和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技术支持,加大了城市承载力与运行效率,增强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2]。

1.“四位一体”构建智慧合肥

2013年合肥市成为科技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的首批20个“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市要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就必须积极抓住5G这个重要机遇,强化担当,提升城市经营管理水平,努力推进政府管理、经济建设、居民生活、环境保护“四位一体”的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建设,助力“后疫情时代”经济的双循环[1]。

1.1 构建“智慧政府”,创建新型公共服务模式

“智慧政府”主要强调智慧技术和设施在政府决策、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的应用。在传统的城市管理中,政府的问题识别和回应能力较低,各个政府部门之间难以统合协调,同时,政府的突击性、运动式管理难以保持长效。合肥作为“国家级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可以通过智慧政府的建设,以城市大数据分析为基础,一方面,构建电子政务处理系统,加快信息传播,强化信息共享,促进政府部门间的有效互动和相互合作,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以网络为基础,进行政务公开,鼓励公民参与政府决策,为市民提供获取政府信息和公共服务的便捷途径,并为市民提供监督政府的途径,对政府公共事务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

1.2 推动“智慧经济”,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智慧经济是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的知识经济形态。精准定位科教城市,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合肥推动智慧经济的重要步骤。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首批“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也是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现已形成智能家电、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语音、新能源、公共安全、文化创意、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进行招商引资时,对这些科技含量高,投资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对全市经济拉动性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合肥市要加大引进力度,提供优先服务,进行重点扶持,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依托滨湖新区的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高端化、品牌化、市场化为方向,加快电子商务产业、金融服务、文化创意服务、旅游业和餐饮业、健康服务业和教育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对于拥有传统工业较多的经济开发区、瑶海区要限制引进,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原有传统企业使用新技术,加强节能减排,进行改造转型升级。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是合肥市大力发展空港经济,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产城融合的战略支点,同时合肥市政府应该在围绕焦湖、宝教寺两大水库重点发展高端商务、总部经济、文化会展、酒店接待、休闲旅游产业等,和滨湖形成良好的产业互动。包河区现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安徽广电传媒集团、安徽演艺集团等大型文化传媒集团4个,各类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00多家。其具有浓郁的科教文化优势,合肥市政府应充分依托这些优势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打造包河区文化产业中心。主攻现代服务业重点,突破都市工业难点,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亮点。庐阳区是省会合肥的核心城区,辖区内批发零售商业、饮食服务业、休闲娱乐业、旅游业、信息服务业兴旺发达。因而,市政府因地制宜全力打造庐阳区第三产业使之成为合肥市繁华中心。

1.3 打造“智慧环境”,提供安全、健康的城市环境

在现行城市环境管理体制下,环境管理和政策执行不力,公众参与的渠道和空间有限,环境问题的信息捕获能力十分有限。“智慧环境”强调信息与网络技术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破除信息孤岛,构建一体化的信息资源体系,整合政府机构、大众传媒、市民、企业以及民间环保组织各方面的有关环境资源信息,形成多元参与型合作治理体制;同时更好地发挥公众、民间组织和新闻媒体的环境监督作用,构建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合肥市政府应该加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充分依托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和综合协调系统机制,对环境信息进行集中统一,实现信息共享,促进环境问题协同办理;同时,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1.4 推进“智慧生活”,构建和谐幸福的城市生活

建设幸福合肥,需要推进“智慧生活”,全方位完善城居民信息服务。从服务市民角度出发,加快推广全覆盖、易使用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交通出行信息化、社区服务等示范工程。以“智慧生活”促使市民交通出行方式、家居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向低碳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民生服务,综合协调各种服务机制,切实方便市民生活。同时,“智慧生活”的核心是“智慧市民”,在发展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要增强城市个体的创造性、多样性以及持续学习的条件和能力,通过普及智能设备、高速宽带和无线网络,使广大市民方便地接触到更多的消息,并向政府反映城市管理问题,让政府及时、充分、准确地了解市民需求,切实解决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

2.总结

“智慧政府”“智慧经济”“智慧环境”和“智慧生活”四方面的建设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一体。“智慧政府”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智慧经济”夯实稳固的物质基础;“智慧环境”保护绿色的生态资源,“智慧生活”创造人性的民生条件。“智慧政府”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城市居民的生活,使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和便捷,这是构建“智慧生活”的前提,“智慧生活”则是“智慧政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智慧经济”是必须减少以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增长,这是“智慧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智慧生活”的绿色经济保障。“智慧环境”不仅是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包括从“智慧生活”的角度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生活环境,它们互为动力,互融共生。共营一种“智慧生活”是建造智慧城市的终极目标,也是其他部分的共同目标[3]。

“四位一体”构成了智慧城市系统,作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市,合肥市可以抓住5G这个良好机遇,着眼未来,创新城市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形成成功经验,助力内外经济双循环,成为全国智慧城市的一个标杆。

猜你喜欢

合肥市智慧政府
合肥市朝霞小学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合肥市出城口道路设计招标探讨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