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菏泽市闫潭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思考

2021-11-27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2期
关键词:引黄灌区菏泽市节水

(菏泽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菏泽 274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提高水利现代化水平,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撑是必要的。大中型灌区的粮食产量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50%,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的农业生产保护区。同时,大中型灌区年平均灌溉用水量占我国农业灌溉总用水量的63%,是我国农业节水的主战场。然而,大中型灌区的现状与它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并不相适应。当务之急是建设工程齐全、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合理、管理科学长效、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灌区。本文以菏泽市引黄灌区为例,分析了菏泽市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1.灌区概况

菏泽市闫潭引黄灌区始建于1982年,是以黄河作为水源工程的大型灌区,地处菏泽市西南部,东鱼河以南,包括东明、曹县和单县的一部分,灌区的总面积是1350km2,其中耕地的面积是142万亩,设计的灌溉面积为100万亩,设计的引水流量是80m3/s,送水干线的总长度是133km,引水渠段的长度是9.2km,输水渠段的长度为123.8km。灌区对菏泽市西南部广大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证,成为菏泽市粮棉生产基地。

1999年,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山东省菏泽地区闫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2001年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通过审查,被列为《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402个大型灌区之一,经水利部水规计[2001]514号《关于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的批复》核准。2007年闫潭灌区首批项目开始实施,到2020年12月已累计实施11个项目,完成投资3.07亿元,累计完成改造灌溉渠道长度86km、改造建筑物195座。

2.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闫潭引黄灌区大都建于20世纪80年代,建设标准低、渠道土质差,坍塌漏水现象严重,配套设施差、管理能力弱。灌区资源紧缺及供需矛盾问题日益突出,水生态差,配套设施、高效节水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灌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

(1)缺少整体规划导致灌排系统不健全与资金不足导致工程配套不到位问题并存。

闫潭灌区在1999年之前没有经批准的整体规划设计,2000年编制规划报告后直到2007年工程才开始实施,存在建设、发展同步进行的状况,由于综合规划缺乏,与其他规划的衔接缺少,大中型灌区改造的重点主要是进行骨干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重点是进行田间工程建设,对建设的内容要求不一样,导致灌区改造不系统,没有从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工程的统一系统规划建设着手。

大型灌区项目2010年之前省级没有资金配套政策,中央仅补助1/3,2010—2014年省级补助10%,中央补助30%,2014年之后省级补助20%,中央补助60%,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配套资金落实率低。由于水利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大多数灌区改造项目“看钱吃面”,已配套改造的大中型灌区,只是配套改造了病险、卡脖子等骨干工程,没有按设计要求完成工程配套,灌区改造不彻底,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不能满足。

(2)水资源紧缺、灌溉用水浪费与水生态差问题并存。

从水源保障看,闫潭引用黄河水,条件便利。但近年来,由于受黄河调水调沙的影响,黄河山东段河槽平均下切2m,引黄灌区渠首的引水能力,严重下降。同时,黄河部门限量引水,农业用水指标被大幅压缩,造成引黄灌溉水源严重不足。当前灌区内农业灌溉灌水技术落后,部分地方仍以粗放式漫灌为主,用水效率和效益偏低,对新工艺、高科技材料、先进技术应用、推广不到位。灌区改造中,很少考虑工程材料、工程形式的生态环保需要,大多数以工程建设为主,对灌区的生态环境不够重视。

(3)灌区管理信息化改造滞后,不能适应灌区现代管理新需求。

灌区运行管理以传统的人工凭经验操作为主,不但用工多,运行成本高,而且供水管理也难以做到精准高效。供水计量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滞后;部分灌排工程设施管护责任不落实,管理不规范,设施维修养护不及时,灌区巡查、监管部分缺失。

3.闫潭引黄灌区现代化改造的展望

分级确定灌区现代化改造标准和改造内容,综合采取新建、扩建、更新、配套、改造、联网等工程措施,分期分步对灌区基础设施进行达标改造、提档升级,到2035年,基本完成灌区现代化改造。

3.1 灌区规划要系统科学,构建系统衔接的输水配水通道

灌区的规划设计,要有整体观念,做好与其他规划的衔接,把节水和生态的理念贯穿于灌区规划设计,综合考虑工程、生态、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把灌溉工程、除涝工程、节水措施和管护机制,一次性规划到位。依托现代水网建设,完善灌区综合输水配水体系,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以及田间工程配套,强化灌排骨干工程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无缝衔接,实现不同输水配水方式协调高效,提升灌区输水配水整体效率。

3.2 应用先进实用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把节水优先贯穿于灌区改革发展的整个过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推广应用微喷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实现灌区从粗放用水,向节约集约用水的根本转变。

把灌区沿线,纳入河长制管理,加强灌区空间用途管制,建立建设项目占用灌区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补偿机制,开展灌区渠系沿线综合治理,大力实施水土保持、覆淤还耕等生态修复工程,优化引黄灌区泥沙处理和利用方式,完善灌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3.3 以提高灌区智慧水平为主线,打造信息型灌区

积极构建智慧灌区系统。采用3S技术、互联网技术进行灌区管理,灌区工程管理与用水管理实现信息化,具有灌溉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能够根据气象变化、作物需水等情况,进行灌溉预报和实施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供水调度。

灌区管理单位具有信息化和调度中心,形成覆盖灌区重要取水口、排水口、闸站和数据采集点的信息与调度网络,实现对重要闸站的远程监控与调度。

建立灌区灌溉与排水、灌溉除涝面积及产量、灌区水旱灾情数据库,与当地或上级主管部门水利信息数据节点实现数据共享。

猜你喜欢

引黄灌区菏泽市节水
坚持节水
赵口引黄灌区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节水公益广告
菏泽市木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菏泽市苗木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节水公益广告
梁山引黄灌区渠道防渗效果与灌溉用水效率分析
引黄灌区泥沙处理与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
节水妙想
引黄灌区泥沙调控对策研究——以尊村灌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