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市文化资源复兴与旅游活化研究

2021-11-26张素杰

魅力中国 2021年26期
关键词:新乡文创特色

张素杰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一、文化资源与旅游活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无形的非文化遗产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遭到的破坏更为严重。

活化又称激发,常指某一物质从其无到有、从少到多或者从沉寂状态转变为具有活性状态的过程[1]。学界将该理论引用到文化领域,对文化进行“活化”研究。美国的国家公园服务指南首次提出“活态遗产”、“活态历史”相关概念,意为通过表演的方式复原历史,激活其文化价值。本文引用其概念,旅游活化指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赋予文化以新用途与新生命,让文化展示昔日的辉煌,生动形象呈现在大众游客面前,从而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生产力,推动文化的传承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新乡文化资源概况

新乡地处河南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历史悠久,古称庸国,春秋属卫,战国属魏,汉为获嘉,至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置新乡县至今已有1400 余年,新乡建国初期曾为平原省省会。新乡市共辖4 个市辖区、3 个县级市、5 个县。全市拥有各类自然景观数百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50余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00余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新乡地势北高南低,北依太行,拥有八里沟等众多风景优美的南太行风景;南部为黄河冲积扇平原,平原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8%,境内有以豫北黄河故道为代表的黄河文化。新乡拥有很多极具地域独特性和历史唯一性的文化资源,仰韶、龙山文化都有历史遗存,以牧野大战为代表的历史遗存遍布全市;姜太公垂钓、比干抛心忠谏、陈桥兵变都源于此地,境内有战国古长城、赵长城遗址等长城文化,有比干庙、潞王陵等众多楼、塔、寺庙、亭、桥、墓、民居、纪念碑等组成的文物建筑,还有以刘庄等红色村庄为代表的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

新乡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也具备很高的价值,流行于古代新乡地区的诗歌占《诗经国风》的四分之一,新乡不仅留存有姜太公的传说等众多民间文学,还有中州大鼓、小冀背桩等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更有原阳烩面、延津火烧、辉县麻团等风味独特的地方菜品和小吃。新乡市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包含了民间文学、传统曲艺、民间手工技艺、民俗节庆和饮食文化等众多类型。

三、新乡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挖掘不足,内涵薄弱

新乡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足,目前新乡旅游业以发展自然旅游资源为主,宣传以南太行为主,文化资源因得不到有效宣传而鲜为人知。新乡历史悠久,境内现遗存大量的遗址遗迹、石碑石刻、文物建筑,以及长城文化、黄河文化,但现有的文化展示形式非常有限,即便进行了旅游开发也仅限于观光旅游,文化仅原地静态展示。目前新乡对于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发不足,仅有少量用于旅游发展,已开发的文化其旅游活化利用方式简单地限于“买、看、摸”三种途径[2]。旅游者无法和民俗文化进行深度的交流,无从了解其物质背后的民俗文化背景和文化附加值。有些文化有说头、没看头,比如姜太公垂钓、比干抛心忠谏等,导游谈起来津津乐道,但游客却不得其乐。旅游者无法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并没有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

(二)文化同质化,缺乏地域特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不断涌进,新式文化不断涌现,许多在生活中本就少见的优秀的地方文化逐渐丧失了“话语权”,新乡本土有很多的优秀文化没有利用。新乡依托近代的先进人物,开辟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教育培训基地,主要针对党员干部、县机关干部、教师和学生,以基地讲堂、内容宣传等,开展红色教育,但是刘庄、京华园、唐庄、回龙村、裴寨村或是龙泉苑景区,大都是以纪念馆的形式记录村干部带领村民走向致富之路的艰辛与不易,各种同类型文化资源产生竞争,同时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竞争优势也不突出。新乡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但是目前除了世魁牛肉、臧营桥烧鸡、牛忠喜烧饼等几个少数食品重视品牌的包装与宣传,大部分特产没有自己的品牌,甚至有一些当地人都不知道是地方特色,这使饮食文化缺少地域标签。新乡在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缺少明确的定位,地域特色、民俗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等没有做好形象宣传,缺乏有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业。

(三)传播方式落后,文化表达缺乏灵动性

新乡的文化资源丰富,但是这些文化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的极少,现有的开发主要是物质文化的开发,非物质文化开发不足,文化旅游项目单一,缺乏具有体验性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者难以参与到当地的文化生活中,停留时间短。现有的文化表达和传播方式上比较落后,目前大部分文化景区没有完善的旅游解说系统,只有通过导游去了解历史文化和故事传说,如果没有导游讲解,旅游者只能进行“走马观花”式地游览,难以领会其中的文化内涵。龙泉苑景区的纪念馆、平原博物馆等,虽然有专门的讲解员,也配有视频讲解,但这也仅仅只是增强了游客的视觉和听觉体验,缺乏与旅游者的互动,旅游者无法亲自体验,文化资源缺少以演艺形式表现新乡的历史文化,此外,文化资源的展示对VR、AR 等新科技运用仍不足,展示方式还需要不断创新。

(四)文化传承断代,传统文化退化

在城市化和商品经济冲击下,年轻人不断抛弃自身的文化特色,一些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手工技艺已不复存在,很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因后继无人而逐渐消失。长垣的皮影戏距今已有300 余年历史,但是自从90年代后,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皮影艺人纷纷转行,老艺人逐渐谢世或年事已高,这都给皮影戏的传承带来巨大难题。新乡的木版年画源自明代,在清朝后期形成了产业规模,方圆几百里的人都熟知小杨庄的木版年画,当前杨庄的木版年画已然成为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仅存清代的古雕版年画30 余块、保存完整的仅20 余块。由于人民群众生活习惯的改变、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缺乏传承和保护,导致新乡当地的一些传统文化逐渐退化。

四、文旅融合,以旅游活化推动新乡文化资源复兴

(一)讲好地方故事,打造文化IP

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发展性,文化的地域性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遗址遗迹、亭台楼阁等物质文化,又包含民间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通过运作IP,提升文化旅游资源的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旅游活化的关键所在,新乡要实现自身的文化价值,需运用多种方式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故事、传说、特色建筑、传统民俗等文化脉络,提炼文化元素[3],找出新乡的灵魂,建立特色文化主题,如打造特色Logo和卡通、动漫形象等。新乡可依托历史名人、古建筑、故事传说等打造特色文化旅游IP,并将IP 融入到城市的建设及品牌形象的推广中。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可以借助网络让更多的游客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也可以借助多重形式,让新乡文化走出景区,走到校园或公共场所进行文物展示和解说以实现其文化传播功能。

(二)做好科技展示,丰富旅游体验

充分利用博物馆、旅游演艺等形式,结合现代新技术,有机地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当地百姓的生活方式融为一体,以活态的方式展现给游客,增强游客旅游体验。充分利用VR和AR 等,还原遗址遗迹的原貌,通过文化资源与互联网的紧密融合,建立数字化博物馆展陈平台,将分布在新乡各地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通过三维建模、虚拟现实技术、互动娱乐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对传统的文化展品信息予以全方位的采集,以此对其开展复原及再生工作,打破文化的时空限制,丰富文化展示方式,扩充展示内容[4]。比如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可以利用3DIMAX3D 技术经典呈现几千年前的时空画卷,以恢弘史诗电影的形式有声讲述其辉煌历史。牧野大战、张良刺秦等可以利用光影4D 秀,在遗址遗迹上投放立体微电影方式,呈现当年历史事件的场景,使旅游者可以从更多维度、更加深刻地去感受当时的文化环境氛围,深入理解其文化背景、历史活动及历史事件。同盟古城可以将获嘉乃至新乡的民俗、地方特色的高桥、大鼓、背桩等民俗活动引入景区,同时将新乡的特色美食引入,游客到同盟古镇,可以享受一站式的新乡文化资源展示。依托史来贺精神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主题,打造相应的影视剧作品,通过现代传播载体赋予文化新的表达方式,将精神文化内涵生动地展示给观众。丰富陈堡火德火神会等民俗节庆活动,促进文化旅游体验项目的全方位开发,弘扬当地特色文化,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三)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周边产业

文化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不断为文化添加新的元素,以创新来驱动文化发展,以创意文化、创意工艺品等拉长文化旅游产业链,用文化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形成文化展示的周边产业。针对新乡的文创产业和产品,开展调研工作,找出一条深受大众喜爱、极具现代化及富有艺术性的文创产品开发思路,进一步完善文创及相关产业的个性化建设。学习故宫和敦煌的文创产品开发方式,在文创产品设计上,注重增加实用价值和凸显地方文化特色,使文创产品与旅游日常生活产生互动,设计要立足于产品使用者的吃穿住行,增强其实用性、文化性和体验性。同时,加强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与互联网的结合,采用微信、微博等,为文创产品的口碑营销提供便利。将文创产品与线上购物一体化,为游客提供物美价廉的文创产品,从而得到游客的信任及依赖,提高自身影响力。比如依托卫辉的里峪村等传统村落,盘活村里的闲置农房,打造特色民宿、乡村图书馆、特色手工艺品店、特色餐馆、手工作坊等,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升当地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同时将古村现有的文化产品融入艺术元素,以创意打造文化旅游工艺品,深度挖掘文化资源,依托当地文化元素研发特色文化产品。

(四)改革教育形式,重塑文化价值

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知识形态,通过不断地学习、熏陶,可以使其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新乡除了现代红色精神以外,还遗留有许多革命遗址。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开发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线路,通过组织研学旅行线路设计大赛,使大学生和当地居民了解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同时将比赛成果应用到中小学教育中,学习革命先烈们和新乡人物那种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精神所感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鲜活教材。同时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传播红色文化。同时以自然山水和古建筑为依托开展研学课程,全面展现古人的建筑思想,让旅游者近距离感受自然山水,体会“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相关景区还原关龙逄以死谏君、比干抛心忠谏等故事场景,让旅游者深刻体会忠君爱国、勇敢无畏的精神。通过研学旅行,推动优秀精神文化的传承。

猜你喜欢

新乡文创特色
陶溪川文创街区
特色种植促增收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The Class Differences in the View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立法为新乡教育事业“保驾护航”
为新乡教育均衡发展上一道“法律保险”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