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隐性课程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开发

2021-11-26曾小雅

魅力中国 2021年22期
关键词:守则隐性中学生

曾小雅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公园东中学,广东 河源 517000)

初中《道德与法治》隐性课程资源可以被理解为: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中产生的某些结果,在课程标准中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它们被看作是一部分隐藏的、间接的、无意识的学校及校外生活经验,但又经常有效地对学生发挥着作用,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它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可供开发资源的丰富多样性、实施过程的潜在性、对学生影响的持久性以及结果的难量化性。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对中学生具有认识导向功能、情感的激励功能以及行为规范功能,让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良好的心理素质、规范的行为举止。初中《道德与法治》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在理论层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实践研究日趋深入,本文就一线教学经验,以河源市源城区公园东中学的《中小学生守则》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进行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灵活开发校纪校规中的隐性课程资源

夸美纽斯认为:“制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学校制定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章制度,有利于加强日常管理,保障生活、教学活动开展。通过发挥校纪校规的保护与约束作用,有利于培养中学生遵纪守法意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以公园东中学为例进行开发。

(一)资源描述

公园东中学《中小学生守则》共分九章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以中学生学会自尊自爱,注重仪表为主要内容。涉及维护国家安全与荣誉,升国旗时少先队员行队礼以及对中学生衣着、卫生习惯、行为举止、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等方面做出规定。第二部分是以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为主。主要从自身文明有礼、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尊重师长,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等方面进行规定。第三部分是以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勤奋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主。主要对课堂纪律、作业、考试,面对挫折如何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进行规定。第四部分是以勤劳简朴、孝敬父母为主。主要涉及生活勤俭节约、不攀比浪费,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孝敬父母等方面。规范贯彻了学校“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文明和谐、创新发展,待人诚信、做事诚实、对祖国和人民忠诚,为人正派、处事公正、治学严谨,生活勤俭、学习勤奋,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文化内核。

(二)资源与学习内容的联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主要围绕学生对自我及生命的认识、如何在集体环境中与同学、老师、朋友的交往为主要内容。重在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即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如何正确对待学习、如何与同学、朋友、父母、老师相处、如何理性使用网络,如何正确对待生命。而这些内容在《中小学生守则》中均有所涉及,让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主要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涉及参与社会生活、合理使用网络、遵守社会规则、文明有礼、做守法的公民、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服务与奉献社会、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美好祖国。这些内容在《中小学生守则》中同样有所提及,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制度育人、管理育人的养成教育思想,培养中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加强自律,能够以优良的品德,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三)教师开发资源的方法

《中小学生守则》蕴含着丰富的隐性课程资源,既能让学生增长知识,又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开展课程资源开发时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一是,学校通过每周一举行的升国旗仪式,全体学生穿戴整洁、准时参加,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有利于加强学生爱国意识,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荣誉。二是公园东中学每天大课间活动丰富多样,有跳绳、跑步等项目,还有综合活动课、公益性文化设施参观学习等,要求学生积极参加,遵守活动要求及规定。通过这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养成健康的体魄,蓬勃的朝气,认识到生命的宝贵,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学包粽子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也有着重要作用,学生能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为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起到推动作用。三是可办“三节三爱”主题黑板报,“三节三爱”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爱学习”让学生能够以黑板报的形式认识到热爱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意识到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确立终生学习的意识。“爱劳动”让学生认识到,勤劳勇敢、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素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作为初中生,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努力学习,诚实勤劳,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爱祖国”即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加深对祖国的热爱。“节电、节水、节粮”,通过黑板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自觉养成爱惜粮食、节约水电的好习惯,从小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将“三节三爱”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

二、充分挖掘制度中的隐性课程资源,用制度育人

个人若将对制度的遵循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社会将对制度的渗透作为一种习俗,久而久之,制度就转化成了道德。在《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七课就用三节内容在讲亲情之爱,让学生体会家的意味,让家更美好,能够牢记在羽翼丰满之时,亲情是我们永远的依恋。那么如何开发校纪校规中所蕴藏着的隐性课程资源?在公园东中学《中小学生守则》第五章明确规定要孝父母,学生应该经常与父母交流学习生活,尊重父母意见、听从父母教导。热情礼貌对待长辈,说话文明有礼、不与父母发生冲撞。正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本固则邦宁,只有家庭根基稳固,国家以及社会才能平稳发展。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学校加强舆论引导,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倡导学生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规则等来约束学生,使其增强家庭观念,以家为根;此外,学校也可以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制度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转变制度制定的思路,寓教于制度规范之中。用制度规范来保证教育过程、教育目标的实现。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割裂开来,否则制度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以公园东中学为例,每个学生都有家校联系本,班主任老师可以每天看到孩子的具体表现;每个班级都建有家校委员会,家长与老师之间可以及时沟通孩子学习生活情况。或者也可以在班级内部成立监督小组,在监督他人的过程中,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用制度来育人,从制度修改制定到制度育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显性课程向隐性课程转化的过程。因此,要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制度落实,充分挖掘制度、校纪校规中的隐性课程资源,用制度育人。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更需要知行合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隐性课程资源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作用,寓教于乐,教育无痕。

猜你喜欢

守则隐性中学生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森林守则
雾霾天健康守则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分手了?社交网络行为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