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1-11-26刘瑞雪

魅力中国 2021年24期
关键词:沂蒙本科生精神

刘瑞雪

(临沂大学,山东 临沂 276000)

一、沂蒙精神内涵

世界上任何一种精神文化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特殊的地域生态文化环境和长时间的沉淀不断发展起来的。沂蒙精神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淀和沂蒙人民的艰苦奋斗形成的。

在沂蒙精神研讨会上,将沂蒙精神的内涵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一提法一直延续至今。2013 年11 月28 日,总书记在视察临沂结束时指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对于总书记的这次发表的讲话后,学术各界针对沂蒙精神涵义展开多维探讨,其中一位学者对于沂蒙精神涵义的阐述最为深刻,他认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沂蒙精神的本质。”[1]

目前学术界对于沂蒙精神的具体涵义的阐释可谓是“异彩纷呈”,学者们根据沂蒙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以及沂蒙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的不同特征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从而找出沂蒙精神更加丰富的内涵。最后,学者们对于沂蒙精神的灵魂表现达成了共识,即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军群关系是沂蒙精神最为重要的价值意蕴。但是对于沂蒙精神的具体内涵的表述,仍需要学术界继续深入探索,从而形成最大公约数。

二、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是国家制定“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柱,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庭、社会甚至是国家的荣辱兴衰成败。沂蒙精神不仅是科学化的世界观,也是理论化的世界观,把沂蒙精神与大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的爱国观,同时又能丰富沂蒙精神内涵及表现形式,从而使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2]

(一)沂蒙精神融入学生生活有待深入

1.学生意识形态薄弱。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适当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要重视起来。本科阶段大学生在高校占比较高,对于本科阶段学生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大一时期,本科生刚刚入学,他们的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念还不健全,仅仅只是停留在高中时期的“应试”思想政治教育,外加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督促和监督,容易受到外界各种环境的不良诱惑。大二大三时期的本科生,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塑造已经趋于健全,再经过更加系统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后,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已经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巩固,价值观念也正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大四时期,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本科生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并达到巩固状态,其价值观念也已经大体形成。

2.学习能力。高校学生首先作为学生应具备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经历了高中三年的磨砺学习能力较高,大一时期刚入学的本科生们,对校园还有一些新鲜感,对于大学学科也存在新鲜感,所以上课时还会集中精神学习,其学习能力很强,对于学习也有很强的自觉性。当逐渐熟悉了校园生活,由于在高校学校比较自由、学业也比较轻松,本科生们逐渐放松了学习态度,尤其对于自身不感兴趣的学科,例如对于沂蒙精神的学习,本科生们就会忽略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而不认真学习本课程。

3.认知能力。作为沂蒙精神的发源地,临沂市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虽然在蓬勃发展,但是其他地区的人们对于沂蒙的印象大都还停留在许多年以前,关于沂蒙精神的认知度普遍较低。即使临沂本地人对于沂蒙精神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仅仅只有学术届研究沂蒙精神的学者包括高校教师了解沂蒙精神的形成、内涵、特征甚至发展前景,更不用说没有系统学习过沂蒙精神的本科生。故本科生对于沂蒙精神的认知能力不强烈,有待加强。

(二)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问题

1.上课形式过于单一。就临沂大学课堂教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有理论讲授法、榜样示范法、自我教育法以及实践锻炼法等几种方法。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首先要解决好过河的方式和方法,没有桥和船,我们还是过不了河。说明了方式方法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

在临沂大学,沂蒙精神是必然要开设的课程,这不仅是学校要求更是响应国家政策而实施教学实践。

目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的是理论教育法,学生所学到的理论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填鸭式的、灌输式的教学形式来获取的,这种方法虽然能很好的传递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缺少课堂趣味性,不易提起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学生很难感同身受的体会沂蒙精神带来的历史沉淀,也就很难领会到沂蒙精神的真正涵义。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传授、讲解的沂蒙精神对于学生来讲,不过只是机械地记忆基础知识要点去应付考试的一门选修课。由此来讲,单一的教学方法对于沂蒙精神的传播作用甚微,对学生的教化作用也甚微,达不到预期设想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对于沂蒙精神的理论学习,已经形成既有的体系,然而近年来并没有突破,而且事例故事仍是旧有的内容范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沂蒙精神的积极性,无法让学生们体会到沂蒙精神的新鲜感,提不起学习兴趣,导致沂蒙精神无法真正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沂蒙红色精神认知力不够,便难充分将沂蒙精神的精髓信息传递给大学生,甚至出现将自己的片面理解传递给大学生的情况,导致大学生难以对沂蒙精神产生共鸣,从而影响了沂蒙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三、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一)创新沂蒙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沂蒙精神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只有创新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发挥沂蒙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提升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其一,运用互动教学的方式。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形式单一问题,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不再是教师单独教授,而是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例如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这样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们学习沂蒙精神的积极性,从实际行动中践行沂蒙精神。[4]其二,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在教授大学生沂蒙精神相关知识理论的同时,为了提升大学生对沂蒙精神的理解程度,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重理论与生活相结合,不仅只限于课堂讲授,还应深入生活进行实践,使沂蒙精神真正融入大学生生活,增强大学生对沂蒙精神的热情度和积极性。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沂蒙精神认知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传播讲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教育者对知识内涵的认知是否深刻直接影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的学习效果。就临沂大学而言,高校对本科生沂蒙精神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学生是否可以完全接受和吸收沂蒙精神知识内化于心;是否能落实到实际行动外化于行,这都取决于沂蒙精神课程讲师对沂蒙精神的了解程度如何;高校对沂蒙精神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如何。

其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关于沂蒙精神的集中培训。沂蒙精神之所以只溶于表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不专业性,这就需要培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深入提高教师对沂蒙精神的掌握和理解,以及对沂蒙精神更深层次内涵的独特见解。可以召开相关座谈会,包括“三山一坡”精神,武装好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其二,积极带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实地考察研究。要带领教师队伍去往沂蒙精神发源地,沂蒙精神流经地去参观、考察研究,让教师自己亲身去体会沂蒙精神本质、独立思考沂蒙精神内涵,从实质上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沂蒙精神的认知度。

(三)加强沂蒙精神推广宣传

网络媒体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新媒体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人的发言自由,使传统的大众化的媒体变成了小众化的,可以自由发表言论的媒体。现代高校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使用较多,他们对于新媒体是非常之感兴趣的。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在接受新信息后可以自觉地去思考问题,去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评论,这个过程就能增强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提高大学生对沂蒙精神的学习热情。

要使沂蒙精神能够被高校大学生更好地接受,必然离不开网络的强大作用。其一,可以建立沂蒙精神微信公众号,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但需要一批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的帮助,因此,高校要聘请一批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再召集一批热爱网络信息技术的大学生,一起合力建立一个关于沂蒙精神文化的微信公众号。充分利用现有的沂蒙精神文化,向微信公众号传输相关视频、文章,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提高这一群体对沂蒙精神的学习积极性。其二,政府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提倡对沂蒙精神的学习。在官方网页上,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沂蒙精神的相关报道,整合报纸、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的相关报道,及时推送沂蒙精神相关的信息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合力完成对高校沂蒙精神文化的教育。

(四)加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建设

沂蒙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是对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沂蒙文化的重要场所。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重要的精神文明财富,建设与完善沂蒙精神教育实践基地是对沂蒙精神更好地的开发和利用。[4]就国家而言,国家应出台提倡建设沂蒙精神文化基地的政策,同时提高对基地建设的拨款,使得沂蒙精神文化基地的建设不受困难阻碍;就政府部门而言,当地政府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发挥自身行政作用,密切与沂蒙老区的联系,挖掘体现沂蒙精神最鲜活的生活案例。使得沂蒙精神不止融入“教材”,还要真正融入“实践”,让师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在进行沂蒙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要有相应的解决措施。将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个艰难而又伟大的工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打磨。要用沂蒙精神武装广大人民群众,这不仅限于地域、师生,国家所提倡的“三山一坡”精神都值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和贯彻,在潜移默化的生活中贯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欢

沂蒙本科生精神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沂蒙壮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