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美育视角 让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更具魅力

2021-11-26张冬琴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美育教师应舞蹈

□张冬琴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美育指的是审美教育,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欣赏及创造美,进而提升他们的情操与素养,使其获得对美的辨析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舞蹈作为三大艺术之一,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内容,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

一、舞蹈艺术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美育价值

(一)培育正确的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指的是个体对美的总体认知与感受,是人类世界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作为一种具有尚美精神、向善意识及求真价值的艺术类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实现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影响与塑造。一方面,在舞蹈赏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和查阅各类舞蹈视频与资料,拓展他们的舞蹈审美认知,使其拥有审美鉴赏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与创编舞蹈,进一步拉近学生与舞蹈艺术的距离,使其真切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美,并转化为学生的表现力与创造力,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坚持以高尚与先进为追求,摒弃错误与落后的审美意识。

(二)塑造良好的形体表现

舞蹈是通过形体动作表现美的艺术形式,因此,在练习舞蹈时,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身体基础,包括柔韧性、平衡性、力度、速度及准确性,也包括良好的身材仪态与体形,从而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逐步达到塑造良好形体的目的[1]。

(三)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舞蹈教学中,艺术创造是终极教学目标,更是实施美育的核心所在。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与表现的空间,在不同的情境、环境或音乐氛围下,让学生跟随情绪与灵感,做出美的动作与姿态;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

二、美育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路径

(一)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学生具备审美能力的基础,首先,舞蹈作为对人体动作与姿态进行加工及美化形成的艺术形式,对学生体态有着一定的要求,而要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学生必须掌握科学的训练方式与技巧。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自身在训练中需要掌握科学的指导方法,在开展学前教育活动时,还需要针对幼儿的肌肉、骨骼及呼吸等生理机能情况,制订科学的训练方案,以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其次,幼儿舞蹈还具有鲜明的特征,是直接表现儿童内心情感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还需要培养幼儿感受、发现及创造美的能力,让他们具备良好的身心状态与情感表现。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成为幼儿教师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以作为引导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基石。

(二)运用合理的语言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幼儿教育中开展舞蹈教学,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运用合理的语言进行引导示范,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育和引导,一方面要注重示范,即通过自身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表现与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纳,并为美育渗透提供新的路径;另一方面则要转变语言的表达特征,引导学生在面对幼儿时,采取形象化、表现力强的语言表达方式,由此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还能激发幼儿的舞蹈学习兴趣,让幼儿愿意在舞蹈学习活动中接受美的熏陶与启迪。

(三)实施有效的创作训练

创造美是美育教育中的关键,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较弱,对外界事物缺乏理解与了解,幼儿教师需要在引导过程中强化主题的引导作用。所以,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以服务幼儿教育为中心,调整舞蹈教学的内容与方式。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进一步了解幼儿舞蹈的特征,能够根据幼儿的身体素质能力与特点,创编出符合幼儿年龄的舞蹈。其次,还应全面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与学习需求,能够根据幼儿的身体素质及兴趣方向,创编出符合幼儿意识观念的舞蹈,在难度选择上要选择低难度舞蹈,在音乐选择上要偏向儿童音乐,在作品内容设计上要具备故事性与趣味性,甚至可以利用绘本、儿歌、动画形象等进行加工与表现。

三、美育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策略

(一)强化理解与认知,提高审美意识

舞蹈与音乐往往是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全面强化学生对两种艺术形式的理解与认知,进而实现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音乐具有表现情绪、营造氛围、引导节奏的重要功能,在舞蹈的配合过程中,学生需要有良好的音乐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将舞蹈与音乐的表现力融为一体。尤其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从幼儿音乐入手,既要赏析其中表达的儿童情趣,又要体会其中的美感与艺术风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的节奏感,促进学生舞蹈动作的协调发展。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聆听节拍较强、鼓点鲜明音乐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音乐与舞蹈的同步节奏,并形成正确的主观感受;其次,教师应要求学生将音乐与舞蹈融合,在舞蹈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身体与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与情感,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最后,教师还应将教学内容落实到专业知识上,通过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使其进一步深化理解舞蹈的内涵,对舞蹈有新的认知[2]。

(二)感受艺术与美感,落实审美训练

在美育视角下,舞蹈教学还应通过落实审美训练的方式,提升学生对艺术与美的感知能力。首先,舞蹈的美是通过肢体与动作表现出来的,而这就需要学生对人体的肢体美与动作美有全面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艺术欣赏与实践训练两种方式来达成目标。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播放舞蹈艺术家或团队的舞蹈视频,让学生感受各种舞蹈动作、身形姿态、形体特征及动作造型的美。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际训练,逐步将感知美转化为身体动作,真正建立审美的标准与内在价值观。其次,舞蹈的审美还与自身的体形仪态有着直接联系,因此,教师还应强化学生的形体训练,通过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从而提高学生内在的气质与感染力,比如,可以利用芭蕾教学的基本方法进行训练,通过站立、小跳、蹲、脚位、躯干、姿态的组合练习,有效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与气韵感染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心理暗示或审美引导的方式展开训练,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融入舞蹈中,从而达到身心合一的审美表达效果。

(三)丰富素材与内容,激发审美兴趣

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要想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审美思维发展,教师还需要通过丰富教学素材与内容的方式,从激发审美兴趣入手,推动学生审美思维的拓展与发散。首先,教师应以生活为基础,通过多媒体展现人们在生活中不经意间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生活中美的观察与欣赏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体会到美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这对于学前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其次,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细节美的理解,教师应利用信息化资源与设备开展教学,如可通过微课等方式呈现舞蹈教学内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自行完成学习,还可以将演示动作进行慢放与重播,通过反复观察与思考,感受舞蹈的表现力与情感,并掌握赏析与表现细节美感的技巧。这样的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对舞蹈的审美能力,使其能从细节中挖掘审美特征。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一些趣味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如网络上走红的幼儿舞蹈、动画制作的舞蹈等,通过更多的元素与表现形式,让学生在感受到舞蹈的乐趣的同时,更愿意深入思考与探究,从而从审美兴趣发展到审美思维。

(四)完善评价与考核机制,提升审美关注度

在美育视角下,舞蹈教学的评价与考核机制同样需要改革与完善,教师应进一步提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考查,以提高审美意识在教学评价中的影响力。首先,教师应在学生考试中增添审美能力考核项目,比如,可以增加让学生即时赏析评价舞蹈片段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观看舞蹈视频后,在规定时间内做出评价。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的临时应变与语言组织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对舞蹈审美的理解能力及专业知识水平,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方式。其次,教师还应构建以美育为核心的评价体系,针对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表现,如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训练、演出活动、实习活动、考试考核等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建立标准化的美育评价量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打分,以此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综合评价。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职学前教育环境下,美育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和培育的内容,在舞蹈课程中,教师应紧抓专业知识、语言能力及创编素养三方面的培育路径,进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强化理解与认知、感受艺术与美感、丰富素材与内容、完善评价与考核机制等有效策略,实现对学生审美意识、能力、兴趣及思维的重点培养,让学生成为具备良好审美素养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美育教师应舞蹈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