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课堂教学的深度学习探究

2021-11-26李瑞群舒阳晔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深度师生课堂教学

李瑞群,舒阳晔

(1.湖南财经经济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2.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3.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娄底417000)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为确保“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各高校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等,开展在线学习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1]。然而,当前在线课堂教学处于初期阶段,存在教学浅表化、学习行为虚假化及人际交互弱化等现实困境。为此,我们通过研究在线课堂教学的深度学习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破解困境的可行路径,促进在线课堂教学的高效有序开展。

一、在线课堂教学深度学习的重要意义

在线课堂教学的深度学习,是指教师根据高校学生特点,结合网络技术和认知工具的优势,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安全的课堂文化氛围,并围绕富有挑战性问题展开学习,促进师生间自由对话、多重交互,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拓展知识的广度、深度与高度,使学生不仅只是掌握知识与技能,更能深化理解知识背后的智慧、内涵与意蕴,从而引发其高阶思维体验,最终形成具有问题意识、批判思维与高阶能力的‘我度’,实现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成全自我之目的。

(一)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可利用大学生思维敏捷、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独立自主等特点根据信息技术的优势,营造平等、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基于问题的学习活动,创设真实、亲切、贴近生活的情境,推动深度学习不断发展,激发学习者“自己的想法、他人的观点以及观察实验结果之间直接互动”[2],即师生、生生之间基于在线交友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自由对话及相互勉励,使其在多重交互中深化新知,并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组织复杂的、海量的学习资源”[3],使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主题、时间自定步调去搜集、整理及加工相关信息,带着疑问、构思和观点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二)拓宽知识的广度

网络新兴技术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便捷、动态、共享的智慧生态学习平台。大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网络智能平台、社区空间、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学术共同体连接全球性社会资源,与教师、校外专家或相关研究者、同伴等社会协同人员建立快速、有效的联系,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交流,拓宽知识的广度。换言之,通过网络共享使学生的规模由点扩大到面,从线下到线上,由一个班集体变成一个网络群体,形成指数效应、实现无限增量,不断拓宽学生知识的广度。

(三)延伸知识的高度

在线课堂教学的深度学习,需要教师借助网络平台掌握学生现状,结合当前在线教学技术特点、教学规律,精心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营造真实开放或虚拟仿真的情境,集聚跨区域的专业人士进行多重交互,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求,提高学生的效能感、成就感、归属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在自发学习、独自领悟的过程中,思考主题知识点之间的本质属性、内在逻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度构建、内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批判性地获取知识。这样不仅能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而且能使学生的学习上升到理性思辨的高度,进而“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4]。

(四)内化知识的深度

基于网络通信平台,运用移动电子设备(手机、电脑等)搭建的在线课堂教学的深度学习,是以大学生为中心,教师在精心准备的学习资源、学习工具的支持下,营造一种仿真的模拟情境,创设线上学习平台,更为广泛地收集资料,整合资源、汇聚集体智慧裂变,促进大学生深层次探究知识与现象背后蕴含的真理、本质,追问其内在的逻辑、规律。网络技术有效搭建认知、情景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认知深化的平台,促进大学生对问题多方位深度剖析、多角度的深思、重构原有的知识结构,透彻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与品格,获得深度理解与迁移,进而引发高层次的思维体验,培养批判意识、独立思考、协调合作的能力,内化为核心素养。

二、在线课堂教学的深度学习面临的困境

(一)教师缺乏在线课堂教学经验

在线教学源于时势的需求,且普及快速,大部分教师未经系统的培训被迫上岗,因而他们对在线教学理解不深,对在线教学的特性把握不到位,容易出现教学的浅表化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其一,在线教学中,教师因经验的欠缺,通常以讲授为主,直接把知识打包“输送”,学生在电脑的另一端被动地“接收”,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精神动态,难以及时给予学生肯定、激励与人文关怀;其二,就教学过程而言,它本身是一个复杂的,需要通过多维交互实现知识的深度加工、提升核心素养的动态过程。但当下的在线教学,因教师经验缺乏,一般采用言语的方式进行导入、互动,运用线上平台以PPT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利用布置作业结题与预习新知结束授课的方式,导致教师很少能为知识点精心设置情境、采用启发式问题导入,进行多步骤有效的分析、整合与构建知识体系,不能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度加工,不能探究知识背后的人文、情感与逻辑,也无法引发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二)在线教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线教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容易出现虚假性学习,造成学生视觉疲惫、思维钝化和注意力不集中,沦为感官上的“观光者”,这样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因时间紧迫,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忙于紧张的直播与录课,查看数据与检查作业之中;而学生则会由于连续上网课,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再加上课后流于形式般的录制视频、传图进行作业打卡,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精神引领与价值启发,因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他们对知识也难以深度思考与加工。另外,有别于线下教学,线上教学不能对学生的表情、神态、动作等“举目所见”,难以察觉学生的微妙情绪变化,并及时识别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引领,这样也难以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温情关怀,导致学生情感感受不足,学习的积极性持续下降。线上教学时由于末端、网络流量等问题,教师很难适时监控身处异地的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做出有效的反馈与互动,而教师通过隔着屏幕查看学生是否“在线”、回放时间长短、是否提交作业等数据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都难以判断学生身心是否“在场”,是否“逃逸”于其他视频、网站、聊天(部分上课时要求学生打开视频监督,但也不影响其走神做其他事)等无关活动,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浅表化。

(三)在线师生交互缺乏情感温度

由传统的师生面对面教学转成人与机器的“人际交互”,弱化了人际交流,缺乏对学生的情感、人文的关怀,易使学生产生消极与孤独感。这严重影响了在线教与学的效果。在线下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围绕着教学主题,设置教学情境,紧扣学生的个性需求创生出一个温馨的情感场域。在这个场域中,教师能随时捕捉学生的微妙变化,适时给予关注、点化与引导,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认同与关爱,激发其不断尝试、挑战新知的原动力。而线上教学借助“互联网+”提供的云、网、端一体化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展开“人—机交互”,教师通常把大部分的精力投放在技术工具的运用、教学内容的信息化上,采用“独白式”的单向灌输,对学生缺少“温暖细心的情感关怀、耳濡目染的言行示范、潜移默化的支持教导”[5],这弱化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降低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及社会性发展。另外,在线交互平台功能的不完善,难以满足师生情感交互的需求,使教师难以营造沉浸式的交互情境,展开深度交流,容易导致学生情感、人文关怀的缺失,进而可能出现厌听甚至厌学的负面情绪。如此长期进行线上教学,可能减退学生的学习动力,消磨学习热情,致使后续的深度学习行为难以继续进行。

三、实现在线课堂教学深度学习的可行路径

(一)通过网络汇聚,创建集智共享的教师学术共同体

新时代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形成开放、分布、流动的连接全球性社会的汇聚网络,为教师创建一个便捷的获取有效教育资源平台,能集智共享的学术共同体[6],更好地解决教师缺乏线上教学经验的问题。教师在这个集体中通过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真理,提升在线教学水平。

基于教学困惑、技能提升需要的学习个体,可借助“互联网+”提供的云、网、端一体化的新兴技术平台(QQ群、微信群、在线视频会议等形式),打破教师之间的孤立,构建虚实融合的生成空间,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经验分享与交流共同体,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进行良性、多元互动,使其通过交流与对话、质疑与批判,实现共享思想与资源。这有利于丰富一线教师的在线课堂教学经验,提升其掌握及运用在线课堂教学工具的能力更好地开展在线教学,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二)基于教育大数据,构建多元立体的评价机制

基于互联网构建的新型教育生态环境,需要构建多元立体的评价机制,实现由传统的甄别、选拔的诊断性评价,转化成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来解决当下在线课堂教学中缺乏有效监督带来的浅表化学习困境。

首先,教师通过引入可视化的知识智能地图工具,对学生与网络教学资源的互动、学习进展、作业测试、师生间或学生与平台之间的交互等情况的在线课堂轨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动态可变的网络结构图。这种形象化、多元化的数据分析,更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实时动态和学习问题,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精准化的辅导,促进学生的独立自主发展。

其次,教育管理者利用网络技术收集学生在线学习全程数据,进行规范化、可视化的挖掘与透析,量化学习评价。这种评价不仅关注班级群体的共性,还注重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具体、细致的表现,如对学生解题时的思考状态、面部表情、所花时间,在线平台与他者交互的对象、时长、具体问题等进行全方位的记录与呈现,教师可进行实时、立体、全方位的评价与综合判断,切实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业现状。

最后,教师在线课堂教学中,应关注个体的精神发展,对学生学会生存、学会交际与对未来发展的态度、价值观的方面,甚至是身体素质方面的发展进行全面、客观的综合性发展评价。换言之,就是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如教师可依托信息技术研发的电子档案袋这一评价工具,结合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现状、认知水平等方面,对学生的发展与反思等进行综合性的质性评价,并能有效地存储和全面展现学生的表现,为教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在线深度学习。

(三)借助网络实时通讯,打造互爱有温度的课堂文化

在线课堂教学文化,指的是借助网络实时通讯平台,打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高度融合共生的文化生态,体现师生的思想意识、思维理念与精神信念。以教师为主致力打造的新型课堂文化,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在无声互爱有温度的在线课堂教学中导向深度学习。

首先,教师应注重角色转化,由传统的至高无上的传授者和控制者变为一名促进者、引导者、学伴。教师需要掌握教育学、信息技术、学生心理特点、学习的规律,敏锐而精准的捕捉学生的心灵需求、心向,发现学生的好奇心、智慧,及时给予积极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自发地通过网络平台、学习空间等新兴技术进行探究、发现与研读,引发学生新的认知和体验,促进深度学习。

其次,教师可利用网络通信平台,实现师生之间、学伴之间、与社会协同人员的多重交互与合作,启迪、诱导学生参与互动、自由对话,让学生感受到关怀与关心,鼓励学生大胆发问、质疑、批判,畅谈自己的思考、观点与判断,并及时给予肯定与反馈,如此循环互动,形成良性、开放与安全的学习氛围,来激活大学生的潜能、想象力、创造力。

最后,教师在开展在线教学之前,需把握学生个体差异,结合其需求、兴趣、心向、特点,把传统的‘教堂’变为‘学堂’,努力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成功感、获得感与幸福感,注重发现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潜能与智慧;教师应注重鼓励和提倡大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能在课堂中自由发言、对教师和教材有质疑的权利,等等。只有实现师生间平等的共同探讨、心灵相遇、精神碰撞,才能让智慧走进在线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善学乐思,散发人性的光辉,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

猜你喜欢

深度师生课堂教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以书画教育引领师生成长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