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致典雅的汉代熏炉

2021-11-25苌乐尹钊金光

东方收藏 2021年11期
关键词:现藏西汉

苌乐 尹钊 金光

我国使用香料的历史非常悠久,与香熏相伴而生的熏炉自然也有漫长的历史。据记载,我国在公元前4000年已经开始使用天然香料。从历史朝代的更迭来看,香熏的发展大约分为几个阶段:新石器时期的萌芽阶段、黄帝时期的初始阶段、周至汉时期的形成阶段、隋唐时期的成熟阶段、宋代时期的鼎盛阶段、元明清时期的稳定阶段、清末民初时期的衰退阶段。

从主流风格角度来说,汉晋时代的香熏炉多山林之气,隋唐时代的香熏炉多庙堂之气,宋明时代的香熏炉多士大夫之气,清朝时代的香熏炉多匠作之气。

了解熏炉的悠久历史后,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不同时期的熏炉的美。

西汉镂空方熏炉(图1),炉体方形。器身直口,腹微鼓。粗柄中间鼓出,圆座。隆盖,中央有小钮。盖面镂空呈“回”字图案。出土时炉腹内尚有残存炭粒状香料。1956年广东广州黄花岗出土,现藏广州市博物馆。

西汉鎏金透雕虎纹熏炉(图2),炉体作扁圆形,深腹,圜底,下以三鸟作支架。三鸟下接细柄形圈足。盖作覆盘状,透雕三虎,中央有一小环。器身两侧有兽面衔环一对。通体鎏金。腹、柄、圈足均刻双线云气纹。造型优美,工艺精致,是汉代文物中少见的艺术精品。1972年江苏铜山出土,现藏南京博物院。

西汉鎏金透雕蟠龙熏炉(图3),焚香熏炉。熏炉深腹透雕。器座作蟠龙形,三爪外伸着地,一爪压住龙尾。蟠龙张口咬住一柱,柱上承熏炉。炉顶立一朱雀,口沿饰两虎两羊,各具神态。腹和盖均饰云纹。整个容器另有一层内套,可容香料。盖作双层透雕,以散发香气。现藏上海博物馆。

西汉鼎形熏炉(图4),焚香熏炉。炉身敞口,鼓腹,平底,下有兽踩朱雀形三高足。腹部有对称四环钮。底部中心镂一小圆孔,周有长方形十二孔,作四方对称排列。盖呈球面形,上有一环钮,盖面镂圆形十二孔,作两圈排列。鼎形炉下有圆形承盘。盘壁上开一流状缺口,焚香时灰烬自炉底落入承盘,从缺口处加以清除。1968年河北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现藏河北省博物館。

西汉镶嵌神兽纹博山炉(图5),焚香熏炉。炉身似豆形,作子口,盖似博山。炉身的盘和座系分铸后用铁钉铆合。通体错金。炉盘饰错金流云纹。盘上部及盖铸出高低起伏、挺拔峻峭的山峦多层。盖面因山势镂孔。山峦间神兽出没,虎豹弃走,小猴蹲踞峦峰或骑在兽身上,猎人肩扛弓弩巡猎山间或正在追逐逃窜的野猪。二三小树点缀其间,刻划了一幅秀丽的自然山景和生动的狩猎场面。圈足饰错金卷云纹,座把透雕成三龙跃出水面,龙首顶托炉盘状。1968年河北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西汉鎏银骑兽人物博山炉(图6),焚香熏炉。由炉盖、炉身、底盘三部分组成。炉盖透雕,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铸出重叠的山峦,流云四绕,在云山之间有虎熊出没,人兽搏斗,以及人物驱使牛车等场面;下层铸龙虎、朱雀、骆驼以及草木、云气等。炉身子母口,圆鼓腹,底部有一小圆座和力士右手铆接。炉壁饰宽带纹一周,并有鎏银流云纹图案。底盘折沿,浅腹,平底,上饰鎏银同心圆四周和柿蒂纹一组。炉盘中部为一骑兽力士,左手撑于兽颈,右手擎托炉身。兽跪卧昂首,张口欲噬,颈部前伸作挣扎状。兽体下支一钉,安插于底盘上的小圆孔中。1968年河北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西汉竹节熏炉(图7),焚香熏炉。炉呈半球体。通体鎏金鎏银。炉突出鎏银带一圈,上浮雕四条鎏金顾龙,龙身从波涛中腾出。盘口沿有鎏银宽带纹一周,其下有十组三角纹,三角内饰蟠龙纹,蟠龙为鎏金,底色鎏银。炉盖透雕多层山峦,其中云雾缭绕,加之金银勾勒,宛如一幅秀丽山景画。足饰透雕蟠龙纠结,竹节形柄纳入龙口,柄分五节,节上刻出竹叶枝杈,上端铸有歧出的三条蟠龙,龙身鎏金、爪鎏银,龙首上承炉盘。高杄枝头结华炉,鎏金鎏银,精雕细镂。炉口外侧有铭文三十五字。铭文证实为未央宫中之物。1981年陕西兴平豆马村出土,现藏茂陵博物馆。

东汉羽人博山炉(图8),焚香熏炉。由盖、身柄、盘组成。盖隆作尖顶,上有透雕镂孔,顶部立一鸟,盖与器有链相连。炉敛口,鼓腹,圜底,腹壁有镂孔。炉以下有羽人承托,羽人立于盘内。通体饰山峦、云气和神兽纹。1965年安徽泗县出土,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东汉鎏金博山炉(图9),焚香熏炉。器作含苞待放的荷蕾形。盖作层峦叠嶂的崇山状,每座山岭下均有孔。炉身浅腹,敛口,圜底承柱作竹节状,立于承盘中央。承盘宽沿,浅腹,平底。通体鎏金。1980年江苏邗江甘泉出土,现藏南京博物院。

东汉立鸡熏炉(图10),焚香熏炉。器身圆口,深腹下收,下有圆柱形足立于盘中。上有半球形盖,鼓面通体饰镂空云气纹,中央立一鸡,高冠长尾,引颈长啼。此熏炉金鸡立于云端,造型别致。

南朝熊柱博山炉(图11),焚香熏炉。盖顶有鸟,盖铸山峰,山峰上饰云纹,间饰神兽和仙人。器身子母口,口微敞,深腹,腹周饰云纹、水波纹和仰莲纹。器身下一熊,两前足上举托器底,立于覆莲座上。莲座位于浅圆盘正中。1952年安徽和县出土。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如图12所示,这是我们收藏的汉代熏炉。器身圆口,深腹下收,圆座。造型无一丝多余线条,简约浑厚,端庄大气,有汉代人质朴纯真的风貌。它包浆匀称,保存完整,整体敦实、厚重。从锈蚀的痕迹来看,包浆完美、有层次感,锈蚀带有结晶体,似乎有丝绸包裹过的痕迹。半球形盖饰透雕,透雕围簇一圆环,环中透雕有宝相花。常见宝相花纹样有多层次的花瓣,显得富丽华贵,故称“宝相花”或“宝仙花”。宝相花是传统吉祥纹样之一,相传它是一种寓有“宝”“仙”之意的装饰图案。宝相花纹样并非是对某种实有花卉形象的描摹,而是对多种花卉的集中、提炼,是一种独特的、具有符号意义的纹样,是富贵吉祥的象征。在金银器、敦煌图案、石刻、织物、刺绣等各方面可见到宝相花纹样,这往往寄寓着人们向往吉祥的美好心愿。这个熏炉上的宝相花雕刻繁复精美。宝相花周围透雕汉龙、凤鸟纹饰,龙和凤是汉代的四神之二,当时人们认为它们是连接人神之间的神灵。

猜你喜欢

现藏西汉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玄宗避蜀图》
西汉
七月·美梦
八月·剧终
一月·如意
二月·春生
人必其自爱
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
路温舒编蒲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