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冬季,防范呼吸道传染病更要少踏误区

2021-11-25张宇

科学24小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流感传染病误区

张宇

秋季气温逐渐由热转凉,昼夜温差较大,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家对呼吸道传染病越来越重视,也能够自觉地做好个人防护。但是,多数人对呼吸道传染病知之不多,甚至还会有一些认识误区。

首先,要明确的是何为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哪些种类。

通常,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不同,可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皮疹、乏力、咳嗽、咳痰等,严重者可发生并发症,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季节性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猩红热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而新冠肺炎则是新发的呼吸道传染病。

那么,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怎样的呢?

一般来说,该类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者或隐性感染者(或称“无症状感染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以及气溶胶传播。此外,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比如,部分新冠肺炎疫情就是易感人群接触了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冷链外包装引发的。而且,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弱者。

那么,秋冬季节,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和预防哪些呼吸道传染病呢?

第一种肯定是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其传染性和潜伏期均有所改变,临床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第二种需要关注的呼吸道传染病就是季节性流感,简称“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人类的有甲、乙、丙三类流感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季节。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变异,导致人群免疫空白,容易引起流感大流行。比如2009年全球范围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就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与新冠肺炎在某些方面相似,同为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播速度快,且两者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

第三种呼吸道传染病是流行性脑脊髓炎,简称“流脑”。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人群普通易感,以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为主。主要症状为突发性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和黏膜有出血点或瘀斑,以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少数病例病情严重,病程进展快,救治不及时易导致死亡。

第四种呼吸道传染病是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都具有傳染性。水痘起病急,一般症状较轻微,如低热或中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和咳嗽等,持续1~2日即迅速进入出疹期,出现密集奇痒的水疱疹。

第五种呼吸道传染病是麻疹。秋季也是麻疹的高发期,尤其是在校园内,控制不好容易出现暴发感染。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该病传染性强,在人群集中的场所极易发生疾病流行,发病特征主要有发热、流涕、咳嗽及全身皮疹。

第五种是流行性腮腺炎,俗称“肿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前驱症状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2日后患者会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之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以外,该病还可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此外,在秋冬季节,风疹、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也可能会出现,而且都主要是侵犯儿童。

那么,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呼吸道传染病误区都有哪些呢?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踏入这些误区呢?

[误区一] 小环境干净就不怕

真相解读:一些人认为只要工作和生活的小环境干净就不会被传染,这其实是错误的观点。如果家中曾经有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到访,或者写字楼里有同事感染了,那么空气在这种小区域内循环流通,极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所以定期通风和进行室内消毒尤为重要。当然,当有人感染时,佩戴口罩同样也很重要。

[误区二] 孩子不接触外人就安全

真相解读: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每天上幼儿园,平时接触的人除了老师就是小朋友,因此不必担心会染上呼吸道疾病。但事实证明,孩子之间频繁的交往,确实是疾病传播的途径之一。如果有一个小朋友感冒了,很可能通过共同学习、游戏和进餐等活动,传染给其他小朋友。当然,也不能因为怕被感染而忽视了孩子正常的户外和社交活动,这同样也不利于孩子建立正常的免疫力屏障。在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孩子们同样可以外出游玩,但一定要勤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必要时要佩戴口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积极注射疫苗也能较好地避免被感染。

[误区三] 门窗紧闭可防病

真相解读:每到秋冬季,一些老人会采取紧闭门窗、待在家里取暖的“保护措施”来防病。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当空气湿度较低时,一些病毒和能引发感染的病菌的繁殖速度开始加快,并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容易引发疾病。此外,过敏性皮炎、支气管哮喘、皮肤瘙痒等过敏性疾病,也都与空气干燥有关。

[误区四] 疫苗是有保护率的,接种没啥用

真相解读:每年都会有不少人因为质疑接种疫苗的效果,或担心疫苗的不良反应而拒绝接种。事实上,疫苗接种后的效果确实因人而异,并非都能达到100%。但是对于个体而言,接种疫苗确实是预防传染病的最佳途径。以预防新冠肺炎病毒为例,接种新冠疫苗后能够有效降低被感染的概率,同时,即便感染了,也能降低发生重症甚至是危重症的风险。而且,接种疫苗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非常低,无须担心。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我们只要做到以下4点,就不用害怕。

一是提升自我防病意识,做好自我防护。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所以,只要切断传播途径就会安全。最可靠的办法就是佩戴口罩。目前,医学专家仍然提倡公众应随身携带一次性医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空间密闭且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场所,如会议室、车间、商场、超市、影剧院、公共交通工具和电梯内,以及人员高度密集的室外公共场所,一定要佩戴好口罩。即便是在家里,如果家庭成员出现了咳嗽、发热、肌肉酸痛等情况,其他人也应尽快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二是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疾病。对于包括新冠肺炎、流感、麻疹在内的绝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其实都有针对性的疫苗。接种疫苗之后,人体会产生相对应的抗体,一方面能降低被感染的概率,另一方面也能减轻感染之后疾病的严重程度。因此,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到来之前,接种疫苗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手段。以流感疫苗为例,巴西对国内10万名患者记录进行梳理后,发现接种流感疫苗后的患者需要重症监护的可能性减少了8%,需要呼吸支持的可能性减少了8%,死于新冠肺炎并发症的可能性降低了17%。因此,免疫系统相对较弱的儿童和老年人通过接种疫苗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是保持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手部接触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性最大,用手部触碰面部易造成感染。因此,手部卫生至关重要,一定要勤洗手。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遮掩口鼻后等情况下,都要及时用流动的自来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

此外,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至少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以形成空气对流为佳,可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最好能让阳光照进室内,可起到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家中的被褥、衣物也要定期在阳光下晾晒。当咳嗽、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他人,用纸巾或弯曲的手肘遮挡口鼻,防止飞沫四溅。使用后的纸巾,要扔进干垃圾桶中。

四是坚持合理的生活方式,提升自我免疫力。尽管免疫力的提升并非在朝夕之间,但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一方面,要科学合理饮食。可多次少量地饮用温开水,以保证每天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另一方面,适量运动与充足睡眠也很重要。在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的基础上,每天至少坚持锻炼1个小时,最好能够保证步行6000步或者等量的运动。

总之,在秋冬季,只要我们能够自觉地佩戴好口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及时接种疫苗,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远离疾病的袭扰。

请注意:

1.每步至少来回洗五次;

2.尽可能使用专业的洗手液;

3.洗手时应稍加用力;

4.使用流动的洁水;

5.使用一次性纸巾或已消毒的毛巾擦手。

猜你喜欢

流感传染病误区
流感大作战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小心,流感来了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小心!流感来了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传染病
“流感”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