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联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措及启示

2021-11-25申十蕾曹姚瑶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阿联酋遗产文化遗产

申十蕾,法 正,曹姚瑶

(1.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津 300222;2.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下简称“阿联酋”)坐落于亚洲西南部,濒临阿曼湾、波斯湾,与阿曼和沙特阿拉伯接壤,由阿布扎比、沙迦、迪拜等7个酋长国组成。自古以来,阿联酋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构成了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阿联酋在被欧洲殖民时期,欧洲人将其控制的这片土地称作“海岸国、阿曼海岸国”,而那些坐落在阿拉伯半岛海岸上的国家,生活着世代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沙漠与海洋的地理条件使得阿联酋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保留了阿拉伯民族的游牧文化特性,也具有本土特色文化性质。

中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主要以我国的国家级、省级、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传承保护发展策略分析,对于国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探究主要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有优秀经验的国家,如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关于阿拉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及中阿此领域合作交流的研究报告甚少①《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西亚北非卷)》以阿曼苏丹国、沙特阿拉伯王国、约旦哈希姆王国、阿尔及利亚、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等阿拉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方法为研究对象,关注其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政策、总体战略、法律机制、机构组织及其运作模式多方位分析研究。其中《阿曼苏丹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陈越洋著)具体介绍了阿曼苏丹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特点、保护的工作机构,指出阿曼苏丹国在保护工作中存在政府与民间机构内部协作不够、年轻人疏于兴趣的问题,并展望了中阿(曼)在此领域的合作前景。[1]。阿拉伯国家相关学术研究主要以阿联酋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机构成果较多,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介绍类,如活态文化遗产、口述历史文化、阿联酋民俗文化,通过回顾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田野调查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详细的介绍分类;第二类为研究类,主要通过历史、对比不同视角研究阿联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②阿卜杜·阿齐兹·穆萨莱姆的《阿联酋民俗文化》主要研究阿联酋或海湾国的文化遗产及民俗文化,对阿联酋的历史名称进行梳理,对不同的民俗(如航洋技艺、古时候的信仰与节日、避暑节日、雨季仪式、传统的手工艺名称、内涵与传承)进行诠释,并探究其中与环境、历史的联系。赛阿德·阿卜杜拉·穆塔尔的《前石油时代阿联酋东岸生活模式》回顾前石油时代阿联酋的发展状况、社会情况、人民生存状态,并进行田野调查、对阿联酋东岸地区进行历史考察、地理环境勘察,查询史料,研究出阿联酋东岸的生活状态主要是通过海洋补给的类游牧生活。见:赛阿德·阿卜杜拉·穆塔尔.前石油时代阿联酋东岸生活模式[M].阿拉伯文版.沙迦:沙迦遗产研究院,2009.[2],以期探索不同领域的保护与发展。目前阿联酋学界的研究成果主要以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背后的民俗、历史、文化较多。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机构发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截至2021年,阿联酋已有11项遗产被纳入名录中,2项遗产在202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申请提名中已通过,即阿联酋传统阿夫拉贾灌溉体系及与其建设、维护和公平配水有关的口述传统、知识和技艺;赛骆驼以及与骆驼有关的社会习俗和节庆遗产。首先,阿联酋历史虽短暂,但对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强烈,近年来口头历史、民间文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值得借鉴。其次,旅游业是其经济发展主要来源之一,阿联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因素注入旅游业等文化产业,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整合利用文化资源的相关经验与模式值得探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阿联酋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及其面临的危机与挑战,考察历史上和当今阿联酋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和努力,加强国际间此领域沟通合作,找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文化多样性和共同性的表现。

1 阿联酋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某地区传承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或表现,包括民俗、文化、信仰、传统、知识和语言等各种非物质形态的智慧财产。阿联酋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类。

1.1 口头民间文学类

口述是与书写相对的一种记录方式,内容包括历史、社会、文化风俗、诗歌等领域。阿拉伯民族作为游牧民族,口述一直是他们记录历史与生活、抒发情感最主要的一种方式,贾希利叶时期各部落的诗人代表在麦加城市中心的欧卡兹集市上互相吟诗③阿里·艾哈麦德·穆赫麦德.保护摩苏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阿拉伯文版)[J].摩苏尔研究,2008,48(33):88.,或攻击,或赞美,《悬诗》《一千零一夜》等作品见证了阿拉伯口头民间文学的蓬勃发展,口头文学特别是诗歌形式的口头民间文学成为表演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也是讲述者们热衷的素材。口述文化对于阿联酋十分重要,它是阿联酋历史记忆的最重要的表达形式之一。

1.2 表演艺术类

阿联酋表演艺术具有沙漠民族的特点,通常是聚集性表演活动,反映阿联酋丰富的文化遗产,体现了贝都因人侠勇善战、慷慨好客的特点,是阿联酋文化的遗产价值,也是身份与精神象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阿联酋民间艺术拉扎法(Al Ayyala),是一种将诗歌和舞蹈与精美的竹棍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过去人们通常使用剑和匕首来表演这种艺术。拉扎法(Al Ayyala)表演形式主要由男性完成,男人和男童排成两排,相距10~20 m,面对面拍着手鼓和乐器。

1.3 传统工艺类

阿联酋传统工艺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沙漠与海洋兼具的环境使其枣椰树种植业、畜牧业、捕鱼捕珠业较为繁荣。这些传统产业在阿拉伯海湾地区的古老习俗传统中具有重大的遗产价值。如阿联酋农村和牧区妇女所从事的装饰品编织技艺“萨杜”④萨杜(Sadu)是阿拉伯半岛稀缺自然资源中最著名的手工业之一,用于编织传统贝都因人织物。2011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得以将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亟须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阿拉伯咖啡制作工序、珍珠捕捞及装饰工艺。

1.4 游艺竞技类

阿联酋游艺竞技类项目具有强烈的游牧民族文化特色,例如赛骆驼、猎鹰驯化术表演、马术比赛、帆船比赛、长艇划船以及射击、钓鱼等。猎鹰驯化术在4 000年前的阿拉伯地区就广为人知,贝都因人在阿拉伯半岛的沙漠山谷中进行猎鹰驯化。2016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19个国家共同努力,成功申请将《猎鹰的驯化术,一项人类的活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成了活态人类文化遗产之一。

1.5 节庆民俗类

阿联酋遗产节日颇多,如丽瓦椰枣节、谢赫·扎耶德遗产节、穆拉巴遗产节、阿布扎比国际狩猎和马术展览会、扎弗拉节(AL Dhafra)、湿地音乐节。每一个与文化遗产相关的节日都有其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丽瓦椰枣节的来历是棕榈树和枣椰树,曾经居住在沙漠中的部落需要依靠它们来补充营养。节日参与者可以通过与众不同的艺术、手工艺、食品和习俗来感受学习阿联酋文化遗产的经验。

1.6 文化与社会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与特定具体语境是密不可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定历史时空条件下,创造、享有并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性财富,是一种精神性、文化性的存在。它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并对生存环境有着高度依赖性[3]。阿联酋的马吉利斯(Majlis)空间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座谈、议事会”,它是一个传统的就座场所,为访客、公民和居民提供就日常事务进行对话、辩论和交换信息的机会。这种空间是阿联酋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成员与部落长者、有威望者共同讨论问题和管理日常事务、交流新闻、讲述故事。在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联合申请下,此项目列入了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 历史上和现有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措施

自21世纪以来,阿联酋在保护本地和国际遗产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保护经验,成为该领域的主要国际参与者。自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将阿联酋沙迦列入世界遗产保护点以来,阿联酋已经在保护文物和人类文化遗产领域构建系列思想体系和实施有效行动。

2.1 机制性保护措施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过程中,阿联酋政府、各酋长国政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正在积极科学地探索保护和合理化地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项目,注意在实践中探索规律、收集经验,并初步探索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重大影响的保护措施。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负责建立较为完备的、符合阿联酋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工作机制。阿联酋文化与青年部为国家层面的第一管理机构,在其下属部门有专门负责文化遗产与艺术领域机构,其中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家身份机构、物质文化遗产机构、视觉艺术设计机构等5个机构。该部有2个主要的国家任务:①保留文化成果并发展专门知识和技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要素,支持知识型经济;②与国家和国际文化和艺术机构合作,支持文化艺术活动,产生知识,保存有形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艺术活动、普及保护意识⑤https://www.mckd.gov.ae/ar/about/,阿联酋文化与知识发展部官网,登录时间为2020年5月2日。。

2.1.1 国际性机制

在阿联酋宪法、1972年1号各部责任落实法律、《1985年6号城市规划法等系列法案》基础上,经阿联酋最高委员会决定,正式通过《2017年11号历史文物法》,阿联酋最高委员第17次会议同意通过《2001年第34号关于阿联酋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法案》,此法案不仅规定了文化遗产的性质、特点,也规定了各参与国应遵守的协定。

2005年关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第32号联邦法令⑥阿联酋司法部.阿联酋文化遗产保护协议[M].阿拉伯文版.阿布·扎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司法部,2013.,旨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尊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个人、团体组织,加强本地、国家、国际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及重视,加强国家间的合作互助。阿联酋也通过了非法律性协议文件,如《2010年第105号关于加入保护加强文化表达形式多样化协议》,旨在保护不同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化,鼓励不同文化对话,建立更加和谐的文化交流机制。

2.1.2 区域性机制

阿联酋积极参与区域性协议机制,《2010年第104号阿拉伯国家文化产出便利运输协议》,确定通过在阿拉伯教科文组织的牵头带领下建立阿拉伯国家间的文化产品运输便利机制,给予文化产品优先权。2017年10月颁布的《联邦保护古迹法》[4]确立了对文物的重要保护。

2.1.3 本地机制

阿联酋政府2018年启动首个文化议程,即《阿联酋文化部门发展战略框架(2018—2031)》⑦阿联酋政府将实施2031文化战略,阿联酋《宣言报》,2018年12月,https://www.albayan.ae/across-the-uae/news-and-reports,登录时间为2019年12月。,以实现“阿联酋百年纪念2071”轴心战略。此文化议程致力于启动、实施阿联酋73项国家计划,例如:在教育中介绍国家遗产并列入教育课程,提高阿联酋的文化价值观;注册和保存考古遗址,研究和激活立法政策;制订社会各阶层参与文化计划;开发、提供国内外文化产品,提高社会群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认识的重要性;发展文化产业、挖掘培养相关领域人才。

阿布扎比于2017年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沙迦颁布《沙迦2020年第4号有关沙迦酋长国文化遗产法律》[5],其中明确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核心观点,旨在加深国民对文化遗产在国家文明中的重要性认识,增强沙迦酋长国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认同;保护、管理文化遗产,鼓励文化多样性交流,加强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联系,鼓励社会成员的监督和保护等7项举措。

2.2 国际性保护措施

阿联酋与其他海湾国家关系紧密,具有贝都因游牧文化的共同性,在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都存在共通性,区域性或国际性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在阿联酋文化之都沙迦酋长国建立文化遗产保存和修复国际研究中心(ICCROM)、苏丹·阿尔·卡西米博士海湾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类中心以及教育规划区域中心⑧https://www.unite4heritage.org/zh-hans/uae-shajar-unite4heritage,登录时间为2019年10月28日。,阿联酋还与区域性组织或非政府组织进行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首先,阿联酋致力于与保护文化遗产的专业机构合作交流,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政府组织国际博物馆委员会(ICOM)、世界遗产委员会(WHC)、国际遗产管理委员会(ICAHM)、无国界文化遗产保护组织(CHWB)等组织⑨那达·扎西尔·费勒.从法律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比较研究(阿拉伯文版)[J].科威特国际法学院学报,2018,5(8):9-10.。其次,阿联酋政府设置国际遗产奖项目,以表彰不同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或保护者,支持保护文化遗产杰出代表,为阿拉伯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创造一个可孵化环境。

2.3 活动性保护措施

阿联酋不同组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并逐步形成持续性活动,既传播阿联酋丰富文化,也能拓宽与不同产业的合作发展。诸如阿联酋文化遗产论坛、阿布扎比的Al Hosn宫殿节、艾因市的全国手工艺品节、阿布扎比国际狩猎和马术展览会、迪拜赛嘉(Sikka)艺术节等节日活动都展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作为阿联酋文化中心的沙迦,自然承接了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如沙迦文化遗产节、“沙邦文字之夜”活动⑩阿联酋古老的民间庆祝活动之一,女孩准备绣花和有色线的漂亮民俗服装,男孩脖子上挂着与众不同的装满坚果的袋子。、沙迦戏剧研究论坛。截至2020年2月,已经完整举办了22个国家的遗产周。通过举办不同国家的文化遗产周,更好地向世界传播其文化,提升影响力,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在探索共同性、共通性的基础上分析有效的传承方法。

2.4 收藏记录性保护措施

2.4.1 文化保护机构

博物馆是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也是服务社会、向公众传播知识的必要场所,在记录、传播、保存文化遗产以及鼓励在保存和文献记录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阿联酋文化保护机构主要分布在阿布扎比、迪拜、阿奈恩、沙迦等地。在迪拜相关的文化遗产机构共4所,博物馆共有6所;阿布扎比文化旅游部⑪https://tcaabudhabi.ae/ar/what.we.do/national.library.aspx,阿布扎比文化旅游局,登录时间为2020年3月9日。管理包括9所博物馆及古堡。

沙迦酋长国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包括大学、博物馆、美术馆、儿童文化和艺术培训中心、青年俱乐部等。其中较为突出的文化遗产研究机构是沙迦遗产研究院,其通过收集、展示、研究手段,确立划分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4.2 杂志与出版物

沙迦作为文化之都,被公众视作阿联酋文化遗产的孵化器,沙迦遗产研究院近3年来在出版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了一系列专门研究遗产(遗产手册)和“Al-Murroth”的期刊,还在各种领域发行了100多本专著。在2016年和2017年的2年中发行了《马拉瓦德杂志》和《遗产》,并出版了一些数字材料⑫https://www.sih.gov.ae/biography,沙迦遗产研究院官网,登录时间为2020年3月23日。,阿布扎比文化与遗产管理局编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⑬艾哈·艾布·扎耶德.阿拉伯民间遗产研究记录(阿拉伯文版)[J].民俗文化,2009,2(7):46-51.,研究阿拉伯国家在立法、收集、编撰领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

2.5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保护措施

受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世界各国文化旅游产业受到重创,联合国在2020年国际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与发展日总结了世界各地文化部门面临的挑战——取消和暂停集体传统文化习俗活动,文化机构和文化遗产点的关闭,文化遗产被掠夺以及自然遗产地发生偷猎的风险增加,民间艺术家难以生存,文化旅游产业受重创[6]。阿联酋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文化空间的使用率下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坊因疫情限制无法聚集在一起分享成果,从事表演艺术和传统手工艺人特别是非官方部门工作的群体受到的打击最大。目前阿联酋保护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2.5.1 开展网络线上文化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自身活力以及面对危机的适应和发展能力,阿联酋开始探索新的途径,以网络形式传播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数以百万计的人网络访问虚拟博物馆和电影院、广播电影和文化机构,跨社交媒体的文化讨论和聚会成为文化交流的新方式。

沙迦遗产研究院在疫情期间陆续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线上杂志,举行以“沙迦:书籍的子民”为题的系列国际线上研讨会;与沙迦大学美术设计学院合作,让学生们以“阿联酋”为主题进行3D墙绘制,其中包括举办遗产现代性展览,不仅复兴阿联酋文化遗产,更努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创建线上虚拟椰枣存放工作坊、线下手工作坊,培训女员工用缝纫残留物或布块制作阿联酋木偶“杜马”。

阿布扎比文化旅游部在疫情期间组织一系列线上活动和培训班,包括各年龄段、社会阶层的民间艺术文化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向公众展示艾因文化遗产讲习班,宣传相关手工艺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产业;组织“历史镜头”培训班,讲述有关摄影基础知识以及高质量拍摄历史和考古遗址的技巧;在穆瓦吉宫(Muwaiji)进行阿联酋匕首展览,讲述制作匕首的工具、颜色和图案、与其他匕首的区别以及佩戴方式;开发适合于儿童群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应用。

2.5.2 给予财政补贴支持

阿联酋文化部开启“激励艺术创造”国家计划,为本国文化和创造性知识领域的公司、社会团体和个人提供补助金,以加强阿联酋的创造力和文化艺术孵化产业,帮助他们解决资金困境,做好恢复和扩大生产的准备,为困难但有创新能力的人群增收创造条件。

3 阿联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当今城市化、数字化、文化标准化的趋势日益增强,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对传统文化的遗忘,或者说对传统文化的“记忆丧失”越来越迅速、越来越强烈[7]。阿联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中同样面对相似的挑战与危机,阿联酋虽然拥有丰富的阿拉伯和伊斯兰遗产,但因保护力度不够大、保护措施较晚等因素影响,造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口传心授的技艺逐渐消失,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资料也受到损坏。

3.1 保护意识薄弱

阿联酋本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仍然处于薄弱阶段,认识程度也参差不齐,截至2016年年底,约有912万人口的海湾国家外籍人占88.5%,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国⑭数据来源自新华丝路网:中国一带一路网各国概况。https://www.imsilkroad.com/news/p/39536.html.,本地人口只占11.5%。这种结构随之带来的是对于本土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及保护范围的局限。而阿联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继承的是海湾国家游牧民族的文化属性,因此想要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发性较小。

阿拉伯学者也质疑西方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主权的地位,即通过科学、知识、交流来传播西方非物质软实力。埃及学者哈提姆曾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抵制适应和屈服于这种全球化机制的途径,它属于一种软性的、间接的抵制外国占领、权力垄断的一种形式”⑮https://middle-east-online.com.[2020-06-9](2018)。随着阿联酋对西方文明的接受度逐渐攀升,其本土的民族文化意识受到削弱,特别在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方面。

3.2 社会存在度低

在阿联酋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另一困难在于,虽然它是社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随着生活的发展以及对其他文化的变化和开放,生活中各个领域和现代技术的改变,使人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活方式也在不断进步,相关的传统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甚至灭绝。不同场合庆祝活动或一些生活习惯已经消失。社会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片面认识——将它与落后的游牧生活状态联系在一起,与现实脱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无形,即需要通过人的传承,如口述、吟诵诗歌需要人的声音,舞蹈的编排和表达也需要人去进行,这种活态文化的核心就是人,需要人去延续和传承。但当今,在阿联酋社会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的社会存在、认可度处于较低状态。

3.3 联动性欠缺

阿联酋为联邦制度,阿联酋有一个联邦法庭系统,包括5个酋长国(迪拜和哈伊马角除外),每个酋长还有属于本酋长国的世俗或伊斯兰教法律,除外交和国防相对统一外,各酋长国拥有相当的独立性和自主权,联邦经费基本上由阿布扎比和迪拜2个酋长国承担[8],阿联酋前总统强调:“没有历史的民族,不可能拥有今天,更不可能拥有未来。”由政府、民间人士出资兴办的文化机构越来越多[9],保护阿联酋民族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组织、民间机构则出现倾向性,目前有资金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酋长国主要为阿布扎比、迪拜、沙迦,然而虽然3个酋长国下设各层次专门文化机构,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论坛等,但各酋长间文化部门、组织间的交流甚少。阿联酋民族文化是一个整体文化,各酋长国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共通性,但各酋长国相比于其他酋长国合作交流,更愿意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组织合作,缺乏酋长国间此领域合作的联动性。

4 阿联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与贡献

在过去保护与实践的过程中,阿联酋已通过基本的保护法律法规,初步培育了人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并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济,探索出一条适合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其在国内外的保护经验也为其他国家带来一定的启示。

国内经验方面,阿联酋各酋长国都一直致力于通过制定具有明确和具体目标的战略和计划,将保护国家遗产的工作转变为机构工作,从这个角度出发,建立了许多与遗产保护有关的机构。例如阿联酋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阿联酋潜水协会、文化复兴协会,民俗学中心、文献研究中心,旅游与文化机构和部门、博物馆和历史文化村⑯马吉迪·萨勒曼.阿联酋明日庆祝世界遗产日(阿拉伯文版)[EB/OL].(2020-04-17)[2021-03-02].https://wam.ae/ar/details/1395302837317.。阿联酋寻求将文化遗产发展转变成一种文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各部门合作发展,将兴趣与传承相连。

国际贡献方面,自加入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以来,阿联酋一直秉持着历史遗迹是全球人类遗产的看法,继续采取宽容和人类共处的方式,认为人类文化及非文化遗产不仅局限在遗址或宗教信仰上,还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影响。2020年11月,阿联酋获得ICCROM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观察员资格,使阿联酋成为继意大利之后成为国际组织总部国的世界第二个获得这一地位的国家,这将使阿联酋能够充分参与到国际社会中来。截至2021年3月,阿联酋已经参与巴勒斯坦、伊拉克、法国、肯尼亚、埃及和巴林等国的10项修复保护项目⑰阿因新闻组.保护遗产:阿联酋保护世界文化的使命(阿拉伯文版)[EB/OL].(2020-07-12)[2021-03-04].https://al-ain.com/article/safeguarding-heritage-culture.。2021年的阿拉伯文化遗产日,阿联酋沙迦也主动设立ICCROM-沙迦奖⑱“阿拉伯文化遗产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世世代代保存遗产的光辉典范,阿联酋《联合报》,2021年2月27日,https://headtopics.com/ae/16011610321711696345-18895430,登录时间为2021年3月9日。,兑现支持保护阿拉伯地区文化遗产的承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方面的实践,促进该领域知识和经验的国际交流,增进公众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欣赏,阿联酋一直热衷于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历史宗教遗迹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各种形式的物质和道义支持。

5 结束语

阿联酋作为海湾国家,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近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文化的世界性、多样性在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着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艺术手工、节日活动、文化空间、信仰宗教;文化的共同性在于:他们都是从漫长的历史沉淀流传下来的民族精髓,以人为主体,代代流传,并且随着时间流逝,在政治、社会、经济、科技因素的影响下动态地发展。中国与阿联酋合作交流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以来一直绵延不断,两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过程中有着很多共通性,在亟须加强本国的民族认同与民族自信的形势下,两国应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加强文化理解,维护文化生态平衡,在尊重欣赏彼此文化的基础上提升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阿联酋遗产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遗产怎么分
Tough Nut to Crack
千万遗产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阿联酋对中国游客开放落地签
巨型太阳能飞机在阿联酋上空飞行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