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021-11-25崔迎春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1期
关键词:流程行政事业单位

崔迎春

(重庆市渝中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重庆 400010)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是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单位业财融合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财务内部控制能够将经营活动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有效帮助,并对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因此,需要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解决。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三令五申地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以财务部门为首的各个部门只是罗列了一些表面上能够应付上级检查的问题,相关内容制度的建设停留在表面,很多内容都非常落后。各个部门之间的管理较为涣散,不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制度的建设也有着较大的差别。这样,在没有制度约束的基础上,就容易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如:公章私用、私人借用公章等一系列的纠纷问题。

(二)审计工作不到位

审计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相关工作来说非常重要。在实际情况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工作不到位,无法有效解决财务内部控制、执行力等方面的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民生工作涉及的申报流程较多,大额资金和项目的申请、建设、管理以及监督等工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因此,当需要申请经费的时候,通常相关工作人员在处理该工作的过程中表现出并不积极的状态。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暗箱操作”行为,公平公正的观念和意识较为淡薄,且审计部门并没有独立于其他部门,导致审计工作失去了其应有的效用。

(三)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较为琐碎,财务审批、支出、审核报销等相关工作的处理环节较为繁琐。在信息化的支持下,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已经依赖信息技术来更好地完成财务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但是对于部分发展和改革较为缓慢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其信息化建设相对较为缓慢,其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设施不到位,且部分工作人员无法对基于信息化的财务内部控制相关工作进行全面掌握,对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使用较差,导致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到位,还在延续着传统的模式,导致管理的效率低下,对内部控制工作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四)预算管理不完善

预算管理工作是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是保证财务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不完善主要体现在:预算审批的过程不够详细,没有详细的部门职责流程、预算细节等;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追加管理不到位,不按照流程展开相关工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决算与绩效考评不尽完善等。

(五)相关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中,大问题并不存在,但是小问题却很多,一些单位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非专业人士进行做账、日常财务问题模式化解决的情况较为严重。基层人员是非常缺乏的,部分财务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就“被迫上岗”,导致部分财务工作出现问题,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的情况。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面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单位要针对性进行解决,从上至下形成一个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为财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单位经营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逐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逐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解决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的基础环节。

第一,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各项制度能够顺利实施。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的条款和制度之间要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与测算,分析制度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要加强制度之间的关联性,做好事前管理、事中跟踪以及事后监督,抓好制度重点和主次,实现制度的全程化、动态化,促使各个工作环节能够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有效运行。

第二,建立责任制度及问责制度,明确不同人员和岗位的责任范围和义务,并严格要求其按照相应的标准来展开相关工作。同时,对违规操作行为进行惩罚,并让责任之间存在连带关系,上下级之间、业务与审核人员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加强责任的关联度,杜绝人情关系的存在。

(二)建立内外部监督协管机制

建立内外部监督协调管理机制对监督和审查财务内部控制中相关工作有着直接的作用。

第一,建立并完善内外部监督和审查体系,将上级政府财务审计的审核和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对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全面的审核与监督,在既定的时间检查财务情况,将重点放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能力上。

第二,单单依靠外部审计和监督并不能够很好地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相关工作,所以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与实践的冲突部分和薄弱环节。如:制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组织定期检查与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督促落实内部控制相关措施等。此外,如果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发现审计人员不具备独立性,或是不能够很好地落实相关专业工作,那么就可以适当考虑将审计工作进行外包,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办事的整体效率,同时也能够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在新时期,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依靠信息技术来实现高效化运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改进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提升工作的综合水平。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要加强信息化软件和硬件的投入力度,引进并更新计算机及相关硬件设备,保证硬件设施的先进性。与此同时,还应当要在软件方面加大投入的力度,或是使用市场上先进的管理软件来对内部工作和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或是与第三方研发机构共同研发适合本单位发展的软件,确保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执行。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要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将财务管理可能涉及的各个环节、业务种类等有机结合到一个管理系统中,如:采购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多个环节,便于信息的传递、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业务的控制等,保证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也能够为相关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第三,在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为不同的部门设置不同的权限,这样,当部门需要使用相关信息数据的时候,就不需要专门跑到财务管理部门去调取,只需要登录账号,就可以对部分数据进行调取和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财务部门的数据并不是全部都能够在内部进行流动和使用的,部分可公示、共享的数据可以使用,机密的文件还是需要经过加密处理,保证其安全性。

(四)优化预算管理

第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审批流程。在预算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采用合适的预算方法,对不同的项目进行不同的预算,并派遣专员进行监督与管理。具体流程可参考以下内容:预算信息采集→汇总预算→审批→部署预算→按项目需求做好编报准备→基本项目预算建议→审批→汇总各部门预算并形成本单位预算→调查取证→审批→预算下达到各部门→执行。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上述流程进行适当的改变,增加相应的流程。

第二,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流程,让预算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有章可依。各个部门在定期提报财务计划之后,要做好周密的预算把控,并协调好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如:根据预算决定执行进行审批,拟定执行申请,再经过审核和审批后,如果需要采购,则按照采购流程严格进行;如果不需要采购仅需要支付资金,那么就需要做好相应的账务处理工作。

(五)加强财务队伍的建设

在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财务队伍的建设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财务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岗位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工作业务及专业技能,特别是基于管理会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于新型管理观念和模式的技能、信息化管理和操作技能等。在日常会议、团队建设、交流学习会议等活动中,加强相关知识的培养,或聘请专家进行演讲与知识的传授。除了专业及技能等“硬件”之外,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等“软件”也是财务队伍必备的,因此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强综合素养的提升,如:奖励机制、福利待遇提升、创新竞赛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制度、机制、信息化、人才等方面。为了更好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并积极改进,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为单位本身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猜你喜欢

流程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