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格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发展探讨

2021-11-25王喆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1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银监会商业银行

王喆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一、金融机构面临的监管更为严格

近年来,银监会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日趋严格,仅2017年银监会就密集出台了22项监管政策,这些监管政策出台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和经营管理行为进行了规范,但同时也给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进入新的世纪,银行资产扩张速度不断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增加,金融业务乱象丛生,金融机构风险水平显著增长。金融机构业务在发展中呈现的不规范,严重威胁金融行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我国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监管的政策文件。对近年来银监会出台的监管政策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目的是降低行业泡沫水平,降低金融风险,引导金融资金回归实体经济,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严格监管的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随着外部监管环境的不断严苛,商业银行各类业务均不同程度受到一些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贷业务需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传统、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受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完善、金融科技信息化水平提升等因素影响,信贷业务成本提升,利润率下滑严重,部分银行受经济利益驱使开始将业务重点放在非信贷业务上。针对此情况,银监会在2017年4月发布《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商业银行要将业务重心重新聚焦在信贷业务上,要重点五福实体经济,提升处置不良资产速度,优化增量贷款,实现差异化信贷策略。《意见》同时要求各商业银行要认真清理长期亏损,缺乏清偿能力,且市场竞争力地下的企业;明确各商业银行要规范涉房贷款,禁止发放“首付贷”。在此《意见》的指引下,截至2020年6月,商业银行为产能过剩企业发放贷款较2019年同期减少652.3亿元;房地产贷款余额22.6万亿元,增幅降低5.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5.8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幅为-13.6%。同时《意见》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小城市房地产行业贷款,助力“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及绿色金融。《意见》中的对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对商业银行各相关业务的发展,对各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道路指引。

(二)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增速放缓

近年来,商业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更为严苛,商业银行为应对短期经营困境的行为催生了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同业业务在商业银行各类业务中的占比显著提升。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按照出发端口分,可以分为从资产端出发业务、从负债端出发业务及从收入端出发业务三种类型。因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资金杠杆叠加,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这对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银监会在2017年四月连续发出《关于银行也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两份文件,要求各商业银行着重解决同业业务中资金链条过长、套利额度较大、杠杆过高、产业嵌套层级过多等问题。此后,我国银监会又发出多份文件要求对商业银行进一步规范同业业务。在这些文件的指导下,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同业和表外业务时更为谨慎,同业业务数量大幅降低。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量较2017年减少12.34%;2019年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量较2018年进一步减少8.63%。这一数据表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显著收窄。

(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模和增速降低

2004年,我国出现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此后,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业务迅速发展。2016年底,我国共有497家银行及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理财业务,共开放理财产品7.42万只,存续金额为29.05万亿元。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业务类型,商业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业务存在约束少、风险控制水平低、理财属性降低等问题。如部分商业银行将理财业务与信贷业务对接,或混用理财和信贷资金,风险因素积压。针对此类问题,银监会于2017年发布两份文件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管理、监管、运转等事项进行专项治理。此后,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业务逐渐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9)》数据,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业务仍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377家银行及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理财业务,业务种类达4.73万只,存续余额达23.40万亿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业务市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存续额度较2018年增长0.2个百分点;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占比超过四成,存续额度较2018年增长10.36%;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占比不足两成,存续额度较2018年增长10.75%。对比,2019年与2018年、2017年、2016年人民币理财资金余额的变化情况,2019年的增速远远低于2016、2017年度30%左右的增幅,甚至部分区域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业务规模呈现下降趋势。

(四)商业银行委外业务收缩

委外业务是商业银行实现资产配置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是委外业务的重要主体。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商业银行也更加倾向于将自营自己和理财资金委托给专业的投资机构,投资机构使用这些资金按照约定实施投资管理行为,是商业银行提升投资能力、拓展投资范围的有效途径。在委外业务方式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有所区别,大型商业银行往往通过信托计划或信托进行开展委外业务,而城市商业银行则大多通过聘用投资顾问的方式来完成交易操作。在商业银行和资金投资机构的合作下,银行外委业务迅猛发展,但随着而来的是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增加。因此,我国银监会2017年发布第46号及第53号文件,要求各商业银行自查是否存在利用委外资金增加杠杆,延长期限、增加风险等现象,并要求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银行负债的三分之一。此后,银监会又发文要求,对分级型理财产品进行分类指导。在这些文件的指导下,各大型机中小型商业银行纷纷改变了对委外业务的风险偏好,很多商业银行对委外业务进行赎回,对到期委外资金也采取了更加审慎的态度,因此商业银行的委外规模得到有效限制,委外负债增速减缓。

三、未来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发展思路

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环境更加严格的客观现实,商业银行在未来应充分适应监管环境的变化,主动调整业务发展模式,优化调整业务结构,按照合法合规的要求,进一步降低银行运营风险,促进自身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以信贷业务为主的业务结构

商业银行应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坚持以信贷业务为主的业务结构配置理念,调整银行内部信贷投向,保持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国家经济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助力。要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装备制造业、“六保六稳”相关产业,逐步退出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品附加值产业。要根据产业发展新情况,细化客户选择标准和授信标准,特别是要结束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评估。要根据当前消费者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开发适应当前形势的消费信贷、交易银行及小额贷款产品。

(二)审慎发展非信贷业务

近年来,银监会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监管,这一监管重点的改变迫使银行的盈利重点由期限利差转向风险利差,更倾向于中长期负债;银行资产主要投向高流动性资产、短期贷款和债券投资。因此,同业业务也应适应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需要,严格控制套利业务增长规模,积极探索新的业务类型,改变传统的依靠息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委外业务应加强对委托机构的管理,合理设置银行资产的委托投资期限,有效降低商业银行委外业务整体风险。资产管理业务应回归代客理财,风险由投资者承担的本质,保障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的可传递性。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实现投资转型、管理和盈利模式转型,要实现投资的多元化,着重加强对各类投资的监管,有效降低投资风险;要坚持风险管理理念,不仅要加强各类产品的风险管理,更要强化对银行整体风险的管理水平;要通过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将传统的息差盈利模式转变为以交易手续费为主要内容的盈利模式。

(三)积极探索投资贷款联动业务

投资贷款联动业务是针对科技创新型企业而设置的业务品种,可以有效解决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此外,投资贷款联动业务还能够有效促进商业银行的股权投资业务,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分享科技创新企业的成长红利,进一步优化盈利结构。这种投资贷款联动业务,还能够提升银行的服务能力,也有助于为银行培养一大批忠实的成长型客户。

(四)积极开展债券承销业务

债券承销业务具有风险低、收益稳定、业务要求低等特点。基于债券承销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有效优化大型客户的负债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也能够满足客户需求,深化客户银行关系,有助于商业银行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银监会商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银监会: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公开征求意见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