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之所及,目之所及
——《一寸光》中的凝视与反凝视

2021-11-25胡佳欣

出版人 2021年11期
关键词:睁开眼睛睁眼文图

文|胡佳欣

画家约翰·鲁斯金说:“人类灵魂所做过的最伟大的事情就是睁眼看世界……能看清这个世界,既是一种诗意,也是一种预言,同时还是一种宗教。”作家愚一和画家王祖民共同创作的图画书《一寸光》为“看”这一行为搭建了奇妙的舞台,同时抛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睁眼”会带我们抵达怎样的世界?

对于正在好奇张望的儿童读者来说,这是一场聚焦于眼睛的游戏。故事从封面就已开始讲述:一只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似乎在提示我们“看”这一行为的不同寻常,为正文的叙事埋下伏笔。最初,地上地下的猫都闭着眼,似乎象征着混沌初开、意识中还没有他者存在的状态。后来地上猫在光明中睁开眼睛、观察他人,并和大家表现一致,习惯后闭上了眼睛。地下猫一开始在黑暗中闭着眼睛、生活各异,而来自地上的一寸光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光所到之处伴随着目光——地下猫睁开眼后惊恐地发现自己和他人不一样,于是它们的食物、衣裳、房子等也逐渐趋同,最后大家似乎都变得一模一样并闭起眼睛。

通过画家惟妙惟肖的刻画,我们能从猫彼此试探的表情、左右游移的目光中感受到一种互相制约的压力,这种压力迫使大家不敢和别人不一样。在眼睛的“睁”与“闭”之间,儿童成长中“既不想跟别人一样,却又害怕与众不同”的微妙心理被巧妙地展现了。这构成了一个极具现实性的隐喻:书中的“五花八门”“百紫千红”“各式各样”都盛放在黑暗里,黑暗包容一切,也藏匿一切;光明之中似乎只有“一模一样”最为安全……猫在黑暗中的生活异彩纷呈,可黑暗中的彩色是真的彩色吗?在一寸光中睁开眼睛后,被他人凝视的我们只能走向一个千篇一律的世界吗?

在现代社会中,凝视已成为权力和规训的象征。当看与被看的行为建构了主体与对象、自我与他者,在多重目光的交织中,主客体的地位又面临着转化的可能。看似弱势的客体亦可以通过注视改变现实,对已有规则进行颠覆。文图作者都为呈现这一反凝视的抗争姿态做出了努力:在本书的修改过程中,作家把最后一句“大家都一样了……”改为“大家都一样了?”,增加了结局的不确定性。在正文最后一页,所有猫看似都已统一化,但画家却让其中四只悄悄睁着眼睛,还有的猫眼睛将闭未闭。这是否暗示着有猫藏匿在“猫群”中偷偷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或许就是这些没闭眼睛的猫也未可知。

《一寸光》运用了黑白对撞的画面色彩和同中有变的语言形式,生动诠释了对比的艺术魅力。这本图画书采用横开本上下翻页的设计和铅笔勾线的画法,画家以上白下黑的复古色调完成了一场色彩的叙事。作家用童话般的语言、整齐的句式营造出复沓的节奏,使读者关注重复中的不同,文图合奏实现对比的艺术:既有地上地下两个平行空间的横向对比,也有同一场景在光射入前后时间上的纵向对比。随着“哐”的一声,“地面上破了一道口。地底下照进一寸光”。光的到来为“看”这一关键动作创造了客观条件,随着光照范围的扩大,地下“同化”的范围也逐渐变大。而“睁眼”和“闭眼”是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亦是展现人物状态的重要特征。尤其在最后一页,文图构成的反讽和差异让人不禁思考:后来大家真的都一模一样了吗?即便不知道上述修改过程,细心的读者也会发现:有些猫的衣裳可不像大家一样都有口袋呢!

我们或许只有在不被凝视的无光之地才能保全自己的独特性,但这样的愿望难以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当我们在光亮中睁开眼睛,承受他人目光的同时,也在发出自己的凝视。尽管睁眼看到的世界不一定尽如人意,但在这场追逐眼睛的游戏中,孩子们所获得的迎着光与凝视悄悄坚持自我的力量更为重要。《一寸光》是一个关于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社会、儿童与成人、原始与现代的寓言,写给永远处于成长中的读者们。■

愚一 文

王祖民 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出版:2021年6月

定价:45.00元

猜你喜欢

睁开眼睛睁眼文图
不止愉悦
滋嘎嘎去露营
这样吃更健康
数一数,有几个
哇哇哇哇哇!
练乘法口诀
清晨10分钟出门术
讽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