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企业融资方式优化与融资成本控制研究

2021-11-24方淑媛

活力 2021年15期
关键词:建工融资成本

方淑媛

(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 430000)

引 言

随着建筑工程与房地产行业的不断扩张,项目的前期投资比例和资金需求量也在进一步增加,给建工企业的项目开展和施工经营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大部分的施工单位都选择以融资的方式缓解这一问题。企业在开展融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的融资方式偿还债务的方式不同,并对融资的成本展开科学合理的管控,运用合理的项目风险成本分析策略对建筑工程情况进行分析,加强企业的融资成本控制。

一、建工企业的项目融资概述

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当中,一般要求施工单位先行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资金垫付,在完成了阶段性的建设进度和通过项目质检验收后,再由甲方分批进行款项支付。这种金融结算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保障施工单位严格遵从投标的建设标准完成施工任务,避免因项目建设质量隐患而引发扯皮和推诿问题。但在这种工作模式下,前期的建设成本压力就会堆积在建工企业中,特别是对于开展大型建设项目或多个项目同时运行的企业而言,建设的投资成本偏大,很容易因为现金流的短缺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许多建工单位都会选择和银行等金融部门进行合作,通过融资的方式有效分散了企业承担的风险性问题,也更好地促进了建筑工程行业向一体化、成熟化的运行模式发展。

二、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成本风险

(一)资源信息缺乏

企业融资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市场行为,特别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当中,对融资信息的有效收集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低的融资利息,即有效提升了建工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当中的经营效益。这个资源信息既关系到建工行业本身的市场经营,也和金融行业的发展有密切联系,要求企业聘用更加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指导对应工作的开展,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等问题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申请被拒等现象,减少项目融资的成本。

(二)融资能力偏弱

一些小的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银行借贷的过程当中会存在信用等级偏低等问题,导致企业整体的融资能力较弱,无法得到长期或低成本的融资。针对一些大型项目的融资需求应当尽量规避单一化的融资渠道,以免融资失败给建工单位的现金流带来更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影响到公司项目施工建设的正常推进。融资能力不足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较多,需要长期的统筹规划才能得到逐步提高,需要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并及时做好这类风险的规避。

(三)防范意识不足

许多建筑工程企业在拿到融资资金后会出现支出项目混乱、风险防范不足等问题,导致大量的资金在项目开展的前期被占用和浪费,对于工程项目的持续性开发产生较大的影响。尽管在建筑项目的合作过程当中甲方是按照进度进行分批支付结算,但也必须考虑到在少数情况下会出现资金无法及时回流的现象,必须做好融资资金的提前预留和风险性的防范,避免因一些主客观原因造成项目无法有效推进,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产生一些债务风险问题。

三、常见的建筑企业融资方式与优化方式

根据不同企业对资金流的需求和项目的成本预测,融资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模式,各具优缺点,企业管理层需要根据项目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一)短期融资方式

在短期融资的应用过程当中,施工企业承担的风险更低,但在融资资金的体量上也会有一定的限制,无法满足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需求。许多金融机构在对建工企业进行短期融资审批时不需要额外的担保抵押,在审批过程中的手续和环节较少,因此其在建筑工程行业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短期投资包括贷款、信托和债券三种形式,其中的贷款需要和银行等金融部门达成协议,采用实质化的土地等资产进行抵押,属于一种较为常规的短期融资方式。信托和债券是近些年来较为流行的融资手段,其操作的灵活性和资金来源的广泛性更强,可以有效提升建工企业在融资过程当中的工作效率。

(二)长期融资方式

长期融资的经营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刺激建筑工程企业的经营活力,同时对于建工行业市场也有一定的依赖性,可以形成持续化的资金注入来满足企业的项目拓展需求。如部分建工企业通过股票上市的方式形成可持续的资金招募与发展,对于逐步摆脱企业的负债问题、补充企业经营多样性等都具有积极意义。施工单位还可以选择多方合作的方式来减少在经营发展过程当中承担的风险性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市政的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有效拉动企业和银行部门之间的良好合作,在共同运营的过程当中也能够有效缓解前期经济投入的压力,建立更好的行业信用背书。

四、提升建工企业融资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提升融资能力

尽管目前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进行建工企业的融资借贷过程当中,大部分会采用资产抵押的方式进行合同约定,但对于一些资金体量较小的短期借贷,企业也应当积极争取采用信用借贷的方式来规避风险性,并加强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多运用一些市政合作等项目的背书来提升银行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评级。同时,对于只能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完成的融资合作,管理人员必须提前对现有资产进行统筹分配,不断提升企业在融资时的抵押比例,通过带动经济杠杆的方式来促进施工企业对项目融资的有效把控。在融资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可以考虑多种方式并行的复合化融资方式,如将信托、债券和抵押按照最科学的比例方式进行组合,确保有效提升建工企业的融资能力。

(二)加强风投评价

建工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当中,必须对自身的债务偿还能力和可承担的风险性提前做好评估预算,一旦该项目的风险超过了这一指标就需要立刻加强关注,避免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在项目的风险评价过程当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模型展开科学的指标计算,并将其和企业当前的经营发展、项目收益等结合在一起,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在项目投资与资金应用过程当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建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重视对自身信用评价体系的有效建立和维护,这些软实力能够更好地证明企业的发展潜力,在融资过程当中也可以作为企业的信用借贷背书。建工企业的扩大化发展对于专业的管理人才有极大的需求,企业也要重视及时进行团队的建设和补充,为承接更多的工程项目做好人才储备。

(三)重视银行合作

银行部门目前仍然是建工企业进行融资和贷款的主要对象,在双方合作的过程当中必须重视维护良好的信用关系,以有效促进维护长期且大体量的融资业务。施工企业在首次与银行进行金融合作的过程当中,要尽量选择几大国家银行部门开展业务对接,并积极做好企业的信用背书资料,积极向银行展示企业良好的产业合作关系和贷款履约能力。双方在达成合作之后必须严格按照还款的期限要求进行融资回款支付,不断提升企业在对口银行内的信用评价等级,为进一步的贷款合作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建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和银行之间的款项结算工作,通过科学的预算编制确定融资金额,减少企业偿还利息的比例,为建工企业创造更好的经营效益。

(四)拓宽融资渠道

融资渠道储备的多样性是衡量建工企业在进行大规模项目融资时工作效率和风险规避的重要指标,建工单位必须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和研究。在日常经营发展的过程当中,建工单位可以和建筑工程的上下游产业单位形成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更好地提升建工企业在市场经营与竞争过程当中的诚信度,为后续的融资工作提供有力保障。针对不同的项目融资需求,企业可提前做好部署与安排,特别是对于一些长期性存在的融资项目,应当积极做好风险的转移和投资规模的扩大化,使更多具有资金流的企业参与到项目的工程建设当中,这既能更好地保障这些工程项目的有效开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施工企业的成本风险。

(五)优化管理模式

科学的企业内部管理能够更好地提升建工单位对融资资金的合理运用水平,也是规避项目投资风险和潜在成本隐患的重要手段。在项目的招投标和建材采购等环节当中,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树立成本管控的意识,对融资资金的具体流向和应用比例展开精确计算和精细管理,避免在项目的开展过程当中出现资金链短缺或断裂的问题。如在项目开展前会涉及在不同环节上的保证金支出,而这些资金比例的回流时间等都需要在合同签订的过程当中予以明确,避免大量的资金以非建筑施工的方式支出占用,导致正常的建设投资无法有效开展。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周期性较长,融资管理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动态性的工作,管理人员必须明确管理责任并对工作模式进行不断优化,有效控制项目的融资成本支出。

结 语

总之,建筑工程企业的短期和长期融资方式适合的项目类别有一定的差异,还需要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和融资管理过程当中做好统筹规划和风险评估,合理解决企业在进行金融融资过程当中产生的额外成本问题。建工企业必须重视和银行等部门的有效合作,广泛收集在金融接待过程当中的行业信息,重视拓宽不同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通过科学合理的内部管控方式使融资资金更好地撬动项目并得到高回报与高收益,更好地保障建工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猜你喜欢

建工融资成本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9月重要融资事件
浅议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哲理漫画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
上海建工局创设共青团“期望奖”